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繼明[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指揮學院原副院長]

夏繼明[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指揮學院原副院長]
夏繼明[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指揮學院原副院長]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夏繼明,男,漢族,1931年1月出生,榮成市人和鎮千軍石村人,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指揮學院副院長,少將軍銜。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夏繼明,男,漢族,於1931年1月出生在榮成市人和鎮千軍石村。

人物生平

夏繼明出身貧農,家無寸地。父親在石島碼頭扛袋,母親乞討並靠租種地主土地生活。他從記事起,就受到解放區革命思想的薰陶,減租減息、土地改革,他家都是受益者。家中有了自己的土地,使他深深認識到,毛主席、共產黨是窮人的

恩人、大救星。所以,他積極參加各種抗日救亡運動。讀國小時,夏繼明任兒童團長,參加站崗放哨和送信活動。1944年,他參加村基幹民兵,日夜守護村子,當日偽軍從附近的玄鎮寨、石島出動搶劫時,他組織民眾及時轉移,維護治安,防止漢奸特務活動並參加了配合區中隊攻打敵炮樓的戰鬥。夏繼明在高小讀書時任區青救會委員,積極參加黨在農村的宣傳和發動民眾工作,積極動員參軍。1947年1月,剛滿16歲的他就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候補地下黨員。在當年的參軍運動中,他是七口之家唯一的勞動力,但他瞞著父母帶頭參軍了。

1947年4月,夏繼明參軍後,任新四軍華東電話管理總局電話員,參加了1947年的膠東保衛戰。年底,他調華東通信學校學習報務,1948年10月畢業。在校學習期間被評為“學習互助模範”。在通信學校畢業後,他先後在華東局、山東軍區、三野司令部任報務員。期間,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和解放長山島的戰鬥。

抗美援朝期間,他任志願軍第九兵團司令部報務員、電台台長。在極其艱苦的戰爭環境裡,他英勇頑強,不怕死,不怕苦,勤奮細緻的完成各項任務,多次立功受獎。

1954年,夏繼明從朝鮮回國後,調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通信學校學習。由於他學習刻苦,以各科全優的成績畢業,留校擔任教員工作。1957年,他調瀋陽通信學院任教。在任教期間,他工作勤奮,學習刻苦,方法得當,深受學員歡迎。1964年,學院開展學習“郭興福教學法”活動,夏繼明積極投入活動。由於他學以致用,教學成績突出,被學院授予“郭興福式優秀教員”稱號和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1965年,夏繼明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國慶觀禮代表團,登上了天安門,受到了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文革”期間,學院工作受到衝擊,成立學院革委會時,夏繼明任瀋陽通信學院政工組副組長,分管學院的宣傳教育工作。1969年,全軍恢復第一所通信院校——重慶通信工程技術學院,夏繼明調任學院訓練處長,負責學院訓練工作和教學實施工作。當時正值部隊急需大批通信人才,因而教學任務很重。在院黨委領導下,夏繼明堅持按高等教育規律辦事,結合部隊實際,排除外界干擾充分尊重和發揮剛剛從“五七幹校”返回的老教授、老教員的作用,讓他們唱主角,在課程設定上,加強基礎和專業基礎訓練,並著重培養學員實際維修技能,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畢業學員成為部隊的骨幹,也為全面恢復其他軍事通信院校輸送了大批教員。

1975年,夏繼明調武漢通信指揮學院任教研室主任、教務處長,1978年升任該院訓練部副部長(正師職)。1981年後,他升任訓練部部長、訓練部黨委書記、副院長,併兼任總參通信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在指揮學院工作期間,由於擔子不斷加重,夏繼明工作更加刻苦,學習努力進取。他在擔任訓練部領導期間,在院黨委的領導下狠抓教學改革,大力加強教員隊伍建設和教員知識結構的調整。從1979年開始,在院黨委部署下,從部隊和地方高等院校選調一批新生力量,尤其從清華、北大、北郵、華中工業大學等院校選調一批“文革”後首屆碩士研究生來校培養,加強了教員隊伍建設。學院的這些改革得到總部的肯定,並在武漢通信指揮學院召開了全軍院校工作現場會議介紹推廣他們的經驗。

隨著軍事院校的快速發展,尤其軍委提出領導班子要實行“老中青”相結合。因此,在1987年只有56歲的夏繼明主動向總政治部領導班子考察小組提出願退出主管訓練的副院長的位置,讓更年輕、學歷更高的同志進入院的領導班子的要求。1988年,他在中央黨校學習期間又進一步向總參通信兵黨委表明了態度。所以,在中央黨校學習結業後,接到中央軍委命令,改任通信教員(一切待遇不變)。1988年,夏繼明被授予專業技術少將軍銜。此後,夏繼明參加了學院碩士生研究生的指導工作。1991年,夏繼明離職休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