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穗柯棕

多穗柯棕的英文名稱是duo sui ke brown(tanoak brown),性狀為棕黑色粉末或棕色液體,易溶於水、50%以下的乙醇和丙酮溶液。作食品著色劑,可以取代可可色素用於糖果、糕點、冷飲、飲料等食品;也可作藥品的糖衣著色劑。

基本信息

英文名稱:duosuikebrown(tanoakbrown)

英文同義詞:Tanoakbrown;duosuikebrown(tanoakbrown)

中文名稱:多穗柯棕

CBNumber:CB22125695

MOLFile:Molfile

理化性質

棕黑色粉末或棕色液體。易溶於水、50%以下的乙醇丙酮溶液。不易吸潮,對熱、光、鹽和糖的穩定性好,著色力強。Ph值4以上顯棕色,鹼性時色澤變深。安全性高。大白鼠、小白鼠經口LD50大於10g/kg。

用途

食品著色劑

作食品著色劑,可以取代可可色素用於糖果、糕點、冷飲、飲料等食品;也可作藥品的糖衣著色劑。我國規定可用於可樂飲料,最大使用量為1.0g/kg;在於糖果、冰淇淋和配製酒中最大使用量為0.4g/kg。

食用色素

食用色素。

生產方法

1.由殼斗科常綠喬木植物多穗柯(Lithocarpuspolystachus)的葉子為原料,用水抽提而得。原料主要分布於江西、湖南等長江以南山區中。原料中含色素10%~16%。

2.以多穗柯的葉子為原料,將其曬乾後搗碎,用0.1%的NaOH溶液(浸沒為宜)加熱煮沸1h,過濾後用同濃度的.NaOH溶液煮一次,再過濾;合併兩次濾液,冷卻至15~20℃,用1:1的鹽酸調Ph值至1~2,靜置1h,除去上層清液,得棕色沉澱物。沉澱物中加入3~4倍量80%的乙醇,使其溶解,經離心分離得液體;再用10%的NaOH溶液調Ph值至7.5,蒸餾回收乙醇後,在90~100℃真空乾燥或噴霧乾燥得粉狀棕色素即為產品。

毒理學依據

①LD50:小鼠、大鼠口服大於10g/kg(bw)。

②致突變試驗:Ames試驗、骨髓細胞染色體畸變試驗及小鼠睪丸染色體畸變試驗,均無致突變作用。

質量要求:質量標準(FAO/WHO―1982)

乾燥失重/%≤10

總灰分/%≤7

酸不溶性灰分/%≤1.5

鉻/%不得檢出

鉛/%≤0.0003

人造色素物質陰性

殘留量標準

食品添加劑最大允許使用量最大允許殘留量標準

添加劑中文名稱 允許使用該種添加劑的食品中文名稱 添加劑功能 最大允許使用量(g/kg) 最大允許殘留量(g/kg)
多穗柯棕 配製酒 著色劑 0.4
多穗柯棕 可樂型碳酸飲料 著色劑 1.0
多穗柯棕 糖果 著色劑 0.4
多穗柯棕 冷凍飲品(03.04食用冰除外) 著色劑 0.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