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鶯之歌[斯特拉文斯基的歌劇]

夜鶯之歌[斯特拉文斯基的歌劇]

《夜鶯之歌》是由20世紀俄國歌劇家斯特拉文斯基寫的一部3幕歌劇。劇情取自安徒生的童話,敘述夜鶯的歌聲打動了一切人的心。1914年5月由比埃爾一蒙特指揮在巴黎歌劇院首演,作曲家的這部歌劇處女作,在日後的舞台上成為了一顆耀眼的新星。1917年應賈吉列夫之約改編成舞劇,後又改編成交響詩。交響詩1919年12月6日由安塞美指揮瑞士羅曼德樂團、舞劇1920年2月2日由安塞美指揮俄羅斯舞劇團首演。

基本信息

作品介紹

斯特拉文斯基:夜鶯之歌 STRAVINSKY: Le Chant du Rossignol
斯特拉文斯基的《夜鶯》,是一部3幕歌劇。劇情取自安徒生的童話,敘述夜鶯的歌聲打動了一切人的心。夜鶯飛入中國皇宮,為皇帝歌唱,它的歌唱,感動得皇帝掉了淚。不久,日本天皇又給中國皇帝送來一隻機器夜鶯作為禮物。機器夜鶯也唱起歌,真夜鶯不屑與假夜鶯為伍,生氣地飛走了。後來,皇帝臥病不起,死神和機器夜鶯守候在他身邊。死神以為真夜鶯不會再回來,向皇帝許願說,如果真夜鶯能回來,就讓你復生。結果,真夜鶯果真飛回,它的歌聲不僅迷住了皇帝也使死神陶醉。死神懇請它繼續唱下去,夜鶯就要求歸還皇帝的冠冕、寶劍和權仗,死神一一歸還,最後自己遁去,皇帝康復如初。斯特拉文斯基據此歌劇,於1917年應賈吉列夫之約改編成舞劇,後又改編成交響詩。交響詩1919年12月6日由安塞美指揮瑞士羅曼德樂團、舞劇1920年2月2日由安塞美指揮俄羅斯舞劇團首演。

交響詩分段

1.中國皇宮祭壇,前半段描述中國皇宮景況,後半段為皇帝進場,奏中國進行曲。2.兩隻夜鶯,真正的夜鶯以長笛、小提琴為中心表現,機器夜鶯以雙簧管為中心表現。這一段描述夜鶯之歌—中國皇宮情景再現,機器夜鶯的歌唱—皇帝退場(中國進行曲再現)—漁夫之歌,漁夫唱夜鶯飛回來的喜悅。3.皇帝的病與痊癒,分為4個場景:夜鶯對皇帝的病—“死”所唱的歌—送葬進行曲—漁夫之歌。皇帝的病由兩種含恐怖意味的短小鏇律表示,機器夜鶯的叫聲由小號、小提琴、雙簧管順序表現,真正的夜鶯之歌以長笛與小提琴為中心表現。大臣們向皇帝臥室走去表現為送葬進行曲,病好的皇帝向大臣打招呼以豎琴、定音鼓表現。最後的小號奏漁夫之歌,再奏夜鶯飛回的喜悅。

版本介紹

交響詩《夜鶯之歌》的版本可選:1.多拉蒂指揮倫敦交響樂團版,Mercury,CD編號432 012-2(曲目參見《火鳥》),《企鵝》評介三星帶花。2.布列茲指揮法國國家交響樂團版,Erato,CD編號2292 45382-2(+斯特拉文斯基《普爾欽奈拉》),《企鵝》評介三星。3.賈維指揮蘇格蘭國家交響樂團版,Chandos,CD編號CHAN 9238(+斯特拉文斯基《隨想曲》、《3樂章交響曲》)。

作曲簡介

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
伊戈爾·菲德洛維奇·斯特拉文斯基(IgorFedorovitchStravinsky,1882-1971),性別:男,1882年6月17日生於俄羅斯聖彼得堡附近的奧拉寧堡(今羅蒙諾索夫),美籍俄國作曲家、指揮家和鋼琴家,西方現代派音樂的重要人物。伊戈爾·菲德洛維奇·斯特拉文斯基(IgorFedorovitchStravinsky,1882-1971),美籍俄國作曲家、指揮家和鋼琴家。
1901年入聖彼得堡大學攻讀法律,1903年師從里姆斯基-柯薩科夫學習作曲,1909年起寫了許多著名的芭蕾舞音樂,享有世界聲譽。第一次大戰期間在瑞士居住,1920年起為法國公民,1939年開始定居美國,從事指揮和創作活動。他是現代主義音樂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創作大致可分三個時期:俄羅斯風格時期、新古典主義時期、序列主義時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