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聲部音樂寫作與分析基礎教程:基礎和聲

三、本單元作業 三、本單元作業 三、本單元作業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安徽文藝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3月1日)
叢書名: 多聲部音樂寫作與分析基礎教程
平裝: 16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39629339, 9787539629339
條形碼: 9787539629339
尺寸: 27.6 x 20 x 0.8 cm
重量: 381 g

內容簡介

《多聲部音樂寫作與分析基礎教程:基礎和聲》屬於技術理論課程,既有很強的理論性,又有很強的技術性,因此必須運用大量經典的音樂實例來說明問題。《多聲部音樂寫作與分析基礎教程:基礎和聲》改變了以往同類教材在選取譜例時只求說明某個和弦或某種技法而取其片段的做法,在選取中力求完整性。要求教師在分析譜例時把某個和弦或某種技法的運用與音樂整體表現聯繫起來,同時要求教師在譜例分析中充分挖掘作品的音樂及非音樂的內涵,在學生感受音樂、了解技法的過程中培養高尚的情操。《多聲部音樂寫作與分析基礎教程:基礎和聲》的編寫不過分追求理論知識的系統完整,而是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編排一些與中國小音樂教育實際相結合的基礎內容,強調本學科的實用性。在教材內容的文字表述方面,力求突出最基本、最典型的技法、結構。

目錄

緒論
一、“和聲”概念內涵的歷史沿革
二、大小調式三和弦及標記
三、四部和聲
四、本單元作業
第一單元 原位正三和弦的平穩連線
一、聲部進行
二、原位正三和弦的平穩連線
三、原位正三和弦連線的鍵盤式寫法
四、本單元作業
第二單元 運用原位正三和弦為鏇律配和聲
一、和聲進行
二、運用原位正三和弦的平穩連線為鏇律配和聲的步驟
三、運用同和弦轉換為鏇律配和聲
四、運用三音跳進為鏇律配和聲
五、綜合運用同和弦轉換、三音跳進為鏇律配和聲的基本步驟
六、本單元作業
第三單元 為低聲部配和聲
一、分析低聲部,確定調式、主音及和弦
二、分析低音聲部,確定鏇律聲部的進行
三、寫出鏇律聲部
四、填寫內聲部
五、本單元作業
第四單元 終止式
一、終止式的概念
二、終止式的類型
三、終止四六和弦
四、本單元作業
第五單元 正三和弦的轉位
一、正三和弦的轉位
二、正三和弦的六和弦
三、正三和弦的四六和弦
四、本單元作業
第六單元 屬七和弦
一、屬七和弦概述
二、原位屬七和弦
三、屬七和弦的轉位
四、運用屬七和弦應該注意的問題
五、本單元作業
第七單元 和弦外音
一、和弦外音的概念及分類
二、強外音
三、弱外音
四、本單元作業
第八單元 副三和弦
一、Ⅱ級三和弦
二、Ⅵ級三和弦
三、本單元作業
第九單元 Ⅱ級七和弦與Ⅶ級七和弦
一、Ⅱ級七和弦
二、Ⅶ級七和弦
三、本單元作業
第十單元 調內模進
一、模進的構成
二、模進中的和聲進行
三、本單元作業
第十一單元 副屬和弦離調模進
一、副屬和弦
二、離調模進
三、本單元作業
第十二單元 近關係轉調
一、近關係調
二、轉調
三、本單元作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