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士

大士

某些國家的軍銜,士官的一級,高於上士。

•釋義

1.某些國家的軍銜,士官的一級,高於上士。如蒙古、幾內亞、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前蘇聯紅軍設立。羅馬尼亞還將大士區分為一、二、三級。

2.德行高尚的人。《管子·法法》:“凡論人有要,矜物之人,無大士焉。”尹知章註:“大士不矜,謙以接物。”《韓詩外傳》卷九:“孔子曰:‘大士哉!由來,區區汝何攻?賜來,便便汝何使?願得衣冠為子宰焉。’”大士,稱顏淵。

3.佛教稱佛和菩薩。如:觀音大士。南朝齊周顒《重答張長史》:“夫大士應世,其體無方,或為儒林之宗,或為國師道士,斯經教之成說也。”唐湛然《法華文句記》卷二:“大士者,《大論》稱菩薩為大士,亦曰開士。”

4.特指觀世音菩薩。《紅樓夢》第五十回:“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嫦娥檻外梅。”

5.對高僧的敬稱。宋蘇軾《金山長老寶覺師真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是惟寳覺大士之像。”

6.(tài shì)古官名。

⑴殷代六卿之一。禮記·曲禮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鄭玄註:“此蓋殷時制也。大士,以神仕者。”

⑵周代獄官名。《王引之《經義述聞·禮記上》:“今案《晏子春秋·諫篇》:‘吾為夫婦獄訟之不正乎,則泰士子牛存矣;為社稷宗廟之不享乎,則泰祝子游存矣。’泰士、泰祝即大士、大祝也。大士正獄訟,蓋若《秋官·士師》察獄訟之辭矣。”《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衛侯與元咺訟,寧武子為輔,針莊子為坐,上榮為大士。”杜預註:“大士,治獄官也。”漢劉向《說苑·臣術》:“忌舉北郭刁勃子為大士,而九族益親,民益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