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通行寶鈔

大明通行寶鈔

大明通行寶鈔,公元1375年由洪武皇帝下詔中書省所造錢鈔,面額自一百文至一貫,共六種。

【名稱】大明通行寶鈔

【鑄幣概況】

大明通行寶鈔一鈔大明通行寶鈔一貫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詔中書省造“大明通行寶鈔”,面額自一百文至一貫,共六種,一貫等於銅錢一千文或白銀一兩,四貫合黃金一兩。
【貨幣形狀】大明通行寶鈔中書省貳佰文,從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至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止,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廢中書省升六部,造鈔屬戶部,鑄錢屬工部。大明通行寶鈔戶部肆抬文,系 1380年後鑄。大明通行寶鈔是我國也是世界上迄今票幅面最大的紙幣,票幅面積為338X220毫米

【珍品程度】

存世極罕。中書省造大明寶鈔,一級,值黃金600克;戶部造大明寶鈔, 一級,黃金300克

【名稱】大明通行寶鈔。
鑄幣概況】中國明代紙幣。簡稱大明寶鈔。洪武八年(1375)設寶鈔提舉司,翌年發行寶鈔。以桑穰為料,其形長方,高一尺,廣只寸許,外為欄紋,中圖錢貫之狀,並印有幾貫字樣,橫額上有“大明通行寶鈔”字樣,面額分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和一貫六種。一貫寶鈔等值一千文或銀一兩,四貫準黃金一兩。二十二年(1389)發十至五十文小鈔五種。交易禁用金銀。商稅三成以銅錢、七成以寶鈔交納,百文以下則禁用銅錢。1385年官俸亦改以寶鈔發給。1395年一度禁用銅錢,1404年部分鹽稅以寶鈔交納。1429年設十二處鈔關,以寶鈔徵收內地貨物通過稅。但均無法防止寶鈔貶值。1375年,銀一兩合鈔一貫,15世紀初合八十貫,15世紀中超過一千貫。16世紀後,官府雖未明令廢止,實際上已不再通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