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攜塵緣

夢攜塵緣

《夢攜塵緣》是2012年3月1日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姜雨晨

基本信息

百科名片

《夢攜塵緣》 《夢攜塵緣》

《夢攜塵緣》是姜雨晨在11歲時創作完成的長篇小說(2010年11月6日至2011年6月初交稿),2012年3月1日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發行。

書名: 《夢攜塵緣》定價:19.8元
作者:姜雨晨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03529出版時間:2012年3月1日
類別:青春裝幀:平裝
頁數:187頁開本:16開

作品簡介

《夢攜塵緣》是一本家長和老師了解孩子思想狀態與成長煩惱的讀本。

這是一部耐人尋味的書,書中用一個個虛虛實實間的故事深深地觸碰著每一個讀者。

講述這個故事的是一個11歲的小女孩,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一氣呵成了這部11萬字的小說。其中很多故事或深或淺地在反映著九零後末期這代人的思想,為我們更好的了解他們真實的想法提供了機會。

作為11歲小女生寫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姜雨晨在描摹校園現實生活和穿越玄幻夢境兩條平行的人生,以及前世今生相同人物不同角色糾葛交織的情感關係之間,彰顯了令人驚異的潛能和才華。

讓我們從這本書中,走近九零後末期的孩子們,用他們的視覺去看待問題,以期走近他們敏感的心靈,觸碰他們跳躍的思維,了解他們叛逆的性格...

也讓我們從這本書中學會理解和尊重我們的孩子。只有了解了他們,才談得上更好地去引導他們健康的成長。這一切都很必要,因為他們就是我們的未來。

內容梗概

這部小說是以校園學生生活為主題,以追尋前世今生穿越人生為緯的少女校園夢幻小說。 故事以一個愛幻想的國小女生豆兒,在校園生活的現實和前世今生的夢境中反覆糾結,真實地再現了應試教育下學生渴望自由想像空間的迫切感,刻劃了90後最末一代孩子正在長大的歷程;而豆兒在夢鏡中的玄幻穿越,以及身邊好友夥伴在前世今生的角色變幻,則折射了小升初這個特定階段少男少女們隱秘的情感糾葛。

點評鑑賞

《夢攜塵緣》是少女之作,作者姜雨晨年僅11歲。讀著這本書,就像看見一個少年女將,皺著小小眉頭,指揮著千軍萬馬,在疆場上馳騁。皺眉不是遇到什麼困難,而是自信與認真。這是一位指揮若定,能出奇制勝的女將軍。那些聽從她隨意調遣、各歸其位的詞語是士兵,結構與情節則是她的排兵布陣,而她面對的敵人,是從未有過的寫作經驗。事實證明,她最後大獲全勝。

“寫作需要天分”這句話已經被多少張嘴說過?但不得不一說再說,其實從事任何一個行當,做任何一件事,都有相應的天分。比如開車,有人怎么學也學不會,有人一上手就操控自如。學不會,是沒有相應的天分,他的天分在別處。寫作的人,最大的天分是有多少詞語聽你安排,天下的詞語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但一個人掌握了多少,隨意調遣而不顰蹙,這就是天分。把天分說成來自學習,來自上天都行。因為學習本身也需要天分,而天分並不是說可以不學習。它們是一體的,把它們對立起來看,是對天分和學習的誤解。

一開始就說語言,是因為《夢攜塵緣》首先讓人驚嘆的是語言,它的語言是如此豐富、準確。以我的閱讀經驗,豐富並不難,難的是準確。如果要舉例的話,只有把這本書重抄一遍。這種能力,我一直以為是鍛鍊出來的,現在看來,這正是因為我自己天分不夠,才傻乎乎地相信勤能補拙。

除了語言,另一個讓人讚嘆的是“物”。在一些小說中,我常看到這樣的句子:一棵不知名的樹,一種不知名的草,一種不知名的食物,一種不知名的莊稼;一種說不清楚的氣味,一種說不清楚的感覺,一種無法用語文描述的難受;感動得無法用語言形容,激動得就像那什麼似的。每次看到這裡,我都不想再看下去。既然不知名,寫它做什麼!既然說不清楚,那就不要說啦。

