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青峰

夏青峰

夏青峰,男,1971年出生,中學高級教師,江陰市華士實驗教育集團董事長、校長。中學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中國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中心常務副秘書長,江蘇省陶行知研究會國小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曾代表江蘇省參加全國第三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觀摩會,榮獲一等獎第一名,近幾年應邀到全國各地上課講學近百場,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教育教學論文100多篇。

個人簡介

夏青峰,男,1971年1月生,1989年參加教育工作。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華士實驗學校副校長
夏青峰校長夏青峰校長
兼國際部主任。先後被評為江陰市十佳科技青年,江陰市第十三屆人大代表,無錫市師德高尚好園丁,無錫市首批學科帶頭人,無錫市名教師,無錫市學術技術帶頭人第二批培養對象,中國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中心常務副秘書長、江蘇省教科院基教所兼職研究員。

獲得榮譽

先後被評為江陰市十佳青年、江陰市第十三屆人大代表、無錫市師德高尚好園丁、無錫市學科帶頭人、無錫市名教師。1997年獲全國第三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觀摩會一等獎第一名,應邀到北京、廣東等地上課講學60餘次,課堂教學實錄多次在中國教育電視台播放。

學術研究

在省級以上發表教育教學論文近百篇,曾4次榮獲省級以上教育論文評比一等獎,參與了新課程標準蘇教版國小數學

夏青峰專著夏青峰專著

教材的編寫工作,參編教育書籍幾十萬字。2003年在《江蘇教育》連續發表了十篇《全國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學習輔導講座》的進修文章,引起了一定的反響。《江蘇教育》2002年第2期B版以《走近夏青峰》為標題,發表了其教學思想與經驗的長篇報導。2004年暑假,作為“義務支教團”成員,深入西部地區進行了十多天的義務講學活動,《人民日報》以《投進西部的陽光》為題作了長篇的專題報導。2005年第2期的《國小青年教師》開闢了“夏青峰專輯”欄目,作為封面人物介紹,刊登了其系列文章。

教學研究

1997年,分別獲無錫市、江蘇省國小數學教學比賽一等獎第一名,並代表江蘇省參加全國第三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觀

夏青峰專題報告夏青峰專題報告

摩會,榮獲一等獎第一名,為江蘇省問鼎全國教學比賽一等獎開了先河。應邀到北京、上海、廣東等地上課講學六十多場。課堂教學實錄多次在中國教育電視台播放。在省級以上發表教育教學論文一百多篇,參編教育書籍四十多萬字。一篇論文在省教育廳組織的“教海探航”論文評比中獲一等獎數學學科第一名。另有4篇論文在省級論文評比中獲得一等獎。被省教研室吸收成為新課程標準蘇教版國小數學教材的編寫組成員、蘇教版國小數學教學網論壇版主。

感言

我是一個行者,步履輕盈,走在教育的路上。臉上常帶笑容,心中充滿陽光。我願罄行囊中的所有與你分享———我

夏青峰講課夏青峰講課

的同行者!

教育觀點

他倡導要重視師生們在學校這段歷程的生命質量,要讓學校有一個寬鬆和諧的環境,有一個支持師生個性充分發展的

夏青峰講課藝術專著夏青峰講課藝術專著

平台,有一個開放的視野與多元的文化,讓每位師生都能夠熱愛學校、嚮往學校、留戀學校,享受學校帶給他的一切,享受在學校中的生命時光。

專家評價

夏青峰,堂兄弟四人中排行老二,他也有幾“最”:最勤奮,最能隱忍,最理性也最精細。網上關於他的報導很多,他現任江蘇省江陰市英橋國際學校校長。夏青峰深深地知道,一個人的眼光有多遠,決定著他能夠走多遠;一個人的胸襟有多大,決定著他的事業能做多大。一個人越能包容,他就越能享受到幸福。英橋國際學校通過異域課程以及多元文化的引進,讓孩子們從不同的視角去認識世界,理解世界,包容世界,進而為這個世界做點貢獻。目前,學校成為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的國際教育實驗學校,中國國際交流協會的“馬可波羅”計畫項目執行學校,與美國、新加坡、加拿大、義大利等國的相關院校有著密切的聯繫。同時,學校還為很多在江陰創業的外籍人士的子女們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務,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韓國以及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學生,現在在英橋國際都得到了良好的發展,為江陰的經濟建設創造出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在人才的培養上,他特別注重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養成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通過“英橋之星”等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增強學生的現代公民意識,從小培養他們的紳士、淑女風範,提高他們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英橋學校關於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培養的很多舉措,已經在全國教育界形成了一定的影響。
另外,夏青峰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上,在課程的開發與研究上,在學校、家庭與社區互動的機制上,在國際教育資源的整合與運用上,在服務外包人才的培養上,深入探索,出品牌,出特色。在07年英橋國際學校的成立慶典上,夏青峰暢想著,要讓英橋國際學校成為中國教育改革的一塊試驗田,就好像杜威先生的芝加哥實驗中學,蘇霍姆林斯基先生的帕甫雷什中學,陶行知先生的曉莊師範。
泰戈爾說過“天空不留下我的影子,但我已經飛過”。夏青峰是一個教育改革的實踐者,更是一個教育創新的領跑者,他正行走在中國教育的現實與理想的路上,不斷探索,不斷追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