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長

外交部長

外交部長(Foreign Minister),是一個國家的對外的代表, 外交部長要對外代表自己的國家進行一些表態,對一些國際上的事情也要有所參與。外交部長為外交部總負責人,負責外交部日常辦公和行政管理,帶領全體外交人員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和籌劃各項活動,監督和檢查外交部全體成員的工作。有時候還要出訪一些國家,進行一些外事活動。外交部長所做的表態也代表了國家的意見。

基本信息

部門職責

中國外長 中國外長

外交部和外交部長是一國受權能當然地和經常 地代表國家處理外交事務和對外進行交涉的機關和首長。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條約程式法》的規定,凡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名義同外國談判和簽署條約或協定,一般由外交部提出建議並擬訂條約或協定的中方草案,報請國務院審批;如由其他政府部門提出建議和擬訂草案,則需會同或會商外交部以後才能報請國務院審批。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名義同外國談判和簽署條約或協定,按前述《程式法》的規定,如派出的代表為外交部長,則同國務院總理一樣,無須出具全權證書;如為其他人員,則需出具全權證書,而全權證書除需由國務院總理簽署者外,也可由外交部長簽署。此外,外交部相當於隨員以上的各級官員都具有外交代表的身份,俗稱外交官。他們都可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處理日常外交事務和對外進行交往。按中國的現行規定,他們在出國時都可持有外交護照,享受外交特權和豁免,而其他政府部門,則只有副部長以上官員才能持外交護照。外交部以外的政府部門及其首長在需要時也能進行對外交往,甚至同外國相應的部門簽訂專門的協定,但非經特別授權,他們不能代表國家和政府,而只能代表本部門處理同本部門有關的對外事務,而且在必要時仍應會商外交部。這都說明,外交部和外交部長具有對外代表本國國家和政府的特殊職責,這是所有其他政府部門所不具有的。所以,凡專設外交部的國家都把外交部列為最重要的政府部門之一,而外交部長則為內閣的當然成員,並常占僅次於政府首腦的重要位置。

中國在建國之初,外交部長一職曾由政務院(後為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兼任。第二任外交部長由副總理陳毅兼任,陳毅同時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常駐建交國和國際組織的外交代表機關都是外交執行機構,但是外交部是在總體上代表國家和政府的總執行機構,而作為在國外執行外交任務的外交代表機關只能在某一建交國或國際組織內代表國家和政府。這一職能上的差別決定了外交部是所有駐外外交代表機關的上級部門。外交代表機關向本國政府請示報告以及具報調查所得,就是向外交部請示報告和具報,並通過外交部向外交決策機構匯總上報。所以,外交部是聯結外交決策機構和駐外機構的總樞紐,起承上啟下,運籌調節的作用,這是外交部的另一重要職責。

外交部和外交部長是專職的外交執行機構和外交執行者,也能在不同程度上參與外交的決策。美國外交學者馬丁·梅耶在《外交官》一書中說:“一個外交部的根本工作就是收集、估計和溝通情報”。外交部通過直屬機構和駐外機構,收集來自世界各地的訊息,加以綜合和分析,作出判斷,以至提出建議,並將訊息、判斷以至建議及時地提供給決策機構。從這一意義上說,外交部是外交決策機構的參謀部,外交部即以這種方式參與外交決策。至於外交部長,由於他或是內閣的當然成員,或是有更高位置的政府成員,一般在外交決策過程中都能起到程度不等的重要作用。外交決策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儘管外交決策最後需由一國最高決策機構或決策人“拍板”,但在正常情況下,最高決策機構或決策人在作出決策時總要首先聽取外交部,特別是外交部長的意見。所以,協助和參與外交決策也是專職外交執行機構---外交部和外交部長的重要職責。

中國歷任外長

周恩來總理的外交風采 周恩來總理的外交風采

第1任

周恩來(Zhou Enlai)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1954年9月前稱政務院)總理,1958年前兼任外交部長,歷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主席等職。新中國外交事業的創始人和主要領導者之一。

第2任

陳毅(Chen Yi),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1954年~1972年)兼外交部長(1958年~1972年)。獲元帥軍銜。四川樂至人。

第3任

姬鵬飛(Ji Pengfei)。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委員兼國務院港澳辦公室主任。山西臨猗人。1931年參加寧都暴動後加入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長征。長期擔任軍隊衛生工作和軍隊政治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調外交部工作。1972年~1974年出任外交部長。