很多成人沒做到的事,被一個11歲的小女孩做到了。姜雨晨在小說中寫了不少“物”,有大有小,作為現實中的物,它們的重要性也許有所不同,但在小說中,正是因為每件東西的存在,使小說接上了地氣。書包、水筆、教室、鋼琴、手鐲、鏡子、甜品等等,都是信手拈來,讓小說人物有了依靠,有了生氣。“豆兒在家,面前一大堆假期該做的作業。天邊出現了夕陽,豆兒隨手抓起一顆紅紅的草莓放進嘴裡,繼續寫著作業,直至日落。”直至日落,而不是直至傍晚,或者直至天黑。“日落”和“傍晚”、“天黑”所示所指的情景與趣味大不一樣。不經意間的一個詞,讓單調的句子鮮活起來。日落不僅能表示時間,還傳達出一種動感。夕陽這一實物,不經意間體現了作者的才華。

下面該談談結構了。作者動用了時下最流行的“穿越”。“穿越”並非現代人的發明,但近幾年網路寫作大量使用,幾乎到了“無穿越不小說”的地步。但會用的、用得好的並不多。居然有人用“穿了、穿了”就穿過去了。雨晨的使用在我並不算寬的閱讀視野里,是最自然的、最自如的。夢境與現實、過去與現在,始終圓融一體。

情節既是形式,也是內容,既是被追慕的,又是被欣賞的。閱讀除了審美的過程,還是一種帶著神秘性的、創造性的開發過程。單獨的句子存在於整體中,是圓融的,不是分離的。只有圓融的情節才能完成心靈的能指。好小說不是簡單地通過情節再現一個事情、一個事件,它必須同時還是在建立一個獨立於現實之外的事情。它陳述一個已經發生的事情(哪怕是虛構的),它同時必定會構成一個新的、作者未曾預料到的事情。以此衡量,《夢攜塵緣》無可挑剔。

關於小說的意義——其實沒有必要分析每部作品的意義,因為意義的分析,往往會損害作品的豐富性。《夢攜塵緣》沒有一以貫之的中心情節,作者用精彩的片段,一些零碎的瑣事,表達自己對友情、對學校生活的感受。宮廷鬥爭即穿越部分,似在暗示哪怕在單純的學校,在明媚的教室里,在朋友之間,也會有競爭甚至暗算。在同類作品中,這大概是第一次。

如果這真是作者所想,那么,這是《夢攜塵緣》對這一題材的最大貢獻。作者為九零後與零零前,為正處於小升初階段的孩子的代言:關於成長的快樂與煩惱,關於友情與朦朧中愛情,作者都觸及到了。但顯然,這些都沒有作者所觀察到的另一面更重要。這種重要性不應該被忽略。

摘自:冉正萬先生《估量與限量》

作者簡介

姜雨晨 姜雨晨

姜雨晨

1999年12月17日生於貴陽

現就讀於貴陽19中初二(2)班

幼年時期表現出較強的語言能力,特別愛編故事

幼時學畫,曾獲世界和平書畫展兒童組銀獎

從小與書為伴,尤其偏愛歷史書籍。

入學以後,各科成績優秀,曾被學校評為“五好學生”“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優秀班幹部”等;

曾獲《語文報晨光杯》作文一等獎;

2010年5月,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食道異物快速取出器》專利申請,2010年12月正式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證書;

2010年10月,開始在報刊、雜誌上發表自己的作品;

2010年11月,對寫小說產生濃厚興趣,並開始動筆,利用課餘時間,歷時不到半年的時間,寫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夢攜塵緣》,並於2012年3月正式出版;

2012年2月完成第二部長篇小說《青青園中葵》

2012年8月獲“華倫論箭個性獎學金”;

2012年12月獲貴州最具影響力的年度盤點“黔沿榜”年度作家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