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鎮

大中鎮

大中鎮地處大豐市區,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系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大中鎮位於204國道東側,沿海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地理位置優越,土地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通訊設施齊全,是中外客商投資創業最理想的地方。全鎮下轄21個行政村,2個街道辦事處,18個社區居委會,總面積171.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043公頃,總人口14.6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9149人,是江蘇省百強鄉鎮、江蘇省文明衛生城鎮、江蘇省社會治安安全鎮。

基本信息

城鎮概述

大中鎮大中鎮
2006年,該鎮圍繞“學戴南趕近湖,財政兩年翻一番,五年率先達小康,爭當鹽阜第一鎮”目標,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加快發展不動搖,全鎮經濟社會取得了巨大成就,實現了三個文明建設的全面豐收。2006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4.2億元,工農業總產值50.3億元,財政收入1.8億元,列鹽城市鄉鎮第二位。該鎮榮獲大豐市委、市政府財政收入增收,工業經濟發展、農業經濟發展、農村勞動力轉移、三產服務業發展、城市建設管理、精神文明建設、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利用外資等20個獎,還被評為大豐市水利建設、鎮村債務化解、項目推進、財稅工作、再就業幫扶工作、民政工作、先進單位(鎮),被鹽城市委、市政府評為推進農民投資創業先進鎮、全市國土資源工作先進單位,2003-2005年度先進基層黨校,還榮獲全國第五屆科技活動周暨江蘇省第十七屆科普宣傳周先進集體。

鄉鎮歷史

位於大豐城西南范公堤沿線,距大豐城26公里,時已置鹽場,元代建白駒場,清乾隆元年(1736年)撤併於草堰場。1940年新四軍、八路軍會師於鎮北1.75公里處的獅子口。水陸交通很方便。鎮上有革命紀念地和古文化勝跡多處:獅子口橋為1940年10月新四軍、八路軍會師地址;元末明初《水滸》作者施耐庵故居、施氏遺址宗祠及施耐庵紀念館;清代鄭板橋設館教徒及孔尚任留詩寄懷的北寶寺;還有神祠曉月、岱嶽春雲、東郊牧唱、南浦漁歌、蘇橋吹笛、梵寺晨鐘、范堤煙柳、牛閘寒潮古八景。

農業發展

大中鎮大中鎮
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特色鎮是推進“產業富民強村”,加快新農村建設重要手段,也是當前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的重要抓手。在農業結構調整中,堅持“市有區域,鎮有特色、村有專業,戶有所長”的調整方針,大力實施高效農業“雙百工程”、“五五工程”,培育形成了一批專業村、特色鎮,全市各類專業村已發展到146個,占67.9%,特色鎮8個。形成了裕華鎮海防村、朝榮村等村的露地大蒜及二茬大蒜;劉莊鎮雲溪居委會、新豐鎮永躍村、赤旗村、鼎豐村、仁北村、大橋鎮中合村、東塔村等地茄果類大棚蔬菜;以大橋鎮大橋村川南村洋南村草廟鎮川東居委會、新豐鎮仁南村等村大中小棚西瓜、以南陽鎮城鄉村、南陽村等地大棚韭菜、以南陽吉新、祥東等村的脫水蔬菜;以新豐鎮車灘村、三龍豐余村等村的大白菜、以小海居委會大棚芹菜、以大中鎮阜北村的、西團黃浦村大棚草莓、以晶隆鹽業的海水蔬菜、以新豐仁南村、大橋川南村等地棉套西瓜、以劉莊友誼棉套洋蔥、以小海徐南、方強淮正、大明、西團北團、描花等村棉套青椒;新豐鎮裕南村、中閘村等的蠶桑;草廟圩東村的經濟林網、大中鎮恆北村、新團的早酥梨;大中鎮恆南村、小海無泊村毛兔。形成了裕華鎮的大蒜、羊;南陽鎮的韭菜、辣根;大橋鎮的西青椒;新豐鎮的設施蔬菜;大中鎮的早酥梨;萬盈鎮、小海鎮的毛兔;劉莊的麻辣雞;大豐港經濟區的海水蔬菜黃泥螺等特色鎮,產品的特色和規模,在全省、鹽城市都有一定影響。通過培植專業村特色鎮,進一步培大育強以“一蒜(大蒜)、三瓜(冬瓜西瓜南瓜)、五青(青椒青玉米青蠶豆青毛豆青花生)”等為特色的60萬畝露地蔬菜、以大棚西瓜、茄果類、韭菜、草莓等為特色的25萬畝設施蔬菜、以棉花與西瓜、青椒等為特色的50萬畝高效立體種植基地、以辣根、韭蔥、甜葉菊等為特色的5萬畝出口加工蔬菜等四大特色高效農業生產基地。

