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彈塗魚繁育與養殖技術

一、人工生態環境養殖法。 六、水產品與農作物共生互利養殖法。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食品安全已日益受到消費者的重視,水產品也不例外。消費無公害水產品已成為一種消費趨勢,無公害水產品養殖模式具體有以下八種:

一、人工生態環境養殖法。即人工創造一個符合無公害水產品生產環境條件的水域進行無公害養殖,如:種草養殖蝦、蟹,現已發展成為無公害蝦、蟹養殖;在魚池埂子上種植葡萄或藤蔓類植物用以搭建遮陽棚養蛙,已成為蛙類生態養殖普遍採用的類型;把畜、禽、水產養殖與飼草種植結合在一起,用無公害商品飼料飼養畜、禽、魚,池埂邊坡種飼草飼養魚類和禽畜,畜禽糞肥經沼氣池發酵後作飼草和培育水質的肥料;冬季清塘的魚池肥泥又可用作種草的基肥,這種人工生態系統養殖法,是無公害水產養殖很有發展潛力的一種形式。

二、使用微生物製劑養殖法。近10年來,微生物活菌製劑逐漸在水產養殖中得到套用推廣,這給無公害健康養殖生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目前較多使用的產品有光合細菌製劑,芽胞桿菌、乳酸桿菌製劑、益生素、西菲利、EM製劑等。他們能分解水體中的殘餌、魚糞等有機質,降低水中的氨氮含量,使養殖水體變清潔,從而改善了環境;另外它們能改善養殖對象的胃腸道內環境,增強食慾;同時它們還能強化養殖對象的免疫功能,提高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

三、多品種立體養殖法。水生動物在食物鏈的調控作用下生活在不同的水層,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生態平衡,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善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將這一原理套用於水產養殖生產上,就形成了多品種立體混養法。例如,以草魚(或鯿)為主養魚、同池混放一定數量的鰱、鱅、鯉、鯽等就是一種代表模式。該模式的多品種組合非常合理:用草料(或部分商品料)餵養草魚(或鯿),他們排出的糞便可以肥水,有利於培養浮游生物,鰱、鱅濾食浮游生物降低了水質肥度,而鯉、鯽又以草魚吃剩的殘餌、碎屑和底棲生物為食,起到打掃環境衛生的作用。經過鰱、鱅、鯉、鯽的共同作用,既淨化了水域環境,又促進了主養品種草魚(或鯿)的生長。若在該系統中適當搭配一點兇猛的肉食性魚類(如鱧、鮎、鱖、鱸等),利用他們吃掉養殖水體中的野雜魚和體質較差或生病的魚體,不僅可防止主養品種的發病以及疾病蔓延,還能降本增收。

四、全封閉循環水工廠化養殖法。這是當今最先進的水產品生產模式之一。他是在特定的養殖設施內,套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對養殖水體進行多重殺菌消毒、加溫加氧,投餵無公害飼料,使養殖對象始終處在最佳的生活、生長環境中。產品不僅是無公害的,而且能達到綠色食品的要求。但這種養殖模式具有高投入、高產出、高風險的特點,目前僅適合在大中城市的周邊及經濟發達的缺水地區推廣套用。

五、開放式流水或微流水養殖法。這種方法主要是利用河流及湖泊水庫水體的自然落差進行流水養殖。由於水質好、環境優,配套使用無公害飼料,主養名優魚類,只要飼養密度適當,一般很少生病,故不需用藥或很少用藥,產品通常能達到無公害水產品的標準。

六、水產品與農作物共生互利養殖法。這主要是指過去的"稻田養殖"、"茭白田養殖"、"慈菇田養殖"、"藕田養殖"等方法,現在必須按照無公害水產品的標準進行生產,嚴格控制農藥的使用,減少藥殘,確保水產品綠色無公害。

七、休藥期養殖法。因為在養殖生產過程中需要防治病害,所以用藥有時是必不可少的,但所用藥品必須是國家允許使用的漁藥,而且要嚴格掌握用藥量。在產品上市銷售前的1-2個月,應停止用藥,以確保產品能達到無公害食品標準的要求。這種方法是目前發展無公害水產品生產的重要方法之一。

八、自然生態系統養殖法。利用無污染的天然水域(如湖泊、水庫、江河等)及其天然餌料,按照特定的養殖模式進行養殖,基本上不投飼,也不施肥、灑藥,目標是生產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這是今後獲取高品位水產品的一個重要手段。
(本文已被瀏覽 1490 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