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警反應

報警反應(alarm responses)對危險信號作出的一種反應,作用是向其他個體報告危險。個體的報警反應通常是對自己的親屬表現出的一種利他行為。報警可採取視覺報警、聽覺報警和嗅覺報警三種形式。

報警反應

白尾鹿(Odocoileus virginianus)尾部有鮮明的白斑,奔跑時白色極其醒目,這是對其他個體發出的一種視覺報警信號,但同時也吸引了捕食動物的注意力。很多動物在遇到危險時會發出報警鳴叫,用聲音向其他個體報警。報警鳴叫的聲音特點往往使捕食動物很難確定鳴叫動物所處的位置。黃鼠和很多種小鳥最常使用聽覺報警,而且這種報警鳴叫常常還能使其他種的個體受益。有些動物是靠釋放特殊的化學物質來報警的。當魚(Notropis)被兇猛魚類咬傷後,會從傷口組織中釋放出一種驚嚇物質,它可引起其他魚的逃避反應。類似的報警物質在椎實螺、蚯蚓和海膽中也曾發現過。社會性昆蟲在未受傷的情況下就能釋放報警物質,玉米田蟻(Lasius alienus)所釋放的報警信息素可引起其他個體的驚嚇反應,但小黃蟻(Acanthomyops claviger)的報警信息素卻能激發其他小黃蟻的侵犯行為,使群體在遇到危險時能很快投入戰鬥。

防禦行為

報警反應可認為是一種特殊形式的防禦行為,有利於保護同種其他個體免受捕食動物的攻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