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井三奇覺山寺

靈丘縣城東南30華里處,峰巒疊秀,唐水環繞,中有古寺名\"覺山\"。據縣誌記載,北魏太和7年(公元483),孝文帝巡行至此,其母哭于山陵,絕膳三日不輟聲。文帝性篤仁孝,思答母恩,遂頒帑金,建廣剎,賜額日\"覺山寺\",招集方外禪衲500餘眾。

塔井三奇覺山寺

至遼大安5年(公元1089年),適鎮國大王行獵至此,
見寺宇摧毀,還朝後奏請皇帝道宗,旨敕下重修,賜錢10萬緡,
革故鼎新,重輝梵剎,更賜山田五處,計140餘頃,為歲時寺眾香火
瞻養之資。地之興復,大異舊時,魏峨踞一方之勝。延至明末,
逢大地震,廟宇摧毀,除磚塔屹立外,遺址故墟,杳莫可尋。
現存覺山寺為清光緒11年(公元1885年)修建,主事人為龍
誠和尚。至今民間仍流傳著很多關於他的傳奇故事。有人給他總
結了這樣四句話,"凡出之言無不超凡絕俗,凡作之事無不驚天
動地。問禍福求方藥無處不應,施文偈與書畫無人不歡。"
龍誠原名王九齡,靈丘縣沙澗村人。生於清同治2年(1863),
卒於民國16年(1929),是覺山寺的方丈和尚。
王九齡自幼家境貧寒,其父王珍終生務農,靠幾畝薄地維
生。由於父母多病,他過早地擔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成長為一
個勤勞的農民。清苦的生活和繁重的勞動,使王九齡經受了鍛
煉,養成了熱愛勞動、生活儉樸、孝順父母、與人為善.忠厚朴
實等許多優良品質。每年冬春的農閒季節,他還打柴賣柴,以彌
補生活的不足。
據說在九齡20歲那年冬季的一天,他在山上打柴。突然從南
面來了一個白鬍子老漢,勸他不要回家,留下修廟。九齡立即謝
絕了這個請求,說家內有老父老母無人照顧,他走了,父母就得
凍餓而死。再說,修廟要用錢,一家人的生活還顧不過來,怎能有
錢去修廟?老漢說,"修廟不用你家的錢,只用你這個人,至於
二老的生活問題,由我負責。"硬是留他修廟。王九齡看推辭不
過,便說,"我先把這捆柴背回去賣了,給老人買點藥,安排好
了再來。"這才擺脫了老漢的糾纏。
傳說這位白鬍子老漢是貴佛,法名海音(南海觀音菩薩的簡
稱)。他來到靈丘要尋找一位合適的人整修覺山寺,找來找去,
最後選中了王九齡。
九齡回家後,把這件事原原本本地和爹娘說了。兩位老人十
分納悶:山里哪來的白鬍子老漢,莫非遇到了神仙?他們想起
了一個迷語,"三塊磚,蓋了一個廟,裡邊住了個白老道"。大
概這白鬍子老漢便是白老道,讓給他蓋房子。於是吩咐兒子說,
你明天再去,拿上三塊磚,搭個樓樓,帶上香紙、供菜、磕磕
頭。
依照父母的吩咐,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起身,到山上砍柴,並
且搭磚壘樓,焚香燒紙,長揖跪拜。之後,準備背柴回家。正在
這時,白鬍子老漢又出現在他的面前,並且嗔怪地間道:"我昨
天和你說的話你忘了?" "沒忘",九齡指了指剛搭起的小樓樓
說:"那不是,己經蓋上了。"
老漢看不看小樓樓,不滿地說:"那不行,要蓋琉璃的,還
要殿、樓、亭、閣一應俱全,怎能拿三塊磚來應付?"
最後,白鬍子老漢終於說服了王九齡,托貴佛之名,剃度出
家覺山寺。
當時的覺山寺碑倒房塌,佛象殘缺,一片破敗景象。王九齡
到這裡後,一方面修身養性,講經說法,而且勤學苦練,成為一
個多才多智,能文善武的人;一方面四出化緣,廣聚資財,一心
撲在整修寺院上。人們稱讚他是:"常守廢寺不知有家,日受勤
勞不知有身,一心奉佛遇人說法,日日如是不知疲倦。"為為了修
寺院不知吃了多少苦。
有一年,他買去東河南的一棵大樹修廟,可誰知這棵樹正被
縣長穆長春看中,於是對王九齡懷恨在心,企圖整治他。這一天
終於來到了。穆長春藉故自己不信善道,不明佛意,說覺山寺和
尚修寺院"此非正化,必邪惑人!"廣於是派出捕快,緝拿九齡。
九齡被追趕到翅兒崖畔,眼看走投無路,便縱身跳到崖下。幾十丈
高的翅兒崖,人跳下去還能有活命?捕快準備下去看個究竟,好
回去交差。可是,當他們繞過山樑走到山下一看,.九齡雄赳赳地
站在那裡,沒有一點跌傷的樣子。於是,又是緊張的追捕。這一
次,九齡又跳到一眼十八丈深的水井裡。捕快以為這么深的井,
人跳下去不是淹死也得摔死,反正不得一活。為了做得更合適
些,他們搬來若干大石頭丟到井裡,要再來一個砸死。就在這
時,那些善男信女們跪下一片,央求捕快不要再往下丟石頭,並
祈禱九齡上來。說話間,九齡"忽"地一下"從井口跳了出來。
眾人驚視,但見他衣帽整潔,點水末沾。兩名捕快見狀也傻了
眼,慌忙跪下說,您本領超群,非凡夫俗子可以比擬,我們也不
緝拿您了。不過還是請您跟我們到衙門走一趟,不然我們交不了
差,連飯碗子也會丟掉的。九齡聽他們這樣說,便痛痛快快地來
到縣衙門。
在大堂上,縣官對他嚴刑拷打,所有刑具無所不用。九齡的父
親為了保護他也跟著來了,結果被縣官按同罪論處,折磨致死。
可所有刑罰,沒有使九齡折服。縣官無奈,只好把九齡解往大同
府,並且提前買通該府官員,密謀了個既定方針:九齡一到,設
法整死。
王九齡來到大同府,獄卒先給了他一碗白開水喝,可水裡邊暗
暗放了不少砒霜。此時,正趕上九齡口渴異常,便拿起碗,咕嘟咕
嘟一氣喝下。獄卒看在眼裡,喜在心上,把他打入死牢,等待斷
氣。誰知九齡喝了砒霜水,不僅未被毒死,反覺精神爽快。府官
得知,暗暗驚奇,又生出一法,讓他坐鐵椅子。這鐵椅子下邊燒
火,椅面通紅,九齡塵上後卻絲紋不動,且眯著眼念起經來。府
里的大小官員見狀,驚恐異常。於是,急急下令,無罪釋放,"並
允許他化緣修廟。
王九齡出獄後,繼續堅持修廟。他看到本縣地薄財寡,恐難
成大局,便帶徒弟龍聚、翔鈺等到外地募化。他們赤腳搖鈴、風.
餐露宿,萍足不定,雲遊四方,先後到達河北,北平、江蘇、四
川等很多地方,終於集金萬餘。
王九齡殫精竭慮,慘澹經營,整整付出二十餘年的辛苦,終於
修成包括大雄寶殿、彌勒殿在內的正殿、配殿、過殿、鐘鼓樓、梆點
樓、藏經樓、碑、亭、閣、方丈室,計院落十餘處,房一百三十餘
間,占地十畝四分。"開光"時人多做不迭飯,九齡把自己的指
頭當臘點著,人們光顧圍觀,才給做飯拉開空子,叉蒸出24石黃
米的糕。寺宇修成後,他成為覺山寺的方丈和尚,法名龍誠,字
風琳,號孝禪
覺山寺全部建築依山傍勢,因地布景,結構巧妙,氣勢非
凡。三處正殿為寺院之主體,中間魏然崛起者為釋迦佛殿,仿
故宮太和殿修建,檐牙高築,瓦縫參差,氣勢磅磁,古樸精美。
東西兩處正殿建築形式相同,外觀兩層,八掛全頂。殿頂復建四
座小佛龕,高二尺許,也分上下兩層,玲瓏剔透,天工奇巧。殿內
"部分佛像己重新修復,壁畫保存較好。迦蘭殿內描繪釋迦牟尼出
家前後故事,《初啟出家》和彌勒殿內的《元始賜食》等壁畫,
濃妝艷彩,煥然眩目。
寺右腋有塔一座,呈八角錐狀,磚構密檐式,高十三丈,拔
地而起,秀插雲霄,氣勢雄偉,風格獨特。塔級十三層,每層都
是木椽、磚桷、琉璃瓦。椽上吊懸鈴。清風徐來,鈴聲悠揚,和
環塔飛翔的山燕聲伴成變響樂,清脆悅耳,令人陶醉。塔座周圍
系磚雕,歌舞伎動作優美,翩翩如生;金鋼力士威武雄壯,雕造
精美,是雕造藝術的珍品。塔底層內有木雕臥佛一尊,文靜安
祥,微含笑意,四壁保留有壁畫。
從塔南側向前走十數步有一井深亦十三丈。塔西南一小山上
復造一小塔,從山麓到小塔尖,高亦十三丈。兩塔之高、井深皆
十三丈,"三齊"為奇,即所謂"塔井三奇"之勝景。
從孝文帝初建焚宇至今一千五百餘年,世代煙遙,幾經兵火
興革,多次地震,廟宇三次重建,而塔井則巋然獨存。