第4任

喬冠華(Qiao Guanhua),江蘇鹽城人。早年留學德國,獲哲學博士學位。抗日戰爭時期,主要從事新聞工作,撰寫國際評論文章。

第5任

黃華(Huang Hua),曾用名王汝梅。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國務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兼外長(1976年12月~1982年11月。河北磁縣人。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燕京大學肄業。

第6任

吳學謙(Wu Xueqian),上海人,1938年10月參加工作。曾任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1983年6月~1988年3月)兼外交部長(1982年11月~1988年4月),其間曾訪問朝鮮、日本、肯亞、阿根廷等50多個國家。

第7任

錢其琛(Qian Qichen),上海嘉定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1993年3月~2003年3月),外交部長(1988年4月~1998年3月)。

第8任

唐家璇(Tang Jiaxuan),江蘇鎮江人。1955年~1962年先後在上海復旦大學和北京大學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委員(2003年3~2008年3月),外交部部長(1998年3月18日~2003年3月)。

第9任

李肇星(Li Zhaoxing),1940年10月生,山東青島人,1964年北京大學畢業,2003年~2007年任外交部長,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

第10任

楊潔篪(Yang Jiechí),生於1950年5月,上海人,大學學歷,1968年9月參加工作,1971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7年4月27日~2013年3月任外交部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11任外交部長—王毅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11任外交部長—王毅

第11任

王毅(Wang Yi) ,生於1953年10月,北京人。1982年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亞非語系日語專業畢業。經濟學碩士。2013年3月,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被任命為外交部長。2018年3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被任命為外交部長。

各國現任外長

(更新於2018年10月14日)

亞洲國家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Wang Yi)2013年3月16日—今

阿富汗外長:薩拉胡丁·拉巴尼(Salahuddin Rabbani)2015年2月1日—今

阿聯外長:謝赫阿卜杜拉·本·扎耶德·阿勒納哈揚(Sheikh Abdullah Bin Zayed Al Nahyan)2006年2月9日—今

阿曼蘇丹兼首相、國防、外交、財政大臣:卡布斯·本·賽義德(Qaboos Bin Said)1970年7月23日—今

亞塞拜然外長:埃爾馬爾·馬梅季亞羅夫(Elmar Mammedyarov)2004年4月7日—今

巴基斯坦外長:馬赫杜姆·沙阿·馬哈茂德·庫雷希(Makhdum Shah Mahmoud Qureshi)2018年8月19日—今

巴勒斯坦外長:里亞德·馬勒基(Riyadal Malki)2013年12月25日—今

巴林外交大臣:哈立德·本·艾哈邁德·阿勒哈利法(Khalid Bin Ahmed Al-Khalifa)2005年9月26日—今

不丹外交大臣:丹曲·多吉(Damcho Dorji)2015年8月2日—今

朝鮮外務相:李勇浩(Ri Yong-ho)2016年5月18日—今

東帝汶外交與合作部長:迪奧尼西奧·巴博(Dionísio Babo)2018年6月22日—今

菲律賓外長:特奧多羅·洛欽(Teodoro Lopez Locsin)2018年10月12日—今

喬治亞外長:大衛·扎爾卡利亞尼(DavitZalkaliani)2018年6月20日—今

哈薩克斯坦外長:凱拉特·阿布德拉赫曼諾夫(Kairat Kudaybergenovich Abdrakhmanov)2016年12月28日—今

韓國外交部長官:康京和(Kang Kyung-wha) 2017年6月18日—今

吉爾吉斯斯坦外長:埃·阿布德爾達耶夫(Erlan Abdyldayev)2012年9月5日—今

高棉國務兼外交國際合作大臣:布拉索昆(Prak Sokhon)2016年4月4日—今

卡達外交大臣:哈立德·本·穆罕默德·阿提亞(Khalid Bin Mohamed Al Attiyah)2016年1月27日—今

科威特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薩巴赫·哈立德·哈馬德·薩巴赫(Sabah Al-Khalid Al-Hamad Al Sabah)2011年10月23日—今

