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爾·路易·昂布魯瓦茨·托馬斯

夏爾·路易·昂布魯瓦茨·托馬斯

夏爾·路易·昂布魯瓦茨·托瑪斯(Thomas Charles Louis Am broise,1811—1896年),法國作曲家。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1811年8月5日生於梅斯,1896年2月12日卒於巴黎。父親是音樂教師,幼年隨父親學小提琴和鋼琴。1828—1832年在巴黎音樂學院學習。1832年因創作康塔塔《赫爾曼和凱蒂》榮獲羅馬大獎,後到義大利和維也納留學。1835年回巴黎,積極從事歌劇創作。26歲發表他的第一部喜歌劇《摺疊軟梯》,曾獲柏遼茲的讚賞。1851年被選為法蘭西藝術院院士。1856年任巴黎音樂學院教授,1871年升任院長。1894年獲榮譽騎士大十字勳章。

主要作品

托馬斯一生創作了20餘部歌劇、3部芭蕾舞劇以及大量聲樂、器樂作品。他師法抒情歌劇的創始者C.古諾,恪守法國喜歌劇的形式規範,所作歌劇較他的前輩D.F. E.奧貝爾和E.F.阿萊維的歌劇作品更充滿纏綿悱惻的情愫。他的代表作是1866年根據J.W.von歌德的《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所寫的喜歌劇《迷娘》,情節富於傳奇色彩,生活氣息濃郁,旋律優美,既有真摯的抒情,又富於戲劇性,深受廣大聽眾歡迎,從1866—1894年,巴黎喜歌劇院演出了1000場,上座率始終不衰。與古諾的《浮士德》一樣,《迷娘》略去歌德在原作中借威廉之口論及的種種人生哲學觀點而成為一則輕快而又帶有傷感的愛情故事。《迷娘》的音樂體現了托馬旋律優美動聽,感情纏綿悱惻的風格。這部喜歌劇中有不少精彩的唱段,如迷娘的《你可知道那個地方》、菲利雅的《我是蒂塔妮婭》、迷娘和洛塔里奧的二重唱《輕盈的燕子》等。而這部歌劇也表現了他在創作缺乏獨創性,作品內容不夠深刻,使原著的思想深度大為削弱。其次是1868年首演於巴黎的五幕歌劇《哈姆雷特》,均為抒情歌劇中最受歡迎的作品。

夏爾·路易·昂布魯瓦茨·托馬斯 夏爾·路易·昂布魯瓦茨·托馬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