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林梁

塞林梁

塞林梁也稱作塞林木、甘林梁。屬於杉科裸子植物,常綠喬木。

塞林老木
塞林梁,又稱作塞林木甘林梁。是塞林木的別稱!屬杉科裸子植物,常綠喬木,原先多分布在歐洲西部、北部和北美洲。在亞洲僅分布在福建閩南地區、廣東、浙江和江西少部分地區和台灣等地區,尤其廣泛分布在閩東南地區的山地、丘陵。成為福建一大特色。塞林木樹幹可高達10——25米,周長可達1.5——2.5米。樹冠成錐型,樹皮成赤棕色,樹皮外部呈條狀剝落,大枝斜展或平展,小枝常下垂,綠色。樹葉長約2.5——4cm成長條形或橢圓形,帶有尖刺,並散發惡臭,常人難以靠近。晉代胡蘭《古今注》:“木出泉州林邑,木挺可做梁,亦謂之塞林木。”晉代嵇合《南方草木狀》:“賽林木高七八尺,其色正黑,如水牛角,作屋樑,閩南有之。”在經過閩南一帶林農的精心栽培下已經可以人工種植成林, 塞林梁成長周期在20-30年之間。一般24年成材,25-30年樹齡的塞林梁為最佳樹齡。以其樹齡不同還分為:“塞林梁”與“賽林老梁”或“塞林老木”。以砍伐方式和使用用途不同,更以閩南語命名為“挖塞林梁”與“挖類塞林梁”作為區分。
因其易生長,生命力頑強,並且耐腐蝕性強,且樹幹堅硬,因此被作為閩南地區建築用木的最佳選擇。閩南地區商人在幾百年前就用起進行對外貿易塞林木,而伐木工人常常將塞林木做成精緻家具讓商人幫其銷售,因此流傳下來一句古語叫“塞林木寄賣”。因為其質量上乘,因此商人的家具常常受到馬賊的搶奪,因此老人們常常用“細漢偷扌舉針大漢偷扌舉杉”(小時候偷拿針長大後就會偷杉)的俗語來告戒年輕人。在古代,雖然交通不方便,但是閩南地區發達的海運還是讓這種木質堅硬耐用的木材遠銷東南亞,在古建築中塞林木廣泛套用於寺廟、宮殿、寺塔以及民房建築中。在現代土木建築中,塞林梁主要用於建築木結構、木橋、模板、電桿、枕木、門窗、家具、建築裝修等。在熱帶多用於建築,極經久耐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