寮國外長:沙倫塞·貢馬西(Saleumxay Kommasith)2016年4月20日—今

黎巴嫩外交和僑民事務部長:紀伯倫·巴西勒(Gebran Gerga Bassil)2014年2月15日—今

馬爾地夫外長:穆罕默德·阿西姆(Mohamed Asim)2016年7月7日—今

馬來西亞外長:賽夫丁·阿卜杜拉(Saifuddin Abdullah)2018年7月2日—今

蒙古對外關係與貿易部長:朝格特巴特爾(Tsogtbaatar Damdin)2017年10月4日—今

孟加拉國外長:艾哈邁德·阿里(A. H. Mahmood Ali)2009年1月6日—今

緬甸國務資政兼外長: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2016年3月30日—今

尼泊爾外長:普拉迪普·庫馬爾·賈瓦利(Pradeep Kumar Gyawali)2018年3月14日—今

日本外務大臣:河野太郎(Tarō Kōno)2017年8月3日—今

賽普勒斯外長:尼克斯·赫里斯托都利迪斯(Nikos Christodoulidis)2018年3月1日—今

沙烏地阿拉伯外交大臣:阿迪勒·朱貝爾(Adel bin Ahmed Al-Jubeir)2015年4月29日—今

斯里蘭卡外長:提拉克·馬拉帕納(Tilak Janaka Marapana)2017年8月15日—今

塔吉克斯坦外長:西羅吉金·阿斯洛夫(Sirodjidin Mukhridinovich Aslov)2013年11月29日—今

泰國外長:敦·巴穆威奈(Don Pramudwinai)2015年8月20日—今

土耳其外長:梅夫留特·恰武什奧盧(Mevlut Cavusoglu)2015年11月24日—今

土庫曼斯坦副總理兼外長:拉希德·梅列多夫(Rashid Meredov)2001年7月7日—今

汶萊蘇丹兼首相、外交與貿易大臣:哈吉·哈桑納爾·博爾基亞(Haji Hassanal Bolkiah)1967年10月4日—今

亞美尼亞外長:佐格拉布·姆納察卡尼揚(Zohrab Mnatsakanian)2018年5月12日—今

烏茲別克斯坦外長:阿卜杜拉濟茲·哈菲佐維奇·卡米洛夫(Abdulaziz Khafizovich Kamilov)2012年2月11日—今

新加坡外長:維文·巴拉科瑞斯南(Vivian Balakrishnan)2015年10月1日—今

敘利亞副總理兼外交與僑民事務部長:瓦利德·穆阿利姆(Walid Al-Moualem)2012年6月23日—今

葉門副總理兼外長:阿布杜拉馬利克·艾勒馬赫拉斐(Abdulmalik Al-Mekhlafi)2015年12月1日—今

伊拉克外長:易卜拉欣·賈法里(Ibrahim al-Jaafari)2014年9月8日—今

伊朗外長:穆罕默德·賈威德·扎里夫(Mohammad Javad Zarif)2013年8月15日—今

以色列總理兼外長:本雅明·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2009年3月31日—今

印度外長:蘇什馬·斯瓦拉傑(Sushma Swaraj)2014年5月26日—今

印度尼西亞外長:蕾特諾·馬爾蘇迪(Retno Marsudi)2014年10月27日—今

約旦外交與僑務大臣:艾曼·薩法迪(Ayman Safadi)2017年1月15日—今

越南副總理兼外長:范平明(Pham Binh Minh)2013年11月13日—今

歐洲國家

阿爾巴尼亞外長:迪特米爾·布沙蒂(Ditmir Bushati)2013年9月15日—今

愛爾蘭外交貿易部長:西蒙·安東尼·科文尼(Simon Anthony Coveney)2017年6月14日—今

愛沙尼亞外長:斯文·米克塞爾(Sven Mikser)2016年11月23日—今

安道爾外交大臣:希爾韋特·薩沃亞·蘇涅(Gilbert Saboya Sunye)2011年5月16日—今

奧地利外長:卡琳·克奈斯爾(Karin Kneissl)2017年12月18日—今

白俄羅斯外長:弗拉基米爾·馬克伊(Vladimir Maki)2012年8月20日—今

保加利亞外長:葉卡捷琳娜·斯帕索娃(Ekaterina Spasova Gecheva-Zakharieva)2017年5月4日—今

比利時副首相外交大臣:迪迪埃·雷恩代爾(Didier Reynders)2011年12月6日—今

冰島外長:格維茲勒於爾·索爾·索爾達松(Guðlaugur Þór Þórðarson)2017年1月11日—今

波赫外長:伊戈爾·茨爾納達克(Igor Crnadak)2015年3月31日—今

波蘭外長:雅采克·查普托維奇(Jacek Krzysztof Czaputowicz)2018年1月9日—今

丹麥外交大臣:安諾斯·薩繆埃爾森(Anders Samuelsen)2016年11月28日—今

德國外長:海科·馬斯(Heiko Josef Maas)2018年3月14日—今

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Sergey Viktorovich Lavrov)2004年3月9日—今

