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夢誰覺

內容介紹

筆者兒時,聽大人講神話,即知有“千里眼”、“順風耳”,在幼小的心靈中,引起無限遐想。及長,並成了家,亡妻過校元女士(1937—1970)畢業於復旦物理系,研究紅外線等尖端科技。她告訴我,從現代科技角度看,射電望遠鏡、長途直撥電話,早已使神話里的“千里眼”、“順風耳”成為現實,其神奇妙用,甚至超過了神話。而神話中沒有千年眼。野史、筆記中偶有預測幾百年、幾千年後世道的奇人的記載,那不過是扯淡,不值一哂:近代才出現的劉伯溫的“燒餅歌”,是戰亂、動亂年代民間炮製的讖言,無異於痴人說夢,與歷史視角並不相關。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時值粉碎“四人幫”不久,很多人痛定思痛,對禍國殃民、造成中華民族空前浩劫的十年動亂進行反思,尋根問底。就在此時,我讀了明代萬曆時人張燧寫的《千百年眼》。此書流傳不廣,不見於《四庫全書總目》,僅有明刻本及《筆記小說大觀外集》收錄本傳世。我供職的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岡0好藏有明刻本,遂借來閱讀。吸引我注意的,是這本書的書名,猜想作者一定是個具有歷史眼光的人,否則為什麼叫《乾百年眼》?等讀完全書,我感到我的猜想沒錯,張燧確實是位具有歷史眼光的學者,書中論古議今,穿越千年,經常站在歷史的高度,俯視古人、今人,不時閃爍著思想火花。如該書卷一謂:“武王雖惡紂之世官,亦未能改積習之常,久則難以改也……孟子日:‘國君進賢,如不得已,將使卑妨尊,疏逾戚。’以今言之,何不得已之有,即日朝釋耒耜,暮登仕版,人亦安之矣。魯之三桓、鄭之七穆、楚之三姓,子孫皆盤踞,雖貪如狼,狠如羊,愚如豕,其國君固皆用之;才士秀民,則屈於族姓,老死於田野者,不知凡幾。”這裡,張燧對官員世襲制的危害,作了深刻的揭露。實際上,他筆下所述絕非僅僅局限於古代的魯、鄭、楚三國之大姓,聯繫明代的現實,變相的官員世襲制醜惡現象,可謂呼之欲出,不勝枚舉。不知張燧有未活到魏忠賢垮台之時?魏忠賢專權時,他的侄子、女婿、族孫等,一個個平步青雲,其侄魏良卿更是典型。本來,他在老家肅寧種地,斗大的字一個不識,魏忠賢居然把他拔至高位,從僉書錦衣衛,掌南鎮撫司事,到晉封肅寧侯、寧國公,加太師(即太子太師,在明代,這是非常崇高的榮譽),簡直有直上重霄九之勢。但是,爬得高,跌得重。魏忠賢敗亡後,魏良卿在受審時說:“吾生長田舍,得負耒耜足矣,何知富貴?今日稱功,明日頌德,功德巍巍,自當封拜,吾不合為璫侄,遂以袍冊加身,是稱功頌德者,以富貴逼我,我何罪也!”(明·薛岡:《天爵堂文集》卷十九《醜寅聞見志》,崇禎刻本。)魏良卿的話,實在是可圈可點。“以富貴逼我”,何其有味也!直到上個世紀,在中國政治舞台上,不是也有耕田的、賣菜的、織布的、工廠保衛科的,等等,被人為地用“富貴”驟然“逼”到最高權力圈內嗎?曾幾何時,覆巢之下無完卵,這些人又安在哉?國人都是清清楚楚的。顯然,正因為張燧有深邃的歷史眼光,才能在說古道今時,說出深刻的、富有啟迪性的見解來。通覽《乾百年眼》全書,每有真知灼見。聯繫到太史公的“通古今之變”,無論是治國、治學、作文,若沒有歷史眼光,肯定是短視的,大則禍國、誤國,小則庸淺,不可能有大的作為。
因此,我把這套由我主編的歷史隨筆精選叢書,定名“千年眼文叢”。雖然在加盟本叢書的作者中,上大學讀的是歷史專業,並一直以捧古人飯碗為職業者,僅我一人,但無論是文壇前輩何滿子先生,還是牧惠、陳四益、熊召政、李喬、伍立楊諸先生,都是飽讀史書,對歷史學頗有學養者。他們寫的歷史隨筆作品,遠看歷史,近看現實,每以乾、百年眼光,穿過歷史的時空,燭照古今。說他們是千年眼,應屬當之無愧。
牧惠文兄不幸於2004年6月8曰溘然謝世。6月7日,他給我打電話時,還問起這套文叢,我答覆他正在策劃。而今文叢即將面世,他卻看不到了,令我不勝感喟。李喬是我進京後不久即相識、往來二十餘年、無話不談的摯友。他交稿後,即身罹重疾,所幸動了大手術後,終於逃過大劫,正在康復中。願本書的出版,對李喬老友是個誠摯的祝福。
藉此機會,我還要衷心祝願為本文叢題簽的學林前輩王元化先生健康、長壽。

作者介紹

伍立楊,1964年生,1985年畢業於廣州中山大學中文系。其後長期為人民日報記者、主任編輯。1999年調往海南日報供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已在中央編譯、作家、百花、四川人民、廣東人民、灕江等社出版《浮世逸草》、《夢中說夢》、《霜風與酒紅》、《鐵血黃花――清末民初暗殺史稿》等專著、文論集十二種。自謂其文體“四不象”,寫雜文有他種因素的滲透。

作品目錄

鑄成大錯 誰與憐之
兩個驚險鏡頭
人是多面體
荒唐世事之一斑
將軍一哭 大樹飄零
李宗仁換蘭譜
狡智貽害
“這叫打的什麼x x仗”
座看鷹隼風塵
小丈夫用世無善果
也說黃秋岳與情報案
陳案難翻
讀史一嘆
大哉《鹽鐵論》二人
各地人物性情說略
古代婦人之高見
古人的現代性
辯證讀古書
鬼詩論析
麗詞妙喻心情――談《水經注》
美色與人的天性
美影小擷
天地生財只此數
天王詩一瞥
亡粟
我敬魏默深
閒坐想起放翁詩
也說時文謬種
山水閒話
百川灌海曾未滿足
民權呼聲之迴響
報紙和文言
拗書生
民初譯文的衣香鬢影
哀中文之式微
奇書《重慶客》
民初國會的蛻變
小姑娘打扮大歷史
粗鄙有害
核子彈與菩薩行
“降龍伏虎”
勘誤
美與力的大手筆
狙擊理念的再現――文化、政治的統一關係
孫中山的人格內涵
智慧牽引卓見
大夢誰先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