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工業時代

塑造工業時代

塑造工業時代是美國作家錢德勒所著的作品之一。曾獲得1990年美國出版協會商業和管理類最佳圖書獎。 該書作者是哈佛商學院企業歷史Isidor Strauss講座榮譽退休教授

基本信息

塑造工業時代

內容提要

這位企業史學家的教父繼續著他獨闢蹊徑的、由《創造電子世紀》所開始的20世紀公司革命的編年史。

小艾爾弗雷德·錢德勒認為,只有一直注重研究與開發,重視長期的公司戰略,企業才能持續地成功。他詳盡地分析了幾乎每一家主要化學品企業和製藥企業的演進歷程,論證為什麼一些公司會成功,而另一些公司卻會失敗。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化學工業和製藥工業被新學識的商品化以及石油化學革命和抗生素革命所轉變。但是,到20世紀70年代時,儘管此時製藥工業中新的突破方向不斷湧現,化學科學卻不再能提供比商品化更多的產品所必須的新學識。20世紀80年代,包括禮來、默克和先靈一葆雅在內的主要製藥公司推動著第一代生物技術產品的商品化。進入21世紀,這一生物技術革命的基礎結構已經可以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基礎結構和 20世紀60年代信息革命的基礎結構相媲美。《塑造工業時代》為我們理解當前這個時代最具活力的產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本書是芝加哥大學商學院利奧·梅內姆獎得主小艾爾弗雷德·錢德勒的作品,曾獲得1990年美國出版協會商業和管理類最佳圖書獎。為我們理解過去這個世紀化學工業和製藥工業演變的結構,小艾爾弗雷德·錢德勒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他對這兩個現代工業發展的管理和技術的分析,為我們描繪了迄今為止最為完整的圖景。這是一個重要的歷程,講述了歷史學家對除技術複雜性之外人的因素的滲透性辨識。對技術、管理和市場之間相互作用感興趣的讀者,將會喜歡這部充滿真知灼見的著作。

編輯推薦

本書是芝加哥大學商學院利奧·梅內姆獎得主小艾爾弗雷德·錢德勒的作品,曾獲得1990年美國出版協會商業和管理類最佳圖書獎。為我們理解過去這個世紀化學工業和製藥工業演變的結構,小艾爾弗雷德·錢德勒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他對這兩個現代工業發展的管理和技術的分析,為我們描繪了迄今為止最為完整的圖景。這是一個重要的歷程,講述了歷史學家對除技術複雜性之外的人的因素的滲透性辨識。對技術、管理和市場之間相互作用感興趣的讀者,將會喜歡這部充滿真知灼見的著作。

作者簡介

小艾爾弗雷德·錢德勒是哈佛商學院企業歷史Isidor Strauss講座榮譽退休教授,因其作品《看得見的手——美國企業的管理革命》而榮聘美國歷史著作的最高獎——班克洛夫特獎和普利茲獎。

目錄

譯者序

序言

致謝

第一部分 概 論

第1章 差異、概念、主題和方法

第2章 認知的演進路徑

第二部分 化學工業

第3章 主要的美國公司

第4章 集中的美國公司

第5章 歐洲競爭者

第6章 美國競爭者

第三部分 製藥工業

第7章 美國公司:處方藥路徑

第8章 美國公司:非處方藥路徑

第9章 美國和歐洲競爭者

第10章 商品化進程中的生物技術

第四部分 認知的路徑

第11章 三次革命:工業、信息和生物技術

專業術語英漢對照表

前言

我此前出版的著作《創造電子世紀:消費電子工業和計算機工業的驚人歷程》聚焦於20世紀50年代與90年代之間信息技術革命基礎結構的構建,這一革命將在未來幾十年里繼續改變這個星球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現在這部著作則集中討論第二次產業革命中兩個相關聯的高技術工業在完成其基礎結構之後的演進。正如幾乎所有的現代工業的情況,這兩個工業的基礎結構於19世紀80年代開始創建,這個時候鐵路和輪船、電報和電纜的出現,使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大批量生產和分配商品以及提供服務成為可能。. 到20世紀20年代,基礎結構的建設已經完成。從20世紀90年代的營業收入來看,在50家領先的化學品公司和30家領..

書摘

書摘

認知的演進路徑

這一章概述的目的是要提供一個寬廣的圖景,顯示使新產生的化學和生

物學技術所帶來的產品商品化。除了敘述巨觀經濟事件和時代特徵外,本章

經由敘述企業層面的發展,尤其是企業的擴張、多元化和改組,而實現這樣

的目的。以這樣的方式,可以恰當地解釋新的科學知識向產品的轉化,而在

過去的一個世紀中,這些產品已經使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發生了如此巨大

的革命性變化。

現代化學工業和製藥工業創建於19世紀80年代,這是歷史學家稱之為“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候。伴隨著以煤為動力的機械裝置的發展,第一次工

業革命開始於18世紀末期的英國,而機械裝置的發展使工廠、工薪工人和現

代資本主義成為可能。但是,現代運輸和通信的出現,如煤動力機車、輪船

、電報和電話等,標誌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來臨,使貨物的生產和運輸不再

依賴於動物的力量和速度以及變幻無常的自然力量,如風和水,因此針對全

國性市場和全球性市場的現代大批量生產和分配突然變成一種現實。隨同電

業和電信業一起,化學工業和製藥工業代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高技術前沿

,而其繼承者——消費電子工業和計算機工業——我在早先的著作《創造電

子世紀:消費電子工業和計算機工業的驚人歷程》中予以了評論。

就化學工業而言,緊接著19世紀8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產業的創始

,關鍵事件和時點首先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衝擊,在此期間美國停止進口德

國產品,並且發展了國內的產業容量和能力。接下來的事件是聚合物/石油

化學產品革命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來臨。戰後時期則見證了最終在20世紀60

年代才趨於平衡狀態的持續繁榮。然後到來的是1970年代動盪不安的10年,

以1979年和1982年之間的產業危機結束,這期間導致了產業的改組。進一步

隨之而來的是化學品公司進入製藥業的衝動。在製藥工業,直到20世紀70年

代所發生的事件和時點都與化學工業差不多,不同之處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

在處方藥方面突然爆發了一場革命。更為重要的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和

80年代出現了新的製藥技術,這些技術以生物化學和微生物學為基礎,然後

以一門新產生的科學分子遺傳學為基礎,導致了超越化學品公司經驗之外的

一種相當不同的增長模式。對於製藥工業來說,20世紀末期和21世紀初期是

充滿機會的年份,而不是改組重構的年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