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芙蓉園遺址公園

大唐芙蓉園遺址公園

早在歷史上,芙蓉園就是久負盛名的皇家御苑,隋文帝開皇3年(公元583年),就於此修建了“芙蓉園”。現今的大唐芙蓉園建 於原唐代芙蓉園遺址上,總建築面積近10萬平米,亭、台、樓、閣、榭、橋、廊,一應俱全。

基本信息

大唐芙蓉園是在唐芙蓉園遺址上建成的,中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山水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築設計大師張錦秋擔綱設計規劃及建築設計。大唐芙蓉園將輝煌燦爛的唐文化匯聚於一園之中,讓遊客能夠“走進歷史、感受人文、體驗生活”,實現可觀賞、可感受、可學習、可消費、可體驗,去尋找中華民族的精神的根脈,已成為中華民族的歷史之園、人文之園、藝術之園、生態之園、精神之園,被譽為中國的建築大觀、園林精品、藝術寶庫和文化巨著。

歷史中的大唐芙蓉園

開皇3年(公元583年),隋文帝正式遷入新都。隋文帝惡其曲,覺得不吉利,於是命令高穎(隋文帝宰相)為這個皇家園林更換新名。有一天晚上,高穎忽然想起曲江池中的蓮花盛開,異常紅艷,蓮花雅稱芙蓉,遂擬更曲江為“芙蓉園”。經過隋初的一番改造,曲江重新以皇家園林的性質出現在歷史舞台,而且得到了一個新的名稱----芙蓉園。同時它與首都大興城緊密相連,其池下游流入城內,是城東南各坊用水來源之一。
隋煬帝時代,黃袞在曲江池中雕刻各種水飾,臣君做飲曲池之畔享受曲江流飲,把魏晉南北朝的文人曲水流觴故事引入了宮苑之中,給曲江勝跡賦予了一種人文精神,為唐代曲江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在隋朝芙蓉園的基礎上,唐代擴大了曲江園林的建設規模和文化內涵,除在芙蓉園總修紫雲樓、彩霞亭、涼堂與蓬萊山之外,又開鑿了大型水利工程黃渠,以擴大芙蓉池與曲江池水面,這裡成為皇族、僧侶、平民匯聚盛游之地。曲江流飲、杏園關宴、雁塔題名、樂游登高等在中國古代史上膾炙人口的文壇佳話均發生在這裡,唐時的曲江性質大變,成為首都長安城唯一的公共園林,達到了她發展史上最繁榮昌盛的時期,成為唐文化的薈萃地,唐都長安的標誌性區域,也奏響了中國文化的最強音。
“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在唐太宗出現貞觀之治後,其後的高宗、睿宗等朝,園林建設在這裡開始有了較大的舉動,奠定了盛唐文化繁榮的基礎。
唐玄宗對曲江進行了大規模擴建,使其盛況空前絕後,達到了其園林建設的頂點。在皇家禁苑芙蓉園內,玄宗修建了紫雲樓、彩霞亭、臨水亭、水殿、山樓、蓬萊山、涼堂等建築,並建了從大明宮途經興慶宮直達芙蓉園的夾城(長7960米,寬50米)經過唐玄宗的擴建,芙蓉園內宮殿連綿,樓亭起伏,曲江的園林建築達到最高境界,各類文化活動也趨於高潮。隨著唐末長安城的毀滅,其各種園林建築也被破壞殆盡,各項文化活動也逐漸沉寂下去,以至於有些最終消逝的無法追尋。曲江----平民聚集遊覽的公共園林區,不僅在古都西安發展史上空前絕後,而且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也絕無僅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