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縣

1958年10月23日,大賚縣與安廣縣合併稱大安縣,並建立安廣鎮。它們仍隸屬於白城專區,縣政府駐大賚鎮。

大安市歷史

1958年10月23日,大賚縣安廣縣合併稱大安縣,並建立安廣鎮。它們仍隸屬於白城專區,縣政府駐大賚鎮。
1959年6月17日,將大安縣10個公社更名,轄63個管理區。1961年6月6日,將大安縣10個公社劃為17個公社。 1988年將大安縣提升為大安市。

劃分

1962年,又將大安市17個公社劃為22個公社。另有1個飼養場,1個牧場,1個農場.轄2個鎮。計160個生產大隊。
1963年,以安廣鎮城郊所屬大隊組建新荒人民公社。1971年12月,大安縣轄23個公社.175個生產大隊。
1979年7月,大安縣轄21個公社、2個鎮,231個生產大隊,1156個生產小隊。1980年初,大安縣轄21個公社、2個鎮,231個生產大隊,l 156個生產小隊。
1981年,又從太山人民公社劃出靜山人民公社;海沱人民公社劃出大榆樹人民公社。全縣25個公社,232個生產大隊,1 589個生產小隊,大賚鎮人民公社轄8個大隊,聯合人民公社轄12個大隊,西大窪人民公社轄8個大隊,四棵樹人民公社轄9個大隊,太山人民公社轄7個大隊,青山人民公社轄9個大隊,月亮泡人民公社轄10個大隊;安廣鎮轄3個大隊,新荒人民公社轄8個大隊,樂勝人民公社轄11個大隊,兩家子人民公社轄12個大隊,同建人民公社轄8個大隊,豐收人民公社轄9個大隊,紅崗子人民公社轄9個大隊,合力人民公社轄16個大隊,六合人民公社轄8個大隊,叉乾人民公社轄11個大隊,來福人民公社轄7個大隊,燒鍋鎮人民公社轄10個大隊,平安人民公社轄11個大隊,龍沼人民公社轄12個大隊,大崗子人民公社轄10個大隊,海坨人民公社轄7個大隊,大榆樹人民公社轄8個大隊,古城人民公社轄8個大隊。

下屬鄉鎮

1983年,將全縣23個公社調整為2個鎮、21個鄉。
1985年,又將月亮泡、舍力、兩家.安廣4個鄉改為鎮,同年從燒鍋鎮鄉、舍力鎮分設出新艾里蒙古族自治鄉。全縣轄5個街道(臨江街.錦華街.安北街.慧陽街.長虹街)辦事處、26個鄉(鎮),下轄234個村民委員會,l 060個村民小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