法國外長:讓-伊夫·勒德里昂(Jean-Yves Le Drian)2017年5月17日—今

梵蒂岡外長:保羅·理察·加拉格爾(Paul Richard Gallagher)2014年11月8日—今

芬蘭副總理兼外長:蒂莫·索依尼(Timo Soini)2015年5月29日—今

荷蘭外交大臣:史提夫·布洛克(Stef Blok)2018年3月7日—今

黑山外交和歐洲一體化部部長:斯爾簡·達爾馬諾維奇(Srdjan Darmanovic)2016年11月28日—今

捷克外長:盧博米爾·扎奧拉萊克(Lubomír Zaorálek)2014年1月29日—今

克羅埃西亞副總理兼外交和歐洲事務部部長:達沃爾·伊沃·斯蒂爾(Davor Ivo Stier)2016年10月19日—今

拉脫維亞外長:埃德加斯·林克維奇斯(Edgars Rinkevics)2011年10月25日—今

立陶宛外長:利納斯·安塔納斯·林克維丘斯(Linas Antanas Linkevicius)2012年12月13日—今

列支敦斯登政府委員兼外交、文化和教育大臣:奧蕾莉亞·弗里克(Aurelia Frick)2009年3月25日—今

盧森堡外交、移民問題大臣:讓·阿塞爾博恩(Jean Asselborn)2004年7月31日—今

羅馬尼亞外長:特奧多爾·梅萊什卡努(Teodor Viorel Meleșcanu)2017年1月4日—今

馬爾他外長:卡梅羅·阿貝拉(Carmelo Abela)2017年6月9日—今

馬其頓外長:尼科拉·迪米特羅夫(Nikola Dimitrov)2017年5月31日—今

摩爾多瓦外交和歐洲一體化部長:烏里揚諾夫斯基(Tudor Ulianovschi)2018年1月10日—今

挪威外交大臣:伊內·埃里克森·索雷德(Ine Marie Eriksen Soreide)2017年10月20日—今

葡萄牙外長:奧古斯托·桑托斯·席爾瓦(Augusto Santos Silva)2015年11月26日—今

瑞典副首相兼外交大臣:瑪戈特·瓦爾斯特倫(Margot Wallström)2014年10月3日—今

瑞士外長:伊格納西奧·卡西斯(Ignazio Cassis)2017年11月1日—今

塞爾維亞副總理兼外長:伊維察·達契奇(Ivica Dačić)2014年4月27日—今

聖馬利諾外交兼政務部長:尼古拉·倫齊(Nicola Renzi)2016年12月27日—今

斯洛伐克副總理兼外長:米羅斯拉夫·萊恰克(Miroslav Lajčák)2012年4月4日—今

斯洛維尼亞副總理兼外長:米羅·采拉爾(Miroslav Cerar)2018年9月13日—今

烏克蘭外長:巴維爾·阿納托利耶維奇·克里姆金(Pavlo Anatoliyovych Klimkin)2014年6月19日—今

西班牙外交、歐盟與合作大臣:何塞普·博雷利·豐特列斯(Josep Borrell Fontelles)2018年6月6日—今

希臘外長:尼科斯·科恰斯(Nikos Kotzias)2015年9月23日—今

匈牙利外交與貿易部長:彼得·西亞爾托(Péter Szijjártó)2014年9月23日—今

義大利外交與國際合作部長:恩佐·莫阿韋羅·米拉內西(Enzo Moavero Milanesi)2018年6月1日—今

英國外交和聯邦事務大臣:傑里米·亨特(Jeremy Richard Streynsham Hunt)2018年7月9日—今

非洲國家

阿爾及利亞外長:阿卜杜勒-卡德爾·邁薩赫勒(Abdelkader Messahel)2017年5月25日—今

埃及外長:薩邁赫·舒凱里(Sameh Hassan Shoukry)2014年6月17日—今

衣索比亞外長:沃爾基內·格貝耶胡(Workneh Gebeyehu)2016年11月1日—今

安哥拉外長:喬治斯·希科蒂(Georges Rebelo Chicoti)2010年11月26日—今

貝寧外交合作部長:奧雷利安·阿貝農西(Aurélien Agbénonci)2016年4月6日—今

波札那國際事務與合作部長:文森特·塞雷茨(Vincent Seretse)2018年4月4日—今

