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禮儀

大學生禮儀

大學生禮儀,金正昆編著的《大學生禮儀(第二版)》主要介紹了大學生應掌握的公共禮儀、交往禮儀、應酬禮儀和個人禮儀幾方面內容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類 別:文教體育 開 本:16開 作 者:金正昆ISBN:978-7-300-13621-9頁 數:228 出版日期:2011-05-01第2版 第1次印刷

大學生禮儀大學生禮儀

作者簡介

金正昆,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外交學系主任、禮儀與公共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外交學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西北大學、西南大學、南昌大學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目前主要從事外交學、傳播學、禮儀學研究,其中套用禮儀的研究在國內居於前沿位置。出版專著、教材18部,主編教材、著作多部,發表文章百餘篇。其代表作有《外交學》、《現代外交學概論》、《公務員禮儀》、《商務禮儀》、《涉外交際禮儀》、《社交禮儀教程》等。

圖書信息

書 名: 大學生禮儀

作者:徐曉霞,常翠鳴

出版社: 山東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2-1

ISBN: 9787209052092

開本: 16開

定價: 25.00元

內容簡介

本書共包括八章,主要學習禮儀的基本知識、個人禮儀、社交禮儀、家庭禮儀、校園禮儀、求職禮儀、公務禮儀、涉外禮儀等,在內容上從大學生現代交際的實際出發,重點介紹大學生應有的語言、行為舉止和相應的禮節禮貌,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目錄

導 論

第一章公共禮儀

第一節 公德

第二節 交通

第三節 會面

第四節 禮品

第五節 電話

第六節 書信

第七節 網路

思考題

第二章 交往禮儀

第一節 家庭

第二節 校園

第三節 友鄰

第四節 涉外

思考題

第三章 應酬禮儀

第一節 拜訪

第二節 派對

第三節 宴會

第四節 娛樂

第五節 運動

思考題

第四章 個人禮儀

第一節 修飾

第二節 服飾

第三節 語言

第四節 交談

思考題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第二版後記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概論

第二章 個人禮儀

第三章 社交禮儀

第四章 家庭禮儀

第五章 校園禮儀

第六章 求職禮儀

第七章 公務禮儀

第八章 涉外禮儀

附錄一 中國傳統節日

附錄二 主要少數民族節日

附錄三 西方國家主要節日

附錄四 禮儀實例

參考文獻

同名圖書

大學生禮儀大學生禮儀

作者:金正昆 著

ISBN:10位[7300081304] 13位[9787300081304]

出版社: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5-1

定價:¥19.80 元

內容提要

禮儀從一般意義上說是指人際交往中的溝通技巧。學習與運用禮儀講究的是以尊重為本,善於表達並且要注意禮儀的規範性。

孔子曾說過:“禮者,敬人也。”他的本意是強調在人際交往中人人皆不可失去敬人之意。荀子也說:“禮者,養也。”強調的是禮儀是每個人皆須具備的為人處事的基本素養。

編寫這本新的《大學禮儀》的主要特點有三:

第一,堅持面向當代大學生。我國的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從來就是為我國人民服務、為我國學生服務的。有鑒於此,本教材的寫作自始至終以學生為本。面向我國當代大學生,努力適應我國當代大學生的實際需要,自始致終是其首位的選擇。

第二,堅持面向當代社會。毛澤東同志曾教導我們: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在寫作本教材的具體過程中,作者一方面力求與時俱進,關注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傳授新知識,另一方面則努力貼近生活、面向社會、服務國家,始終堅持講道德、講文明、講教養、講溝通。

第三,堅持面向世界。本教材的寫作,既注意符合我國國情,以提升大學生個人素質為出發點,又重視儘可能多地傳授國際慣例,以求提升我國當代大學生的國際視野,儘可能地滿足其日益增加的走向世界、參與國際交流的迫切需要。

編輯推薦

如何與人進行交往,令您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如何熟悉與掌握禮儀規範,在校園生活與交際應酬中展現您的風度與魅力?如何更為有效地與他人合作,使自己成為受歡迎的人。

作者簡介

金正昆,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禮儀專家,國內多所高校兼職教授。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外交學系主任,禮儀與公共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金正昆教授曾經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中國教育電視台、中央廣播電視台、上海電視台、山東電視台等近百家媒體主講禮儀。

金正昆教授率先在國內高校開設禮儀課程。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向社會推廣與普及禮儀知識。並且已經出版多部相關專著與教材。

