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孜班欽·索南扎巴

夏孜班欽·索南扎巴,男,公元1478年出生於澤塘地方。父名襄巴朗巴。藏佛學泰斗。

基本信息

摘要

夏孜班欽·索南扎巴[1],男,公元1478年出生於澤塘地方。父名襄巴朗巴。藏佛學泰斗。

簡歷

夏孜班欽·索南扎巴在明憲宗成化十四年(藏曆第八饒迥陽土狗年,公元1478年)出生於澤塘地方。父名襄巴朗巴。
弘治七年(1494年),索南扎巴16歲時出家為僧,從師欽波索南扎西,遂名索南扎巴。以後在桑浦尼瑪塘及色拉傑兩地方求學,依喇嘛屯月貝甸巴,學成文殊菩薩之道。為了進一步求得佛學知識,他在澤塘地方巡迴辯經的同時,又從約納地方之喇嘛桑吉嗓波受沙彌戒及具足戒。繼之進入拉薩哲蚌寺洛色林扎倉深造,學習密咒。由於他勤修經典,孜孜探求佛家奧秘,很快便獲取了格西學位。
正德八年(1513年),步入中年的索南扎巴宣講了自己的著作《吉祥集密生元二次第大疏》。
嘉靖三年(1524年),索南扎巴擔任哲蚌寺羅色林扎倉之講聽赤巴(即住持,又稱法台)。
翌年又任甘丹寺夏孜扎倉赤巴。年過半百(1529年),得哲蚌寺十一任赤巴尊位。
幾近花甲之年(1536年),終被迎為烏斯藏佛學泰斗——“甘丹赤年,為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其出生地有材巴”,從此聲震全藏。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索南扎巴與世長辭,享年77歲,其銀質靈骨塔存於哲蚌寺。

栽培三世達賴喇嘛

夏孜班欽·索南扎巴在以後的尋訪認可二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並親自料理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的幼年生活、為之擔任師長和傳授沙彌戒的全過程中,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藏佛學泰斗

索南扎巴所處的時代,正是朗氏家族及其帕竹地方政權統治烏斯藏權力鼎盛時期,也是宗喀巴大師擊敗各教派勢力,實行宗教改革,使格魯派逐漸壯大的時期。從客觀上來講,這些對他來說都是極為有利的,為他一生功成名就創造子良好的條件。從主觀上講,他之所以能夠在烏斯藏宗教界取得如此顯赫的聲譽,在文字造詣上能有卓絕之才華,這與他本人終生髮奮苦學、嚴持戒律、不斷進取是分不開的。特別是他從一個遠道而來的普通扎巴攀登到烏斯藏佛學泰斗——“甘丹赤巴”這一令眾僧長期拼取,且羨慕垂涎的地位,不付出畢生的精力和具備淵博的學識,那是絕對不可能的。(甘丹赤巴:意為甘丹寺首席法座。一個黃教學僧,要想高升此位。首先要入三大寺用22年左右的時間學完顯宗課業(其中扎部3年、般若部7年、中觀部1年、俱舍部4年、戒律部4年),取得拉然巴格西學位,然後入上密院或下密院,做一名佐仁巴(意為圓滿次第者),修習密宗5年。其後,通過立論考試,接著按順序擔任4個月的洛郭,3年的喇嘛翁則,3年的堪布,若干年的堪蘇,14年的夏孜卻傑或者絳孜卻傑等職務逐步升級,最後成為後選人,才有資格入主甘丹赤巴寶座。甘丹赤巴任者全藏僅此1人,任期7年。在佛學上,由於其經學淵深廣博,無出其右;在宗教地位上僅次於達賴、班禪喇嘛。因此,倍受人們的崇敬。相傳乃宗喀巴化身,宗喀巴圓寂後,該職傳給了學識最上的高僧,然而由於長達半個世紀的研習深究佛典,最終獲取到這個“甘丹赤巴”頭銜的人往往都已是鬢髮皤然了。

學識論述

索南扎巴一生學識廣博,宗教、歷史、文學諸學科領域都有著他自己獨特的見解和精闢的研究論述。其著作浩繁,除《班欽·索南扎巴全集》傳世外,還有《新舊噶當教史》、《新紅史》、《甘丹格言》、《佛歷表明燈》、《俱舍論釋》、《毗奈耶佛教史》、《律吏》、《答及再答噶瑪巴之般若問》、《四續部釋》、《四續部論述》、《集密生次第賢者悅心》、《生滿次第解脫道智者明燈密咒行別靈》、《那老:六法》、《大手印六美飾》、《無量壽、白度母、作明佛母等修行儀軌》、《三要義》、《七二十二天訓》等等,這其中如《甘丹格言》和《新紅史》等文、史學著作至今仍有著很高的藝術、史料價值和現實意義。

