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孢子鏈黴菌

大孢子鏈黴菌

大孢子鏈黴菌,放線菌的一種。孢子絲短,彎曲或鉤狀至不規則松敞螺旋形。孢子橢圓形,比普通鏈黴菌約大1倍,1.7—2 0×1.5—2.0微米,表面帶長0.4—0.6微米的刺。甘油合成瓊脂:氣絲絨狀,黃白色至灰白色。基絲黃白色至深黃色或蛋黃黃色。可溶色素金黃色。

基本信息

大孢子鏈黴菌

大孢子鏈黴菌,放線菌的一種。孢子絲短,彎曲或鉤狀至不規則松敞螺旋形。孢子橢圓形,比普通鏈黴菌約大1倍,1.7—2 0× 1.5—2.0微米,表面帶長0.4—0.6微米的刺。甘油合成瓊脂:氣絲絨狀,黃白色至灰白色。基絲黃白色至深黃色或蛋黃黃色。可溶色素金黃色。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 大孢子鏈黴菌
拉丁學名: Streptomycesmacrosporeus
界:細菌界
門:放線菌門 Actinobacteria
亞門:放線菌亞門
綱:放線菌綱 Actinobacteria
亞綱:放線菌亞綱(Actinobacteridae)
目:放線菌目 Actinomycetales
亞目:鏈黴菌亞目
科:鏈黴菌科(Streptomycetaceae)
屬:鏈黴菌屬(streptomyces)
種:大孢子鏈黴菌

形態特徵

孢子絲短,彎曲或鉤狀至不規則松敞螺旋形。孢子橢圓形,比普通鏈黴菌約大1倍,1.7-20×1.5-2.0微米,表面帶長0.4-0.6微米的刺。

性狀特徵

葡糖天冬素瓊脂:無氣絲。基絲乳白色。可溶色素黃白色。甘油天冬素瓊脂(ISP)、無機鹽澱粉瓊脂(ISP):氣絲灰色。基絲反面灰黃色或灰綠黃色。無可溶色素。澱粉瓊脂平板:氣絲絨狀,灰白色。基絲淺黃色。蘋果酸鈣瓊脂:氣絲絨狀,黃白色至燼灰色。基絲蛋黃色。可溶色素黃白色。葡萄糖(蛋白腖)瓊脂:氣絲絨狀,黃白色。基絲金黃色。酵母精麥芽精瓊脂(ISP)、燕麥粉瓊脂(ISP):氣絲灰色。基絲反面灰黃色或灰綠黃色。馬鈴薯塊:氣絲絨狀,燼灰色。基絲淺黃色至金黃色。明膠液化慢,34天1.7厘米。牛奶凝固強,不腖化。澱粉水解,1周1.3厘米。不產生類黑色素。利用D-葡萄糖、 L-阿拉伯糖、D-木糖、D-果糖、L-鼠李糖、肌醇、D-甘露醇;不利用蔗糖、棉子糖。產生碳黴素(carbomycin),抑制革蘭氏陽性細菌、分枝桿菌、立克次氏體和某些病毒。

發現及來源

代表菌株:ETH7534=ISP5096,分離自印度馬德拉斯土樣。
參考文獻: Arch.Mikrobiol. 31: 346, 1958; von R. Hutter:Systematik der Streptomyceten 54, 1967; Intern.J.Syst. Bacteriol. 18: 142-144, 1968.

盤點世界上的微生物(十)

微生物是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動物、顯微藻類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卻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涵蓋了有益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健康、食品、醫藥、工農業、環保等諸多領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