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東四家

崇禎十七年(1644年),張獻忠攻陷夔州,建立大西政權,又與李自成的部下郝永忠、劉體純等40餘萬人結合。 順治四年(1647年),李赤心、高必正攻打荊州失利,轉攻大昌、巫山。 康熙三年(1664年)以二十萬大軍進攻夔東十三家,史稱重慶之役,清軍追到銅鑼峽口始返。

夔東四家,是清初活躍於川、鄂、陝、豫諸省的反清勢力。
崇禎十七年(1644年),張獻忠攻陷夔州,建立大西政權,又與李自成的部下郝永忠、劉體純等40餘萬人結合。順治三年(1646年),張獻忠戰死,郝永忠、劉體純、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白文選、袁宗弟、李來亨等聯合王光興、譚文、譚詣、譚宏等地方武裝大舉反清,共有16個營兵力。順治四年(1647年),李赤心、高必正攻打荊州失利,轉攻大昌、巫山。順治五年(1648年)南明湖廣總督何騰蛟與李赤心、高必正等同盟抗清,收復湖南大部份土地,但順治六年正月又告失守,何騰蛟被俘殺,李赤心病死。順治八年(1651年)高必正被孫可望所殺。李來亨回到巴歸,“頗以威信御眾”,在湖北興山縣茅麓山建立基地,與南明將領王光興會合,史稱夔東十三家,有兵二十餘萬[1]。
康熙元年(1662年)九月,清廷組織大規模的圍剿行動,由李國英、董學禮、王一正等執行三面夾擊,戰事異常慘烈。康熙二年(1663年),清軍攻占巫山城,郝永忠退至羊耳山(今奇峰鄉),激戰數日,雙方死傷甚眾,十二月,劉體純自縊死,郝永忠、袁宗弟被俘殺。康熙三年(1664年)以二十萬大軍進攻夔東十三家,史稱重慶之役,清軍追到銅鑼峽口始返。夔東十三家處境日漸困難,八月五日,李來亨被圍於茅麓山,糧盡,殺妻後自縊死。十七日,譚宏、譚詣等人降清。順治十六年閏三月,清廷封譚詣為向化侯、譚弘為慕義侯[2]。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