布吉納法索國務部長、外交和地區合作部長:阿爾法·巴里(Alpha Barry)2016年1月13日—今

蒲隆地對外關係與合作部長:尼亞米崔(Ezéchiel Nibigira)2018年4月19日—今

赤道幾內亞外交與合作部長:西蒙·奧約諾·埃索諾·安格(Simeón Oyono Esono Angue)2018年2月6日—今

多哥外交、合作與非洲一體化部長:羅貝爾·迪塞(Robert Dussey)2013年9月17日—今

厄利垂亞外長:奧斯曼·薩利赫(Osman Saleh Mohammed)2007年4月18日—今

維德角外交與僑民部長:路易斯·菲利佩·塔瓦雷斯(Luís Felipe Tavares)2016年4月22日—今

甘比亞外長:馬馬杜· 坦加拉(Mamadou Tangara)2018年6月29日—今

剛果外交和法語國家事務部長:讓-克洛德·加科索(Jean-Claude Gakosso)2015年8月10日—今

民主剛果外交、國際合作與法語國家組織部長:雷蒙·奇班達·恩通加穆朗戈(Raymond Tshibanda N'Tungamulongo)2012年4月26日—今

吉布地外交和國際合作部長:馬哈茂德·阿里·優素福(Mahamoud Ali Youssouf)2005年5月22日—今

幾內亞外交和海外僑民部長:瑪卡萊·卡馬拉(Makalé Camara)2016年1月4日—今

幾內亞比索外交、國際合作與僑務部長:阿爾圖爾·席爾瓦(Artur Silva)2015年10月13日—今

加納外交與地區一體化部長:雪莉·阿約科·博奇韋(Shirly Ayorkor Botchway)2017年1月28日—今

加彭國務部長兼外交、法語國家事務、地區一體化部長和海外僑民部長:雷吉斯·伊蒙戈(Régis Immongault Tatangani)2018年5月7日—今

辛巴威外長:西布西索·莫約(Sibusiso Busi Moyo)2017年11月30日—今

喀麥隆對外關係部長:姆貝拉·姆貝拉·勒熱納(Mbella Mbella Lejeune)2015年10月2日—今

葛摩外交與國際合作、海外僑民部長:穆罕默德·巴卡爾·杜薩爾(Mohamed Bacar Dossar)2016年5月31日—今

象牙海岸外長:阿布達拉·阿爾貝·圖瓦克斯·馬布里(Abdallah Albert Toikeusse Mabri)2016年1月12日—今

肯亞外交與國際貿易部長:莫妮卡·朱馬(Monica Juma)2018年1月26日—今

賴索托外交和國際事務大臣:特洛漢格·塞卡馬內(Tlohang Sekhamane)2015年3月30日—今

賴比瑞亞外長:貝宗格·米爾頓·芬德利(Gbehzohngar Milton Findley)2018年1月24日—今

利比亞外長:穆罕默德·塔哈·希亞萊(Mohamed Taha Siala)2016年3月12日—今

盧安達外交和合作部長:路易絲·穆希基瓦博(Louise Mushikiwabo)2009年12月4日—今

馬達加斯加外長:埃洛伊·馬克西姆·阿爾方斯(Eloi Maxime Alphonse)2018年6月11日—今

馬拉威外交與國際合作部長:弗朗西斯·卡塞拉(Francis Kasaila)2014年6月19日—今

馬里外交、國際合作與非洲一體化部長:蒂耶芒·庫利巴利(Tiéman Coulibaly)2017年12月31日—今

模里西斯外交、地區一體化與國際貿易部長:毗濕奴·盧切米納萊多(Vishnu Lutchmeenaraidoo)2016年3月14日—今

茅利塔尼亞外交與合作部長:伊斯梅爾·德·謝赫·艾哈邁德(Ismail Ould Cheikh Ahmed)2018年6月11日—今

摩洛哥外交和合作大臣:納塞爾·布里達(Nasser Bourita)2017年4月5日—今

莫三比克外交與合作部長:何塞·帕切科(José Condungua Pacheco)2017年12月12日—今

納米比亞副總理兼國際關係與合作部長:內通博·南迪-恩代特瓦(Netumbo Nandi-Ndaitwah)2015年3月21日—今

