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族

夏族,與華族並列,後合稱華夏族。華族指世居中原以東部落民族的稱呼,而夏族則指世居中原以西部落民族的稱呼,這些都是一種文明劃分的方式。華族多以龍鳳蛇鳥為圖騰,夏族多以熊虎為圖騰。西戎東遷,與東夷搶占豐腴的中原地盤,由於東夷族內部分裂,被黃帝為首的西戎夏族部落打敗於逐鹿,遂確立了黃帝及夏族的統治地位,東夷各部被迫退回山東地區,但由於炎帝的影響力還在,德高望重,原本被放逐的炎帝重新被黃帝請來主持東夷事務,兩個仇恨的部族開始走向和解,華夏的融合正式開始。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據史書資料記載,“華夏”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周代《尚書·周書·武成》一書,“華夏蠻貊罔不率俾”。記錄的是武王伐紂的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經過,可見古時華夏作為族群是周族人的自稱。武王滅商後分封的各個諸侯國又自稱為“諸華”、“諸夏”,是華族與夏族的最早的文字記載。又一傳說夏族與華族並列,後合稱華夏族,華族指世居中原以東部落民族的稱呼,而夏族則指世居中原以西部落民族的稱呼,這些都是一種文明劃分的方式

正文

華族指世居中原以東部落民族的稱呼,而夏族則指世居中原以西部落民族的稱呼,這些都是一種文明劃分的方式。華族多以龍鳳蛇鳥為圖騰,夏族多以熊虎為圖騰。

華族的主體是東夷族,而夏族的主體是西戎族,

遠古時候,中原地區以及現在山東地區都為東夷族所控制,創造了古代的東夷文明,誕生了少昊,太昊,神農氏炎帝,等傑出的統治者,三皇五帝即指遠古賢君,多數為華族東夷人。

而西戎族則世居關中,後來由於氣候變化,關中環境變得十分惡劣,迫使西戎族東遷,另一個原因是藏緬人的入侵。西戎東遷,與東夷搶占豐腴的中原地盤,由於東夷族內部分裂,被黃帝為首的西戎夏族部落打敗於逐鹿,遂確立了黃帝及夏族的統治地位,東夷各部被迫退回山東地區,但由於炎帝的影響力還在,德高望重,原本被放逐的炎帝重新被黃帝請來主持東夷事務,兩個仇恨的部族開始走向和解,華夏的融合正式開始。這條融合的道路一走就是幾百年,歷盡曲折。

先是蚩尤部煽動東夷餘部,假借炎帝之名起兵,黃帝遂與蚩尤大戰,由於東夷勇士善戰,黃帝部落屢戰屢敗,但後來由於黃帝的計謀終於打敗並殺死蚩尤,由此華族東夷部落開始安定,但仍反抗不斷。

再後,占據中原的夏族屢次對東夷用兵。先是,夏啟建立夏朝,遭到東夷反抗,對東部用兵,後來由於夏朝的腐敗,出自東夷旁支的商族滅亡夏朝,建立商朝,並堅持與東夷聯姻的傳統,病放逐原夏人,但融合還在繼續。到後期紂王再次對娘家東夷作戰,史稱屠母之戰,由於兵力被困在東夷地區,周族人趁機聯合周圍部落進占朝歌,滅掉商朝,建立周朝。

但這時商代的王國王子再次聯合親家東夷反抗共同的敵人周人,結果兵敗被殺,商朝滅亡,但東夷人並為完全臣服,戰爭還在繼續。

後來帶有夏族血統的周王朝為了鞏固統治,力行分封制,為了鎮壓強烈的反抗,東夷為主要封國地區,主要封國為公國魯,侯國齊,後山東稱為齊魯,可見分封制對了促進民族融合和鞏固周人統治居功至偉。自此,華夏兩族的融合達到極點,到了戰國末期,華族,夏族稱謂已經接近消失,成為歷史名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