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姆大教堂

多姆大教堂

“多姆”大教堂是在12世紀時由一個名叫格哈德的設計帥一手設計的,而且他還是第一任建築師。格哈德為了他的“多姆”大教堂,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己。他不僅負責大教堂的全部設計,還要負責大教堂建設的全過程,他還遇到資金短缺的難題,得四外奔走,上下呼號,籌措資金。

前言

多姆大教堂多姆大教堂

德國科隆,重點參觀了該市的標誌性建築“多姆”大教堂。如論建設工期,它恐怕要算世界“鬍子工程”之最了。“多姆”大教堂從1248年8月15日奠基起,到1880年10月15日最終建成止,其間經歷了632年的漫長歲月,足見其“鬍子”之長了。

23萬多個日日夜夜,世世代代的建築師和工匠們抱著同一個信念,憑同一種力量支配,為同一個建築不斷地“添磚加瓦”,創作著同一件作品。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世界奇蹟。

簡介

儘管每年有約650萬人來“多姆”大教堂參觀,全歐洲也都為德國有這一最大的哥德式教堂而讚嘆不絕,但格哈德的名聲卻遠不如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文藝復興時期的巨匠響亮。這或許是他太善於調動世世代代的建築師和工匠的集體智慧,把自己隱藏在他們當中了。

構造及參數

確實,格哈德設計的“多姆”大教堂,如果離開了世世代代的建築師和工匠們的不懈努力,那將僅僅是鏡中花、水底月而已。他的設計,從平面圖上看上去是一個“十”字,共有5座正廳,3座“十”字形耳堂,窗戶高達17米。大教堂全長144.5米,寬86米,有88個滴水嘴,5700個座位。尤其令人稱奇的是,它還擁有1.1萬座精美別致的小塔樓。“多姆”大教堂在1880年全部建成時,它157米高的雙塔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

“多姆”大教堂不僅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同時也給後人留下了不解的謎。人們很難理解,一座教堂的興建,為什麼會在當時引起那么多人的狂熱?教堂的奠基儀式竟然變成了人們狂歡的節日。貴族、雜耍藝人、商人、僧侶等在一起喝著啤酒和甜葡萄酒,高歌狂舞,通宵達旦。至今,“多姆”大教堂的奠基石在哪裡,也始終是一個謎。據說是埋在離地面10米以下的一座迷宮裡,但至今未得到證實。人們能夠找得到的,只有當年將奠石嵌入地下的大主教康拉德(約公元1205年-1261年)的肖像。它被嵌在大教堂中殿的馬賽克地面上。

像歐洲的大多數名勝古蹟一樣,“多姆”大教堂作為世界宗教史上的經典之作,同樣未能逃脫戰爭的劫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快要結束的時候,盟軍的19顆流彈擊中了它。此後,“多姆”大教堂便一直處於不停的修葺之中。

當我們走進“多姆”大教堂大殿的時候,早已見不到戰爭留下的任何痕跡。只見整個教堂從牆壁到牆柱到窗戶全都由大小不一、色彩各異的大理石構成。最特別是從上到下的那些巨型窗戶,每一個都用圖描繪了聖經中的故事。使我驚訝的是這些所謂的窗“玻璃”竟是被磨得可透光的大理石做成,這些用一小片一小片的大理石拼繪出來的色彩斑闌的人物圖畫,做工十分精細,用料特別考究,堪稱無價之寶。據說在二戰爆發前夕,為不使這些寶貴的教會文化珍品遭受破壞,教皇安排大量人力,將它們一塊一塊地取了下來,編好號,藏進地下室里。戰爭結束後,又重新把那些小塊小塊的大理石恢復成畫。光是這一項工作,就整整花了10年時間。其工程之浩大,可想而知。

1998年8月15日,“多姆”大教堂舉行了奠基750周年的隆重慶典。信徒們來到大教堂跟前時,紛紛跪下雙膝,匍匐在地,長揖不起。

直至現在,仍有60名工人在對“多姆”大教堂進行修繕。現任大教堂第17任負責維修的主管、現年51歲、原為紐倫堡大學藝術教授的芭芭拉說:“今後大教堂的修繕預算還將達1720萬馬克。”

二、義大利多姆圓頂大教堂,是米蘭市中心的一座哥德式大教堂,這一大教堂最初的正式名稱為“聖母誕生大教堂”。鍍金聖母雕像,讓人不得不瞻仰聖光。世界最華麗的教堂之一。

(圖片:米蘭多姆圓頂大教堂——世界第四大教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