社會事業

大中鎮地處大豐市區,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系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該鎮位於204國道東側,沿海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地理位置優越,土地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通訊設施齊全,是中外客商投資創業最理想的地方。全鎮下轄21個行政村,2個街道辦事處,18個社區居委會,總面積171.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043公頃,總人口14.6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9149人,是江蘇省百強鄉鎮、江蘇省文明衛生城鎮、江蘇省社會治安安全鎮。2007年全鎮實現GDP20.5億元,工農業總產值78.9億元,財政收入2.3億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2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026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1250元。並榮獲大豐市委、市政府綜合先進、工業經濟、項目推進、招商引資、農業經濟、新農村建設、環境保護、民營經濟、服務業發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五好鎮黨委和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等28個獎項;獲江蘇省體育強鎮和鹽城市農民人均純收入超8000元先進鎮、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工作先進集體、社會治安安全鄉鎮等榮譽稱號;2007年獲鹽城市鄉鎮綜合經濟實力評價第一名。

2007年末有定報企業57家,全鎮形成紡織服裝、機械製造、糧油食品、輕工印刷、建築建材、工藝玩具、床上用品七大支柱產業,在工業集中區已形成紡織和空壓機兩大產業集群。

發展戰略:積極扶持超力、蘇美達機電聯豐機電等規模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步伐,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努力開發新品,最佳化產品結構,實施品牌戰略,培育國際國內知名品牌,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通過招商引資方式填平補齊、加長增粗產業鏈。

組織建設

大中鎮大中鎮

抓制度,改善基層黨建管理體制。18個村專門配備了專職黨務副書記及專職黨務幹部,重新布置了黨員活動室、黨務期刊閱覽室拓展“三級聯創”工作模式,成立了鎮包村幹部、村黨員幹部、黨員示範經營戶、流動黨員、社區、(企業)黨員志願者組成的黨員幫扶溝通交流組織網路,就新形勢下具有共性的文明共建、區域資源共享、環境綜合治理等黨建新課題定期研討、徵求意見、科學決策建立了《鎮領導與各村黨建工作聯繫點制度》《黨建工作例會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長效機制》等20餘項制度從堅持“三會一課”和黨日活動入手,完善了書面通知、考勤、思想匯報、談話、民主評議、年終考評等12個環節的操作程式,進一步加強了黨員的系統化、科學化、規範化管理。

抓學習,強化黨員政治理論素質。鎮黨委辦公室及時下發機關黨員幹部周六學習,各村廠黨支部班子、黨員幹部每月理論學習計畫。學習中做到有筆記、有交流、有心得,每季度對各黨員幹部的理論學習進行一次全面檢查,並將檢查結果計入機關幹部年終考核、村黨員幹部工資報酬中,不斷激勵黨員幹部學習的積極性和實效性。以區黨校、鎮黨校、村民學校為主要陣地,通過聘請專家講課、定期培訓、崗位業務培訓、科技講座等多種形式,對黨員幹部進行實用技術培訓和在職學歷教育培訓,2006年以來累計培訓黨員2000餘人次。特別是在學習貫徹市第九次黨代會精神上,全鎮黨員人人是主角、人人談體會、人人做宣講,每個支部在學習園地上都設定了學習市九次黨代會精神,做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實踐者專題版塊,把學習黨代會精神與促進鎮村發展、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緊密結合起來。

大中鎮大中鎮
抓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黨性實踐活動。在黨員領導幹部中開展了精讀一本理論著作、撰寫一篇調研報告、講一次黨課的“三個一”活動。結合學習市九次黨代會精神,在全鎮黨員中組織了“我為南河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獻一計”等多層次實踐活動。在“七一”前夕,開展了“聯困難戶,暖百姓心”黨員對口幫扶慰問活動,將鎮24戶特困戶逐一分組,落實到每個黨支部、鎮村黨員領導幹部上,真正把加強先進性建設體現在關注民生的實際工作中。為紀念建黨86周年、喜迎十七大召開,開展了“黨在我心中”知識競賽活動,部署了全鎮範圍內的“學黨史、唱黨歌、知黨恩,回顧建黨86周年光輝歷程”系列活動,做到了在學習的同時也豐富了黨員的精神生活。

抓空白點,努力擴大非公企業建黨覆蓋面。鎮黨委定期對非公企業黨組織及民眾組織狀況進行全面摸底、普查,普查中堅持與教育相結合,借普查登記的機會對非公企業的黨員進行宣傳教育,加強非公領域黨員的黨性教育。同時,派遣鎮機關5名優秀黨員在已建立及未建立黨組織的兩種非公企業中分別擔任黨建工作聯絡員、指導員,經過努力,歐勞福林中源裝飾兩家非公企業將相繼建立黨組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