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時治水

堯時治水

大禹治水的特點:疏導,禹改變了他父親的做法,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辦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

基本信息

原文

當堯①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泛濫於天下。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逼②人。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③。堯獨憂之,舉舜④而敷治⑤焉。舜使益掌火,益⑥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禹⑦疏九河,瀹⑧濟漯⑨,而注諸海,決汝漢⑩,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後中國可得而食也。當是時也,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

譯文

在堯那個年代,天下還不太平,大水橫溢,四處泛濫成災。草木茂盛,鳥獸繁殖成群,五穀歉收,禽獸威脅人類安全。獸蹄鳥跡的痕跡,中原隨處可見。只有堯一人為此憂慮,他選派舜統領治理工作。舜命令伯益掌管火政,伯益放火焚燒山林沼澤的草木,使禽獸逃散藏匿。禹又疏浚九條河道,疏通濟水漯水而注入大海;挖掘汝水漢水,開掘淮水泗水,疏導入長江,然後中原地區才能夠耕種田地。在這個時候,禹在外地八年,多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進去。

注釋

①堯:傳說中我國父親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首領。

②逼:同"逼",威脅。

③中國:指黃河流域一帶中原地區。

④舜:部落聯盟首領。史稱虞舜。

⑤敷治:分治。

⑥益:舜的臣子。

⑦禹:部落聯盟首領,史稱大禹。

⑧瀹:疏導。

⑨濟漯:水名。

⑩決汝漢:把汝漢之水打開缺口,引導水流。

10 登:豐收

11中國:指中原地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