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夔

夏侯夔(483年-538年),字季龍,譙郡銍縣(今安徽省濉溪縣)人。南北朝時期南梁將領,尚書左僕射夏侯詳之子,豫州刺史夏侯亶之弟。 出為南康王府行參軍。中興初年,遷任司徒屬。天監元年,任太子洗馬,中書郎,遷大匠卿,授給事黃門侍郎。歷任吳興、西陽、武昌太守,官至信武將軍、北司州刺史,封保城縣侯。丁母憂,起為雲麾將軍、豫州刺史。治州七年,甚有聲績。 大同四年(538年),夏侯夔去世,年五十六。追贈侍中、安北將軍,諡號“桓”。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歷官州郡

夏侯夔為南梁開國功臣夏侯詳的次子,他最初擔任南齊南康王(蕭寶融)府的行參軍一職。 中興(501年-502年)初年,改任司徒掾屬。

南梁建立後,夏侯夔歷任太子洗馬、太子中舍人、中書郎等職。

天監六年十二月(508年1月) ,夏侯詳逝世,夏侯夔為父服喪,因而離職。服喪期滿後,升任大匠卿。在任內,夏侯夔奉命督造太極殿。

普通元年(520年),夏侯夔擔任邵陵王、信威將軍蕭綸的長史,代管將軍府及邵陵國事務。同年,出任假節、征遠將軍,伺機北討。不久後,夏侯夔入朝為給事黃門侍郎。 次年七月,夏侯夔隨信武將軍裴邃出討叛降北魏的義州刺史文僧明,收復義州。

普通三年(522年),夏侯夔接替其兄夏侯亶任吳興太守。鏇即改任假節、征遠將軍,併兼領西陽、武昌二郡太守。

普通七年(526年),夏侯夔被征入朝,任衛尉。他尚未就職,又被改授為持節、督司州諸軍事、信武將軍、司州刺史,領安陸太守。

接收廣陵

大通元年(527年)正月,梁譙州刺史湛僧智進兵北魏之東豫州。戰事一直打到九月,將東豫州刺史元慶和圍困於廣陵。魏將軍元顯伯施援元慶和,夏侯夔引兵助湛僧智。十月,夏侯夔兵至廣陵城下,元慶和看看大勢已去,準備舉城投降。夏侯夔念及湛僧智圍城之功,讓湛僧智主持受降儀式。湛僧智卻說:“慶和欲降公,不欲降僧智,今往,必乖其意。且僧智所將應募烏合之人,不可御以法。公持軍素嚴,必無侵暴,受降納附,深得其宜。”

湛僧智自謙自己的部隊是臨時招募的烏合之眾,怕不好管束,推許夏侯夔軍紀嚴明,即下廣陵,必能約束部隊,不侵百姓。夏侯夔於是登城,將梁朝龍旗插在牆頭,接收廣陵防務。元慶和整兵出降,梁軍獲男女四萬餘口,市井一無侵擾。

助陣司州

大通二年(528年),北魏郢州刺史元願達請降,高祖敕郢州刺史元樹往迎願達,夏侯夔亦自楚城會之,遂留鎮於此。詔改魏郢州為北司州,以夏侯夔為刺史,兼督司州。

中大通二年(530年),征為右衛將軍,因生母去世而去職守孝。當時魏南兗州刺史劉明以譙城入附,詔遣鎮北將軍元樹帥軍應接,起夏侯夔為雲麾將軍,隨機北討,尋授使持節、督南豫州諸軍事、南豫州刺史。

佐理豫州

中大通六年(534年),轉使持節、督豫淮陳潁建霍義七州諸軍事、豫州刺史。豫州積歲寇戎,人頗失業,夏侯夔乃帥軍人於蒼陵立堰,溉田千餘頃,歲收谷百餘萬石,以充儲備,兼贍貧人,境內賴之。

夏侯亶先經此任,現在夏侯夔又居此職。兄弟並有恩惠於鄉里,百姓歌之曰:“我之有州,頻有夏侯;前兄後弟,布政優優。”在州七年,甚有聲績,遠近多附之。有部曲萬人,馬二千匹,並服習精強,為當時之盛。“前兄後弟”一詞來源於此。

晚年逝世

大同四年(538年),夏侯夔在任上逝世,享年五十六歲。獲贈侍中、安北將軍,諡號“桓”。

人物評價

百姓歌之曰:我之有州,頻仍夏侯;前兄後弟,布政優優。 ( 《梁書》引)

湛僧智:公持軍素嚴,必無犯令,受降納附,深得其宜。 ( 《梁書》引)

姚思廉:裴邃之詞采早著,兼思略沉深,夏侯亶之好學辯給,夔之奢豪愛士,韋放之弘厚篤行,並遇主逢時,展其才用矣。及牧州典郡,破敵安邊,鹹著功績,允文武之任,蓋梁室之名臣歟。 ( 《梁書》)

胡三省:夏侯詳為梁朝佐命功臣,其子亶、夔皆宣力邊陲,並著聲績,至譒不克負荷矣。 ( 《 資治通鑑 》注)

朱軾:夔備屏藩於南北分疆之時,武略既振,復能留心民事,用克懷柔遠近,保固邊圉。庶幾衛文(衛文公)之遺烈焉。 ( 《史傳三編》)

親屬成員

輩分關係姓名簡介
家世父親夏侯詳字叔業,官至尚書左僕射、金紫光祿大夫、侍中,封豐城縣公。卒贈開府儀同三司,諡號“景”。
平輩兄長夏侯亶字世龍,官至豫、南豫二州刺史、平北將軍,封豐城縣公。卒贈車騎將軍,諡號“襄”。
子輩兒子夏侯撰襲封保城縣侯,官至太僕卿。
夏侯譒粗險薄行,歷任豫州刺史蕭淵明、侯景的長史。

表格參考資料:

史料記載

《梁書·卷二十八·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卷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五》

《史傳三編·卷五十二·循吏傳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