壩營鎮

壩營鎮

壩營鎮(BayingZhen)位於河北省清河縣境南部,距縣城9千米。面積79.34平方千米,人口4.44萬人(2002年)。轄4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前壩營村。境內有省級重點保護文物漢代古墓——冢子。

基本信息

壩營鎮簡介

壩營鎮 駐地前壩營村,位於清河縣城南9公里處,北鄰城關鄉、葛仙莊鎮,東與杜林鄉相連,東南與辛集、南與孫莊鄉相鄰,西與孫窪鄉、王官莊鎮接攘。轄24個行政村(25個自然村),有5198戶,2134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47人。1953年建鄉,1958年改壩營公社。地勢平坦,地形北高南窪,西北部有沙土崗,肥力較弱,中部鹽鹼,南部低洼,多為潮土。鄉境東部2公里處由南至北有豐收渠穿過。南部有三、四、五豐收支渠橫穿而過。面積為36.7平方公里。耕地42834畝,其中水澆地19748畝。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穀子、棉花等。1949年前糧食畝產不足50公斤,1989年達215公斤。鄉辦企業有修造站、磚廠、紡線廠、麵粉廠、樓板廠等。有中學3所,村辦國小24所;縣醫院分院1所,村辦醫療站24個;敬老院1所。鄉級公路通往縣城,縣公車5路汽車直通縣城,終點站為該鎮南部鄭集村,交通條件便利。村與村有公路相通。

區劃

壩營鄉 駐地前壩營,位於清河縣城南9公里處,北鄰城關鄉、葛仙莊鎮,東與杜林鄉相連,東南與辛集、南與孫莊鄉相鄰,西與孫窪鄉、王官莊鎮接攘。轄24個行政村(25個自然村),有5198戶,2134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47人。1953年建鄉,1958年改壩營公社。

地理

地勢平坦,地形北高南窪,西北部有沙土崗,肥力較弱,中部鹽鹼,南部低洼,多為潮土。鄉境東部2公里處由南至北有豐收渠穿過。南部有三、四、五豐收支渠橫穿而過。面積為36.7平方公里。耕地42834畝,其中水澆地19748畝。
壩營鎮地勢東南高,西北低,以丘陵為主,間有平壩。年均氣溫16.50℃,年均降水量1230毫米。有石灰石、石膏、煤、鐵等礦產資源。

建設

有鄉辦企業有修造站、磚廠、紡線廠、麵粉廠等。有中學3所,村辦不學24所;縣醫院分院1所,村辦醫療站24個;敬老院1所。鄉級公路通往縣城,村與村有公路相通。郵政通信發展較快,已安裝程控電話機1500門,行動電話機1560部。

農業

種植業有水稻、小麥、玉米、薯類、茶葉、菸葉等。林業有松、柏、桑、竹等。藥材有杜仲、黃柏、厚朴、銀杏等。水果有廣柑、橘、桃、等。養
殖業有豬、羊、禽、魚等。
拔妙街道原名八廟場,1986年前只有1條獨街。到2005年,建有大北、渝巫、育英、八匯、新興等5條街和水井、金融、農友等3條巷,街道總面積1.20平方公里。其中場鎮面積0·70平方公里。其間投資50萬元拆掉原鄉政府辦公樓,新建辦公大樓,改善鄉政府辦公條件。
交通運輸發展較快。1986年前,除長(長嶺鎮)巫(開縣巫山鄉)路過境外,僅有馬鞍山、三角寨村兩條機耕路。1991一2005年修通了保全寨、長堰溝、大興廟的道路,總里程105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目標,90%的村實現了社社通公路,結束了農民祖祖輩輩肩挑背磨的歷史。鄉內大小客車由1986年的1輛增至2005年的7輛,農用車由6輛增至35輛。

沿革

1953年置壩營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0年改鎮。1997年,面積77.7平方千米,人口5.4萬,轄前壩營、焦官營、張武莊、堂上、大馬屯、小馬屯、張屯、焦三店、韓三店、常三店、尹三店、李胡莊、沙於、安家村、徐家村、後敖、前敖、李家橋、鄭家集、於家堂、李家廟、焦家堂、於裴莊、辛集、許家莊、李家莊、張家莊、何家莊、石家莊、冢子村、董家莊、東洪河、西洪河、東潘莊、孫家莊、白佛莊、於家莊、前蘇、後蘇、西潘莊、三十里莊、青龍莊、孟莊、扁擔王、左家莊、南趙莊、范老莊、田莊49個行政村。

壩營鎮人口


總人口

43619


21947


21672

家庭戶戶數

10342

家庭戶總人口(總)

42962

家庭戶男

21478

家庭戶女

21484

0-14歲(總)

11005

0-14歲男

5763

0-14歲女

5242

15-64歲(總)

29243

15-64歲男

14651

15-64歲女

14592

65歲及以上(總)

3371

65歲及以上男

1533

65歲及以上女

1838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4294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