南非國際關係與合作部部長:琳迪韋·西蘇魯(Lindiwe Nonceba Sisulu)2018年2月27日—今

南蘇丹外交與國際合作部長:格·阿魯爾·格(Nhial Deng Nhial)2018年7月17日—今

尼日外交、合作、非洲一體化和尼日僑民部長:卡拉(Kalla Ankourao)2018年4月11日—今

奈及利亞外長:傑弗里·奧尼亞馬(Geoffrey Onyeama)2015年11月11日—今

獅子山外交和國際合作部長:阿利·卡巴(Alie Kabba)2018年5月1日—今

塞內加爾外交和海外僑民部長:曼克爾·恩迪亞耶(Mankeur Ndiaye)2012年10月29日—今

塞席爾外交和交通部長:喬爾· 摩根(Joël Morgan)2015年2月1日—今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外交和僑民部長:烏爾比諾·博特略(Urbino Botelho)2016年10月18日—今

史瓦濟蘭外交和國際合作大臣:姆古瓦古瓦·加梅澤(Mgwagwa Gamedze)2013年11月4日—今

蘇丹外長:迪爾迪里·穆罕默德·艾哈邁德(Al-DirdiriMohamedAhmed)2018年5月14日—今

索馬里外交與國際合作部長:艾哈邁德·伊塞·阿瓦德(Ahmed Isse Awad)2018年1月4日—今

坦尚尼亞外交、東非、地區和國際合作部部長:奧古斯丁·菲利普·馬希加(Augustine Philip Mahiga)2015年12月12日—今

突尼西亞外長:赫米斯勒·朱海納維(Khemaies Jhinaoui)2016年1月6日—今

烏干達外長:薩姆·庫泰薩(Sam Kutesa)2015年11月19日—今

尚比亞外長:約瑟夫·馬蘭吉(Joseph Malanji)2018年1月8日—今

查德外交、非洲一體化和國際合作部長:齊內·穆罕默德·謝里夫(Mahamat Zene Cherif)2017年12月24日—今

中非外交、非洲一體化和海外僑民部長:夏爾-阿梅爾·杜巴納(Charles-Armel Doubane)2016年4月11日—今

北美洲國家

安提瓜和巴布達外交、移民和國際貿易部長:保羅·格林(Paul Chet Greene)2018年3月21日—今

巴貝多外交和外貿部長:傑羅姆·沃爾科特(JeromeWalcott)2018年5月27日—今

巴哈馬外交與移民部長:弗雷德里克·米切爾(Frederick Micthell)2012年5月11日—今

巴拿馬副總統兼外長:伊莎貝爾·德聖馬洛(Isabel de Saint Malo)2014年7月1日—今

貝里斯總檢察長兼外長:威爾弗雷德·埃爾林頓(Wilfred Peter Elrington)2008年2月12日—今

多米尼加外長:米格爾·巴爾加斯·馬爾多納多(Miguel Vargas Maldonado)2016年8月16日—今

多米尼克外交與加共體事務部長:芙朗辛·巴倫(Francine Baron)2014年12月13日—今

哥斯大黎加第一副總統兼外交和宗教事務部長:坎貝爾·巴爾(Epsy Campbell Barr)2018年5月8日—今

格瑞那達外交和勞工部長:彼得·查爾斯·戴維(Peter Charles David)2018年3月25日—今

古巴外長:布魯諾·愛德華多·羅德里格斯·帕里利亞(Bruno Eduardo Rodriguez Parrilla)2009年3月2日—今

海地外交和宗教事務部長:安東尼奧·羅德里格(Antonio Rodrigue)2017年3月21日—今

宏都拉斯外長:阿圖羅·科拉萊斯·阿爾瓦萊斯(Arturo Corrales Álvarez)2015年1月8日—今

加拿大外長:克里斯蒂婭·弗里蘭(Chrystia Freeland)2017年1月10日—今

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Michael Richard Pompeo)2018年4月26日—今

