夥伴關係

夥伴關係

夥伴關係,國際關係學術語。是指在國際交往中,國家間為尋求共同利益而建立的一種合作關係。中國一直沿用“夥伴關係”定位雙邊關係。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中國的外交工作也邁上了新台階,“夥伴關係”這一外交工具的地位也愈發重要。

基本信息

產生背景

夥伴關係夥伴關係
“夥伴關係”概念始於冷戰結束後。冷戰剛結束,北約推行“和平夥伴關係計畫”,與非北約國建立夥伴關係,夥伴關係的提法源於此。1994年後,俄羅斯和西方‘蜜月期’結束,北約東擴,歐洲不再提“夥伴關係”概念。
人民日報》1998年4月刊文稱,大國間關係可歸納為3種基本模式,即夥伴關係、結盟關係、非結盟非夥伴關係,中國“夥伴關係”是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合作共贏的關係。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中國的外交工作也邁上了新台階,“夥伴關係”這一外交工具的地位也愈發重要。隨著其逐步拓展國際舞台,中國越來越不願意與他國建立正式聯盟關係,而更願意以“夥伴關係”處理邦交。

主要分類

“夥伴關係”分類
中國一直沿用“夥伴關係”定位雙邊關係。其名稱主要分為:夥伴關係、全面夥伴關係合作夥伴關係全面合作夥伴關係戰略夥伴關係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等。
戰略夥伴關係指在雙邊或多邊國際事務中,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相互協調、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全面夥伴關係涉及夥伴國間共同關心的所有問題。

關係介紹

與國際組織夥伴關係
中國不僅與單個國家建立“夥伴關係”,也與國際組織建立。比如,中國與非盟、東協為“新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中國與歐盟夥伴關係已達到“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與各個國傢伙伴關係
1997至1998年,“夥伴外交”比較活躍,中國與俄羅斯美國法國歐盟建立夥伴關係。截止到2013年5月,全球共有54個國家同中國建立各種“夥伴關係”。
意義與象徵
中國“夥伴關係”是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合作共贏的關係。中國的夥伴關係外交不同於集團外交、勢力範圍外交。後兩者的合作成員間一般簽署具有國際法意義條約,要承擔約束力強的責任,並針對某些目標而合作。而中國與夥伴方不簽署任何條約,彼此不受結盟條約和義務約束,行為自由。
中國“夥伴關係”確立一般以雙方元首聯合聲明為標誌,在聲明中確定合作領域,還建立交往和磋商機制保障夥伴關係。

中美關係

作為重要對外關係,中美“夥伴關係”一波三折。1997年至1998年間,中美首腦互訪,兩國致力於建立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但之後小布希卻將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隨後中美關係陷入低谷。
2002年後,中美關係表述有所變化,先後為:“建設性合作關係”、“致力於共同努力建設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關係”、“新型大國關係”。

中俄關係

相較美國,中俄間“夥伴關係”用詞獨特,為“全面戰略協作夥伴”,中國沒有和其他國家使用這樣稱謂。中俄使用“協作”這個詞,而非“合作”,是由於中俄作為相鄰大國,在很多國際問題上有協作關係,但大國間完全合作做不到,能夠相互支持和協商已經很好。

關係列表

周邊主要國家

阿富汗: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不丹:尚未建交
馬來西亞:友好合作關係
斯里蘭卡: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朝鮮:傳統友好合作關係
印度: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高棉: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蒙古: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新加坡:睦鄰友好合作關係
印尼: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泰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孟加拉:友好合作關係
菲律賓:戰略性合作關係
緬甸: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越南: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巴基斯坦: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寮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尼泊爾:全面合作夥伴關係
日本:戰略互惠關係
韓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中東

沙特: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以色列:友好合作關係
土耳其:戰略合作關係
伊朗: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非洲

埃及:戰略合作關係
埃塞:全面合作夥伴關係
南非: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奈及利亞:戰略夥伴關係

歐洲

俄羅斯: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法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英國: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德國: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

美洲

美國:構建新型大國關係
墨西哥: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加拿大:戰略夥伴關係
阿根廷: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巴西: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委內瑞拉: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大洋洲

澳大利亞: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紐西蘭: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