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蘆子

塞蘆子

《塞蘆子》是偉大的詩聖杜甫的作品,從詩中可看出杜甫籌邊的策略,同時也可見杜甫“臨危莫愛身”的愛國精神。

基本信息

【名稱】《塞蘆子》

【年代】盛唐

【作者】杜甫

【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塞蘆子⑴

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⑵。

邊兵盡東征⑶,城內空荊杞。

思明割懷衛⑷,秀岩西未已⑸。

回略大荒來,崤函蓋虛爾⑹。

延州秦北戶⑺,關防猶可倚⑻。

焉得一萬人,疾驅塞蘆子?

岐有薛大夫,旁制山賊起⑼;

近聞昆戎徒⑽,為退三百里。

蘆關扼兩寇⑾,深意實在此。

誰能叫帝閽,胡行速如鬼⑿!

作品注釋

⑴蘆子,關名,在延安西北。塞,是堵塞。塞斷蘆子關,所以阻退敵人西進之路。

⑵浦起龍云:“起四句從帝所在說起,謂朔方懸遠而空虛也。”五城,是定遠、豐安和三個受降城。都在黃河北,故曰“隔河水”。

⑶邊兵,即守五城的兵。因討安祿山故盡東征。

史思明安祿山舊將,突厥人。懷衛,二州名。公元757年(至德二載)思明自博陵進兵太原:舍河北而西,所以說“割”。

⑸高秀岩,本哥舒翰部將,後降祿山,這時和史思明合兵而西。

⑹回略,是迂迴的包抄。大荒,指西北。崤函,指函谷關。崤是崤山,西連函谷,故函谷亦稱崤函。地極險要。浦起龍云:“思明四句指出時事危機。統日大荒,不敢斥言靈武也,蓋虛爾者,猶俗言此是空帳,非無備之謂,時已為賊所有也。”

⑺浦起龍云:“延州四句乃是扼要本旨。”延州,即延安。秦北戶,秦地的北門。曰戶,見得是出入必經的要地。

⑻關防,即下蘆子關。

⑼浦起龍云:“岐有四句,插入絕奇。一見設守有成效,一見助守有聲援。岐在延西,尚且如此得力,況延州尤據形要而逼賊沖者乎?”公元756年(至德元載)七月以薛景仙為扶風太守,曾擊敗胡兵。扶風郡,即古時的岐地。

⑽昆戎,即吐蕃,亦即上句所謂“山賊”。

⑾浦起龍云:“末四句表明本意,復為危詞以惕之。”兩寇,指思明和秀岩。

⑿帝閽,天子之門,叫帝閽,就是趕快提醒朝廷。因為胡兵行動,迅速“如鬼”,遲了就怕來不及了。和《悲青坂》的最後兩句:“焉得附書與我軍,忍待明年莫倉卒!”是同樣的一種萬分焦慮的心情。無怪他曾對唐肅宗說:“臣以陷身賊庭,憤惋成疾。”(《奉謝口敕放三司推問狀》)

作品簡析

這首詩是公元757年(唐肅宗至德二載)春在安史叛軍中寫的,不僅可看出杜甫籌邊的策略,同時也可見杜甫“臨危莫愛身”的愛國精神。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中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後棄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拾遺、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三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他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鍊字鍊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傳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