金正昆教授的代表作有:《禮儀金說I》、《外交學》、《涉外禮儀教程》、《商務禮儀教程》、《政務禮儀教程》、《服務禮儀教程》、《公司禮儀》、《公務員禮儀》、《外事禮儀》、《大學生禮儀》等20餘部暢銷作品。

圖書文摘

中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講“禮”重“儀”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優良傳統。禮儀,作為在人類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並沉澱下來的一種文化,始終以某種精神的約束力支配著每個人的行為。禮儀是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它屬於道德體系中社會公德的內容,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的,並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形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社會風貌、道德水準、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質的發展水平。

第一節禮儀的含義與特徵一、禮儀的含義什麼是“禮儀”?所謂“禮”,是由一定社會的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禮節。“儀”是指人的容貌、舉止,它包含了儀容、儀表、儀態和儀式等多種意思。“禮儀”指的就是人類社會交往中應有的禮節儀式。禮儀屬於道德範疇,是對禮貌、禮節和儀式的統稱,它是人們相互交往過程中外在表現的行為規則和形式的總和。這種行為規則和形式是在長期的社會生活、風俗習慣基礎上形成的,包括人們共同遵守的品行、程式、方式和外在的風度等。

“禮”和“儀”既相互聯繫,又有所區別,“禮”是內在的,是人們對自己、對他人的尊重、敬意的態度,而“儀”是外在的,通過一定的形式、程式、動作等表現出來的“禮”。所以,“禮”是“儀”的本質,而“儀”則是“禮”的現象。只有“禮”和“儀”完美結合,才是完整的禮儀。

禮儀的本質,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回答,而每一種回答只是概括了禮儀的某個方面的本質。從道德的角度,禮儀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行為規範和行為準則;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禮儀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也就是說,禮儀表現了個人的素質、修養,反映了個人對於交往的認知和套用;從交往的角度,禮儀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藝術,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從民俗的角度,禮儀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必須遵守的一種慣例,是一種習慣形式,即在人與人交往過程中約定俗成的一種習慣做法;從美學的角度,禮儀是一種行為形式美,是人的心靈美的一種外化。

禮儀作為一種行為規範,它的本質要求人們按照公眾認可的行為準則來規範自己的行為,以使人們的生活秩序安定並且和諧。禮儀作為一種交往程式,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為社會成員所普遍遵守。禮儀屬於社會意識形態和上層建築範疇,它既受社會生活的影響,又受經濟基礎的制約,正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儀的內容大都以約定俗成的民族習性、特定文化為依據,集中反映了一定範圍內人們共同的心理、文化和習慣。

禮儀,是對禮貌、禮節、儀式的統稱。禮貌、禮節、儀式三個概念既有聯繫又有區別,但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把三者視為一體,混合使用。

(一)禮貌

禮貌是指人在相互交往過程中為了表示對他人的尊重和友好,在儀表、儀容、儀態以及語言和動作上謙虛和恭敬的體現。它體現時代的風尚和人的道德品質,體現了人們的文化層次和文明程度。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以及不同的行為環境中,雖然禮貌表達的形式和要求有所不同,但其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即應當做到:誠懇、謙恭、和善和適度,與之相反的是傲慢、粗野、蠻橫和輕率。在日常生活中,一個微笑、一聲“您好”等,都是禮貌的具體表現。

(二)禮節

禮節通常是指人們在交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符合禮的要求的各種行為規則及慣用形式,是對待他人態度的外在表現和行為規則的總和。它包括待人接物的方式、招呼和致意的形式、公共場合的舉止風度、各種重大社交活動的規範程式等。

禮節是禮貌的具體表現形式,是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中國古代的跪拜,現代世界大多數國家通行的點頭致意、握手,一些國家的擁抱、親吻等,都屬於禮節的各種形式。

禮節是待人處世的規矩,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自然產生、約定俗成的行為準則。它不是某個團體或個人制定的,也不像法律條文那樣至高無上,但是,要想得到別人的理解、社會的承認,就必須遵守人與人之間交往的規則和方式,即遵守禮節。然而禮節又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隨著時間、空間或對象的改變而有所改變的。

