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尹

大尹

大尹,春秋戰國時宋國官名,見《左傳·哀公二十六年》,亦見《戰國策·宋策》。又,王莽改太守為大尹,東漢復舊稱。明代稱太守為大尹。多見於三言兩拍。

基本信息

簡介

大尹大尹

1、春秋、戰國時宋官名。

《左傳·哀公二十六年》:“六卿三族降聽政,因大尹以達。”杜預註:“大尹,近官有寵者。六卿因之以自通達於君。”《戰國策·宋策》:“謂大尹曰:‘君日長矣,自知政,則公無事。公不如令楚賀君之孝,則君不奪太后之事矣,則公常用宋矣。’”

2、新莽時稱郡太守為大尹。

《漢書·王莽傳中》:“改郡太守曰大尹。”《後漢書·劉盆子傳》:“赤眉遂寇東海,與王莽沂平大尹戰,敗,死者數千人。”

3、對府縣行政長官的稱呼。

唐韓愈《唐故朝散大夫董府君墓志銘》:“﹝董溪﹞選參軍京兆府法曹,日伏階下,與大尹爭是非。大尹屢黜己見,歲中奏為司録參軍。”《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大尹看了,大怒道:‘帝輦之下,有這般賊人!’”《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那蘇雲自小攻書,學業淹貫,二十四歲上,一舉登科,殿試二甲,除授浙江金華府蘭溪縣大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