《甘丹格言》

《甘丹格言》全書名《智愚辨別具善格言白蓮花束》,該作品是仿效《薩迦格言》而作的,成書於16世紀中期,也就是索南扎巴被尊為“甘丹赤巴”後寫就的,作者把它看作是《薩迦格言》的繼續,主要內容是教導人們怎樣去分別是非好壞,說明:什麼是智者,什麼是愚人,還有一些對宗教教義和戒律的解釋。它沒有像《薩迦格言》那樣揭露統治階級和社會上的黑暗和罪惡、抨擊舊社會統治者貪殘的精華。因此,從思想性上講不如《薩迦格言》。但是,它的文字通俗易懂,接近民間語言,內容上也不乏對於真善美醜的取捨。
《甘丹格言》一共有格言124首,每首七言四句。全書大部分採用了“對舉喻”的修辭手法,前兩句是本意,後兩句是比喻(典故),比喻中含有很多意義和風趣的小故事。如流傳於藏、漢民族中,來自於佛經故事的“老虎怕‘漏’”的故事,作者形象地寫道:
愚者碰到重要關頭,
一點小事也要懼愁;
請看錯把人當“水漏”,
老虎嚇得心裂命休。
就全書藝術手法上講,採取了對比的手法,四句為一段,一段詩讚普智者,一段詩批評愚者。內容頗多,兩者對照相形見絀,褒貶分明。如提倡刻苦學習,批評懶惰行為的:
智者求習學問時,
雖苦也忍耐堅持;
請看下海雖艱難,
為取寶貝心歡喜!
愚者好逸又懶惰,
不學怎把知識獲?
請看不務商與農,
這種人家多貧窮!
頌揚團結,反對分裂的:
智者開始難分裂,
即使分裂也易合;
請看果樹難截斷,
若是嫁接易成活。
愚者最初易分裂,
分裂之後難再合;
請看木炭碎成段,
沒有辦法再粘合。
主張潔身自好,反對貪戀錢財的:
智者不重美衣食,
而以美譽為光榮;
請看英雄不它求,
專要戰場得勝利。
愚者特別輕美名,
稍有財產以為榮;
請看偷竊搶劫者,
總以衣飾顯美容。
讚美謙虛,批評自滿的:
智者量大不聲響,
恰恰表示深而廣;
請看海水緩緩流,
它的深度難測量。
愚者自滿到處講,
正好表明識不廣;
請看小溪喧聲大,
溪底深淺極易量。
提倡觀察思考,反對盲目聽信的:
智者無論說什麼,
先察道理後取捨;
請看婆羅門之徒,
反對師父教偷竊。
總之,索南扎巴在深入實際生活中,收集了民間大量的第一素材,借用了一些廣為流傳的民間故事和寓言故事,作為比喻,運用易於理解的民間語言,寫成了便於誦讀易記的格言,說明了所要闡述的哲理,真是難能可貴。

名著《新紅史》

與之相媲美的,是他在博覽群書、廣采眾說基礎上寫出的歷史名著《新紅史》。
該書共分七個部分:印度王統、香跋拉王統、漢地歷朝帝王傳承、蒙古王統、西夏王統、吐蕃王統及宋元明時期烏斯藏地方割據勢力。前五個部分記載較為概括、簡單。而後兩個部分占據了主要的篇幅,詳細的記載、闡述了烏斯藏的歷史。首先是從藏族族源敘述到五代時期的佛教重興,其中主要講了吐蕃王朝及王朝衰亡後諸王族後裔的活動;藏族古人類的形成;贊普的出現及40餘位贊普的傳承;農牧業等經濟的產生髮展;苯教與佛教兩種宗教的產生、作用以及兩者間的鬥爭;藏族在政治、經濟、宗教及文化方面與鄰族的關係,特別是吐蕃王朝與中央政權的關係;吐蕃王朝形成過程、統治措施、內部鬥爭及王朝崩潰;吐蕃奴隸起義後王族的逃亡及後裔的發展;藏族人民所創造的文化等。第二部分記載了宋朝到明朝中葉的烏斯藏地方27個封建割據勢力的形成、發展及變化的情況,其中記載最多的是薩迦及帕竹王朝兩大勢力。除之還記載廠元、明兩朝中央政權在烏斯藏地方所推行的政治措施等等。
《新紅史》也可以說是一部藏族史,自它問世以來,不僅引起了國內藏學工作者的重視,將其譯為漢譯本,而且為廣大國外學者研究引用,有英譯本流傳於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