大楓子

大楓子

大楓子,常綠喬木。單葉互生,葉片線狀披針形。花雜性或單性,1至數朵簇生。漿果球形,直徑6~8厘米,果皮堅硬。種子30~40粒,略呈多角體,外種皮角質;胚乳豐富。花期1~3月。

形態特徵

單葉互生;革質;葉柄長1.2~1.5厘米;葉片線狀披針形,長10~30厘米,寬3~7厘米,先端尖,基部鈍圓形,全緣,上面暗綠色,下面黃綠色,側脈8~10對。

花雜性或單性,1至數朵簇生;花梗被短柔毛;雄花萼片5,卵形,基部稍聯合,兩面被長柔毛;花瓣5,卵形,紅色或粉紅色;退化雄蕊磷片狀,線形,著生於瓣上,內部邊緣被睫毛,近先端部被柔毛;雄蕊5,花葯外向,長圓形,花絲基部粗厚;退化子房圓柱狀,被長硬毛;雌花的花萼、花瓣均與雄花相同;退化雄蕊成一紡錘狀體;子房卵形或倒卵形,被長硬毛,1室,具5側膜胎座,胚珠多數,花柱粗短,被柔毛,柱頭5裂,反卷。

基本信息

大楓子 大楓子
大楓子 大楓子

中文 名稱:大楓子

別名:大風子,米康茄,尾加木,麻風子,驅蟲大風子,海南大風子

炮製:除去種皮,壓榨取脂肪油用,或取仁制霜(內服)。

【性味】:辛,熱,有毒。

【歸經】:入肺,肝經。

【功能】:祛風燥濕,攻毒殺蟲。

【主治】:麻風,外用治梅瘡,疥癬,手背皸裂等症。

來源:為大楓子科植物大風子的成熟種子。

藥性:辛,熱,有毒

工藝:4~6月採摘成熱果實,除去果皮,取出種子,曬乾

功用

大楓子 大楓子
大楓子 大楓子

主治(功效):祛風燥濕,攻毒殺蟲。治麻風,疥癬,楊梅瘡。

用法:內服,或入丸、散,一次量0.3~1g。外用:適量,搗敷;或煅存性研末調敷。

注意事項: 本品毒烈,一般只作外用,內服慎用,勿過量或持續服用。陰虛血熱、脾胃虛弱及有目疾者禁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