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建築

夏商建築

夏商時期建築。

夏、商建築

傳說中的夏代的建築遺址尚在探索中。已發現的此期最早建築是位於河南偃師西南的二里頭遺址。對它的文化性質,學術界主要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二里頭遺址屬於夏文化,另一種認為二里頭遺址早期屬夏文化,晚期屬早商文化。(經碳14測定,其絕對年代為距今三千五六百年,約為夏代末年。據載,夏末桀居斟尋,二里頭遺址可能就是夏桀的都邑斟尋)已發掘出的二里頭文化遺址有宮殿建築基址、作坊遺址、一般居住址、陶窯和墓葬等,並出土了大批遺物。

二里頭宮殿建築遺址已發掘兩座。一號宮殿庭院呈缺角橫長方形,東西108米、南北100米,東北部折進一角。在整個庭院範圍用夯土築成高出於原地表0.4~0.8米的平整台面,可見為在濕陷性黃土地上建大屋而不致沉陷,此時建築上已大量套用夯土技術。庭院北部正中為一座略高起的長方形台基,東西長30.4米,南北寬11.4米,四周有檐柱洞,可復原為面闊八間、進深三間的大型殿堂建築。殿頂應是最為尊貴的重檐廡殿頂。《考工記》和《韓非子》都記載先商宮殿是"茅茨土階",遺址也未發現瓦件,故殿頂應覆以茅草。 前是平坦的庭院,院南沿正中有面闊七間的大門一座,在東北部折進的東廊中間又有門址一處,圍繞殿堂和庭院的四周是廊廡建築。

夏商建築夏商建築

一號遺址復原圖

在一號遺址東北為2號宮殿基址,殿堂同樣建在長方形基座上,可復原為面闊三大間、進深一大間帶有隻廊的宮殿建築。殿堂南面是庭院,發現有地下排水管道。圍繞殿堂和庭院有北牆、東牆、東廊、西牆、西廊,南面亦有廊和大門。大門中間是門道,兩側為塾。這種由殿堂、庭院、廊廡和大門組成的宮殿建築格局,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對後世很有影響。又根據殿內發現若干埋有人骨和獸骨的祭祀坑,推測這座宮殿可能是宗廟建築遺存。在古代,“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因此這裡是王都所在地。

位於湖北黃陂盤龍湖畔的龍城遺址是商代前期城市遺址。它面積約1.1平方公里,建於公元前15世紀前後。古城平面略呈方形,南北約290米,東西約260米。城垣四面中部各有一缺口,可能是城門。城牆基寬21米,現今南、西垣及北垣西端尚存有高出地面約1~3米的夯土殘垣。城垣的夯築是以每層厚8~10厘米左右的夯土築出主體,內側又有斜行夯土用來支撐夯築城垣主體時使用的模型板。推測城垣原為中間高聳而內側有斜坡以便登臨,外側較陡以禦敵。城垣外有寬約14米、深約4米的城壕,壕內側往往高出外側1米以上。在城南壕溝底部曾發現橋樁的柱穴,可知當時是架橋通過的。

夏商建築夏商建築

盤龍城宮殿復原圖

下層宮殿建在生土上,上層宮殿群的建設是先築成高大的夯土台基,再在上面修築宮殿。已發現3座坐北朝南、前後平行排列的大型宮殿基址,其中的1號、2號基址已經發掘。1號基址長39.8米,寬12.3米,有高出地面20厘米以上的夯土台基,台基上部已遭破壞,但建築物的柱穴與牆基仍基本保存。台基四周的外沿各有一排大檐柱穴,東、西兩側各5個,南邊20個,北邊17個,前後並不對稱,推測當時可能在柱頭架檐檁,再在其上架設大叉手以承托脊檁和房頂。房頂苫茅草。檐柱徑達半米左右,埋在深約70厘米的地下,底有大石塊柱礎。檐柱前部兩側有直徑較小、埋得較淺的挑檐柱穴,可知房頂是出檐的。整個建築面寬38.2米,進深11米。中心為四間橫列的居室,四壁都是木骨泥牆。中間二室面寬略大,各室南面各有一正門,中間二室北壁又有後門。在四室與檐柱之間,形成一周寬敞的外廊,可復原為重檐廡殿頂建築,屋頂覆以茅草。2號基址南距1號基址13米,建築技法相同,但檐柱前後左右對稱,估計頂上的梁架結構當比1號基址整齊。從周代以後的“前朝後寢”的宮廷建築制度考慮,2號基址可能是只有一個大廳的“前朝”部分,其北面的1號基址則是“後寢”部分,在基址還發現有陶管相接的排水設施。

位於河南安陽小屯村一帶的殷墟是商朝後期的都城遺址。它占地面積約24平方公里,東西六公里,南北四公里。大致分為宮殿區、王陵區、一般墓葬區、手工業作坊區、平民居住區和奴隸居住區,城市布局嚴謹合理。從其城市的規模、面積、宮殿之宏偉,出土文物質量之精,數量之巨,可充分證明它當時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一處繁華的大都市。“宮殿區”發現有54座王宮建築基址,是殷都城內經過多次修建的一項宏偉工程。宮殿的建築物都建在厚厚的夯土台階上的,由夯土牆、木質樑柱、門戶廊檐,草秸屋頂等部分構成。解放後建立的就建在殷墟宮殿區遺址上,苑內建有仿殷大殿,大殿夯土台階,重檐草頂,檐柱上雕以蟬龍等紋飾圖案,古樸凝重。

夏商建築夏商建築

殷墟博物苑

夏商建築夏商建築

殷墟博物苑內復原的婦好墓享堂

墓葬

在二里頭遺址發掘的墓葬皆為長方形土坑墓。墓內填土經夯築,遺物被盜。墓有的有二層台或腰坑,墓底鋪硃砂,還有漆棺殘皮。盤龍城遺址發掘的大貴族墓有精緻的雕花木槨,槨內有棺。有殉人或殉狗,隨葬品有鼎、鬲、爵等青銅禮器,鉞、戈、矛、刀等青銅武器和戈、笄等玉器和大量陶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