山寺以其獨特的景觀受到世人注目,並被收入《中國名勝
詞典》之中。歷代不少名人賦詩題字贊覺山寺。順治庚子知靈丘
縣事宋起鳳,以《塔井三奇》為題贊日,
閒雲一片向空流,孤寺還藏雲上頭。
邊塞荒龕封白草,莓台古井嵌丹珠。
林光靜抹山前出,塔影高連水底浮。
晉魏欲憑何處吊,平沙漠漠使人愁。
康熙二十三年,知靈丘縣事岳宏譽在《游覺山寺》詩中寫道:
柳色城南路,青青到覺山。
溪明新而過,峰靜宿雲還。
古柏留僧臘,繁花駐容顏。
尋幽多逸興,絕頂直躋攀。
覺山專為靈丘九景之一,不但棟宇輝煌,且周圍環境分外清
幽。登上文昌閣,仰視:層出壁立,形類仙掌,尖聳而秀麗,遙
與塔應,有"石山疑無路,雲開別有天"之景;俯視,"激湍縈
迥,噴珠濺玉,堆雪驚空,逝去若箭。山光水色,交相輝映,使
人感情奔放,心曠神恰。
年代的久遠,使覺山寺廟貌陳舊,不少地方油漆剝落。近年
來,續常和尚吸收民間資金,更腐瓦,易敗檐,全力整修,使部
分建築煥發出了新顏。由於該寺靠山向陰,臨河傍水,在氣候上
有冬暖夏涼特點。加之環境幽雅別致,可坐眺碧水野趣,若能在
此增建若干生活服務設施,那將是一處十分理想的旅遊勝地。

相關條目

流花湖公園
秘魯大教堂
甜酒西瓜
海草磨菇煲蟹肉
天堂谷鱒魚公園
南岸公園
四死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