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倫格蒂國家公園

塞倫格蒂國家公園,世界自然遺產。位於坦尚尼亞北部,接近肯亞邊境。1981年根據自然遺產遴選標準N(Ⅲ)(Ⅳ)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基本信息

地跨坦尚尼亞北部的馬拉、阿魯沙、希尼安加等三省境內,是世界上擁有野生動物數量最多的動物棲息地。198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塞倫格蒂國家公園作為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塞倫格蒂國家公園,位於坦尚尼亞北部高原上,海拔1500米,面積1.48萬平方公里,地表平坦,為一廣闊的熱帶草原。它東連恩戈羅恩戈羅野生動物保護區,南與馬斯瓦特狩獵區相接,1921年闢為國家公園。
塞倫格蒂國家公園的植物群落以草本植物為主,散生著喬木和灌木。整個草原最明顯的氣候特徵是一年內有明顯的旱季和雨季之分。3-5月為大雨季,12月為小雨季,其他月份則為旱季。雨季植物生長茂盛,草可高過1米、整個草原鬱鬱蔥蔥,生機盎然。一到旱季,草木枯萎河溪斷流,草原一片枯黃。旱季一過,雨季到來,雨水喚醒大地,草原又是一片生機。
公園內野生獸類達170多種,總數300多萬隻。其中非洲特有的角馬達150多萬隻。鳥類有1500多種。獸類除獅、象、羚羊、長頸鹿、野牛、斑馬以外,還盛產世界上最善於奔跑的動物——獵豹,它的奔跑速度最快可達每小時90公里。其中角馬一年一度遷徒的場面相當壯觀,被認為是地球上偉大奇景之一。角馬的遷徒跟季節的變化有關。每年6月,塞倫格蒂平原進入旱季,草木稀疏,生活在平原西部的角馬開始向東非草原湖區水源地遷徒。它們為了避免肉食動物的捕食,往往成群結隊前進。角馬群在草原上風馳電掣而過,隊伍綿延十幾公里,響聲地動山搖,異常壯觀。角馬最後越過邊界進入肯亞,行程大約500多公里。到了11月份,角馬又長途跋涉,返回原地。

遊客可以在公園內乘車近距離觀察動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