墨西哥外長:路易斯·比德加賴(Luis Videgaray Caso)2017年1月4日—今

尼加拉瓜外長:丹尼斯·蒙卡達(Denis Ronaldo Moncada Colindres)2017年1月11日—今

薩爾瓦多外長:烏戈·羅赫爾·馬丁內斯·博尼利亞(Hugo Roger Martínez Bonilla)2014年6月1日—今

聖基茨和尼維斯外長:馬克·布蘭特利(Mark Brantley)2015年2月22日—今

聖露西亞總理兼財政、經濟、就業、外交和公眾事務部長:艾倫·沙塔內(Allen Michael Chastanet)2016年6月7日—今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外交、外貿和商務部長:路易斯·斯特雷克(Louis Hilton Straker)2015年12月14日—今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外交和加共體事務部長:丹尼斯·摩西(Dennis Moses)2015年9月11日—今

瓜地馬拉外長:卡洛斯·勞爾·莫拉萊斯(Carlos Raúl Morales)2014年9月18日—今

牙買加外交和外貿部長:卡米納·詹森·史密斯(Kamina Johnson Smith)2016年3月7日—今

南美洲國家

阿根廷外交和宗教事務部長:豪爾赫·福列(Jorge Faurie)2017年6月13日—今

巴拉圭外長:路易斯·阿爾韋托·卡西利奧尼·索里亞(Luis Alberto Castiglioni Soria)2018年8月15日—今

巴西外長:阿洛伊西奧·努內斯(Aloysio Nunes Ferreira Filho)2017年3月7日—今

秘魯外長:內斯托爾·波波利西奧·巴爾達雷斯(Néstor Popolizio Bardales)2018年4月2日—今

玻利維亞外長:費爾南多·瓦納庫尼·馬馬尼(Fernando Huanacuni Mamani)2017年1月23日—今

哥倫比亞外長:瑪利亞·安赫拉·奧爾古因(María Ángela Holguín)2010年8月7日—今

厄瓜多外長:何塞·瓦倫西亞·阿莫爾斯(JoséValenciaAmores)2018年6月12日—今

蓋亞那副總統兼外長:卡爾·格里尼奇(Carl Greenidge)2015年5月20日—今

蘇利南外長:伊爾迪茲·波拉克-拜赫勒(Yldiz Pollack-Beighle)2017年2月1日—今

委內瑞拉外長:豪爾赫·阿爾韋托·阿雷阿薩·蒙特塞拉特(Jorge Alberto Arreaza Montserrat)2017年8月3日—今

烏拉圭外長:魯道夫·尼恩·諾沃亞(Rodolfo Nin Novoa)2015年3月1日—今

智利外長:羅伯托·安普埃羅(Roberto Ampuero)2018年3月11日—今

大洋洲國家

澳大利亞外長:馬利斯·佩恩(Maurice Payne)2018年8月26日—今

巴布亞紐幾內亞外交與移民部長:倫賓克·帕托(Rimbink Pato)2012年8月9日—今

斐濟總理兼土著事務、糖業、外交與國際合作部長:喬薩亞·沃倫蓋·姆拜尼馬拉馬(Josaia Voreqe Bainimarama)2016年9月9日—今

吉里巴斯總統兼外長:塔內希·馬茂(Taneti Mamau)2016年3月11日—今

庫克群島總理兼外長:亨利·普那(Henry Tuakeu Puna)2010年11月30日—今

馬紹爾群島外長:約翰·西爾克(John Silk)2016年2月2日—今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外長:洛林·羅伯特(Lorin S. Robert)2007年7月14日—今

諾魯總統兼外長:巴倫·瓦卡(Baron Divavesi Waqa)2013年6月13日—今

紐埃總理兼外長:托克·塔拉吉(Toke Tufukia Talagi)2008年6月19日—今

帛琉外長:比利·庫爾泰(Billy Kuartei)2013年7月31日—今

薩摩亞總理兼外交貿易部長:圖伊拉埃帕·盧佩索里艾·薩伊萊萊·馬利埃萊額奧伊(Tuilaepa Lupesoliai Sailele Malielegaoi)1998年11月23日—今

索羅門群島外交和對外貿易部長:喬治·米爾納·托扎卡(George Milner Tozaka)2014年12月15日—今

湯加首相兼外交大臣:阿基利希·波希瓦(‘Akilisi Pohiva)2018年1月20日—今

吐瓦魯環境、外交貿易和勞動部長:費尼卡索(Taukelina Finikaso)2013年8月5日—今

萬那杜外交外貿部長:拉爾夫·約翰·雷根瓦努(Ralph John Regenvanu)2017年12月18日—今

紐西蘭副總理兼外長:溫斯頓·彼特斯(Winston Raymond Peters)2017年10月26日—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