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友義鎮

大友義鎮

又名大友宗麟(宗麟在拉丁語中意為攜光來臨者)1530年生於豐後府中城,在12歲的元服,從師傅於本家家老入田親誠。由於其外向性格,遭到群臣嫉恨義鎮先利用父親與叔父菊池義武的矛盾挑撥雙方的關係,使父親與叔夫反目,藉以削弱了反對派的力量。

地名

大友義鎮

詳細介紹

大友義鎮 大友義鎮
後來其計瀉露,父親義監改立次子鹽市丸為下任當主,同時叛徒入田親誠(已投向鹽市丸一方)也極力撮合,得訊的軍師角隈石宗立刻將這個訊息告訴義鎮,義鎮當機立斷,立刻到大友的各位重臣中做工作,並以利害關係說服了最主要的幾位家臣,包括有佐伯惟教、田口新藏人、齋藤播磨守、津久見美作守、小佐井大和守等人在會議上均反對改立鹽市丸為新當主,會議不歡而散。為了排除異己,立次子為新家督,義監不久即暗殺齋藤播磨守和小佐井大和守。其原意是只是想以此震懾其他的家臣,可結果事與願違,存留下來的家臣們為了不使自己也遭到同樣的命運,發動了叛亂,義監、鹽市丸和他的母親都被殺,義鎮順利成為大友家的第21代家督。
義鎮成為家督後不久就把幫助其得到當主之位的兩個有功家老田口新藏人和佐伯惟教流放了,之後又流放了曾經反對他做當主的叔父菊池義武,真正掌握了實權。
之後大友家進入鼎盛時期,擁有立花道雪、高橋紹運、臼杵監速吉弘監理吉岡長增等一流家臣和使用火器一流軍隊。乘大內家內亂分裂之際,又先後兼併了筑前的土豪。之後更是控制了豐前,豐後,筑前,築後,北肥後等六國。在此期間,大友義鎮皈依天主教,改名為大友宗麟。
使大友家走向衰弱的是同九州南面的新貴島津家之間的耳川會戰——一場爭奪九州霸主地位的戰鬥。當時,位於薩摩的島津家發展的勢頭很猛,在得到大隅後,已經把勢力擴大到了日向國。1577年,伊東義佑被趕出領地日向,他投靠了大友家,而大友宗麟為了得到日向國,就打著為伊東家報仇的名義出兵日向,可是大友家的軍隊的紀律卻極差,一路搶劫,砸毀佛像,結果失去了民心。日向百姓本擁護大友家,結果由於大友軍的拙劣表現反而支持島津家對大友家作戰。大友家首先攻擊了日向國的高城,身為高城城主的島津家家臣山田有信以500士兵擋住了大友軍數萬軍隊的強大攻勢,不久,島津家的援軍及時趕到,島津家的當主義久親自出陣,雙方在耳川的兩岸對峙。戰鬥開始後,首先展開攻擊的是大友方,可是攻擊方的部隊並沒有受到宗麟的命令,也就是說他們是擅自行動的。島津軍發現了這批渡河的部隊後,沒有搬照孫子兵法中所說的“半渡而去之”的辦法攻擊渡河中的部隊,因為這樣敵人馬上就縮回去了,即使取勝也不過是個局部的勝利。為了達到聚殲敵人的目的,島津軍假意攻擊渡河部隊,在受到反擊後立刻詐敗,大友軍以為島津軍不堪一擊,前軍輕敵冒進,結果遭到島津軍優勢兵力的伏擊,大友家前軍很快崩潰了。得到這個不幸訊息的宗麟不得不撤兵回國,也就將九州的霸主之位拱手相讓。
此後,大友家開始衰敗,肥前的龍造寺家乘此機會奪取了原屬於大友家的肥后土地。而秋月家在毛利的支持下也得到了築後,城井家反叛後投靠了島津,豐前失守。大友家原有版圖四分五裂。不過由於由於家中擁有相當多的優秀家臣和大量的西洋武器,還是給島津家製造了不少的麻煩。為了制止島津的擴張,保存大友家,宗麟向當時已是官白的秀吉請求援助。已經降伏了家康的秀吉於是出陣九州。開始時島津家還是勢頭很猛,多次擊敗秀吉的軍隊,但是實力的懸殊差距終於使島津家在幾次局部戰鬥獲勝後被迫稱臣。
大友宗麟本人在1587年在豐後府中城逝世,時年56歲。
總的來說,大友宗麟還是個很有能力的人,他在同戰國第一的智將毛利元就的戰鬥中居然沒有落下風。就可見其擁有的強勁實力。可是宗麟也有他的缺點,那就是極好女色,這點比秀吉還要過分,對秀吉而言這不過是種愛好,而對宗麟來說卻比性命還重要,他不但擁有大量的妻眷,甚至還大膽調戲家臣的夫人,結果導致家臣的叛亂此起彼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