(三)儀式

儀式是禮的程式形式,指在比較大的場合舉行的具有專門程式的規範化的活動。一般都是較為隆重的,如發獎儀式、簽字儀式、開幕式等。

綜上所述,“禮儀”是對“禮”和“儀”的統稱,是指人們在交往中形成的為大家所認同和遵守的,表達相互敬重、友善並以建立和諧關係為目的的行為準則、程式、形式的總和。

二、禮儀的特徵特點或者特徵是某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顯著標誌。與其他學科相比,禮儀具有一些自身獨特的標誌,這主要表現在其具有規範性、多樣性、傳承性、簡易性、差異性、時代發展性等。學習和掌握這些特徵,對於加深禮儀、的理解,更好地套用禮儀具有重要意義。

(一)規範性

禮儀是一種規範,禮儀規範的形成不是人們主觀臆斷、抽象思維的結果,而是人們在生產生活實踐過程中的人與人、人與自然關係的結果,首先,在人們生產實踐活動中,由於人們對自然的認知具有某種恐懼性和膜拜性,這種恐懼和膜拜轉化為各種祈安求福的儀式,並長期流傳下來,成為一種習慣、約束,從而形成一定的禮儀。其次,禮儀是一定社會和一定階段的共同生活對人們的社會生活提出的要求,這種要求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這種長期實踐中形成的要求一經認可便成為規範,即一定的禮儀。再次,一定社會或一定階段對這種社會要求和社會實踐認識後,將其集中概括起來,用於人們的生活實踐,便形成人們普遍遵守的行為準則。這種行為準則支配著人們的社會行為,若遵守這些準則便是合乎禮儀,否則便是失禮。由社交禮儀的規範性可以看出,社交禮儀的形成並不是單個或是幾個人形成的,而是人們共同生活實踐的結果。其準則約束對象也並不是單個人或幾個人,而是一定範圍內共同生活的人們。因此,社交禮儀具有規範性。

圖書序言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素以“禮儀之邦”享譽世界。在大力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大力提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今天,禮儀越來越受到重視,顯示著它的無窮魅力。任何社會的交際都離不開禮儀,而且人類越進步,人類的社會化程度越高,人們就越需要禮儀來調節社會生活和人際關係。禮儀是人際交往的前提,是交際生活的鑰匙。講究禮儀既是文明的表現,同時也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對外交流的增多,禮儀的內涵也更加豐富,掌握和運用禮儀已成為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早在幾千年前,孔子就說過“不學禮,無以立”。知書達理,待人以禮,是當代大學生的一個基本素養。禮儀可以彰顯大學生不凡的氣質風度、促進人際關係和諧、升華道德情操、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禮儀教育的實質是教人如何尊重人、如何與人相處,在大學生中開展禮儀素質教育,不僅有助於大學生繼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對大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加快社會化進程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禮儀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對於當代大學生而言,他們需要的禮儀教育並非是高深的理論教育,而是簡單易行、通俗規範的禮儀知識。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的禮儀教育,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把禮儀教育納入課堂,開展豐富多彩的禮儀文化活動,對於重塑當代大學生的文明形象,培養文明有禮的新一代大學生有著重要和深遠的意義。

本教材共包括八章,主要學習禮儀的基本知識、個人禮儀、社交禮儀、家庭禮儀、校園禮儀、求職禮儀、公務禮儀、涉外禮儀等,在內容上從大學生現代交際的實際出發,重點介紹大學生應有的語言、行為舉止和相應的禮節禮貌,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本教材是在編者多年積累教案的基礎上,參考並吸收了有關禮儀方面的著作和文獻資料編寫而成的。在此,謹向這些書的作者、編者表示感謝。

圖書後記

我所編寫的這本《大學生禮儀》,現在作為“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書系”首批書目之一即將出版。此刻,我有幾句話有必要交待一下。

首先,本書是作為一本大專院校的教材來進行編寫的。考慮到目前國內高等院校禮儀教學的實際需要,我在寫作本書時就有意識地以提供一本專供大專院校在校學生所使用的禮儀教材作為目標。為此,本書分作私人禮儀、公共禮儀、應酬禮儀、交往禮儀等四章,對大學生們普遍關心的個人表現、公共活動、日常應酬、人際交往等方面的禮儀規範均有系統的涉及。

其次,本書經過了一定範圍的試講與研討。迄今為止,我正式出版過13部禮儀方面的著作,但是編寫專供大學生所使用的禮儀教材尚屬首次。為了使其真正適應當代大學生的實際需要,當本書初稿於1997年完成後,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曾在多所大學內進行過試講、試用。此外,受國家教育部所屬的中國教育活動中心的委託,我還主持了它所主辦的9次“全國禮儀教學研討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