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圓線

大圓線

大圓線是球面上半徑等於球體半徑的圓弧。大圓線是連線球面上兩點最短的路徑所在的曲線。大圓線是球面上半徑最大的圓弧即球面上半徑等於球體半徑的圓弧。

大圓線是球面上半徑等於球體半徑的圓弧。大圓線是連線球面上兩點最短的路徑所在的曲線。大圓線是球面上半徑最大的圓弧。所有的經線都是大圓線,緯線則只有赤道而已。

概念

大圓線大圓線
大圓線是球面上半徑等於球體半徑的圓弧。大圓線是連線球面上兩點最短的路徑所在的曲線。大圓線是球面上半徑最大的圓弧即球面上半徑等於球體半徑的圓弧。
中文名 大圓線 概念 球面上半徑等於球體半徑的圓弧
最長大圓線 40,075.02千米(赤道) 重要大圓線 3個
經線 所有的經線都是大圓線 緯線 只有赤道是大圓線

地球上重要的大圓線

大圓線大圓線
1.赤道
赤道是地球表面的點隨地球自轉產生的軌跡中周長最長的圓周線,長40,075.02公里。如果把地球看做一個絕對的球體的話,赤道距離南北兩極相等。它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劃分緯度的基線,赤道的緯度為0°
大圓線大圓線
2.本初子午線
本初子午線,即0度經線,亦稱格林威治子午線格林尼治子午線,是位於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一條經線(亦稱子午線)。本初子午線的東西兩邊分別定為東經西經,於180度相遇。
不像緯度起點(即赤道)可以由地球自轉軸決定,理論上任何一條經線都可以被定為本初子午線,故此在歷史上曾對此線有不同定位。1851年御用天文學家艾里(SirGeorgeAiry)在格林尼治天文台設定中星儀,並以此確定格林尼治子午線。因為當時超過三分之二的船隻已使用該線為參考子午線,在1884年於美國華盛頓特區舉行的國際本初子午線大會上正式定之為經度的起點。來自25個國家共41位代表參與了會議,法國代表在投票時棄權,在1911年之前法國仍以巴黎子午線作為經度起點。
從北極開始,本初子午線經過英國,法國,西班牙,阿爾及利亞,馬利,布吉納法索,多哥和加納共8個國家,然後直至南極。
除了定義經度,格林尼治子午線亦曾被用作時間的標準。理論上來說,格林尼治標準時間的正午是指當太陽橫穿格林尼治子午線時的時間。然而因為地球自轉速度並不規則,現在的標準時間已由協調世界時取代。

3.晨昏圈

大圓線大圓線
晨昏圈,又稱晨昏線,是地球上晝半球夜半球的分界線,是一個大圓線。晨昏圈由晨線和昏線組成。晨線和昏線各是一個半圓弧,晨線的東邊是晝半球,昏線的東邊是夜半球。
在每年的春分日和秋分日,晨昏圈與某個經線圈是重合的,其他時刻,晨昏圈與任一根經線都只有一個交點。
晨昏圈與緯線可能只相交於一點,也可能相交於兩點,或者沒有交點,且沒有其他情況。沒有交點的緯線處於極晝極夜範圍之內,只有一個交點的緯線處於極晝極夜範圍的邊緣,有兩個交點的緯線當時沒有極晝極夜現象。其中有兩個交點的緯線被晨昏圈分成兩段圓弧,在晝半球的那段叫晝弧,在夜半球的那段稱為夜弧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