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壩

基本介紹

堯壩堯壩古鎮之大鴻米店
堯壩古鎮位於川南黔北結合部,地處東經105。42',北緯28。45’,處於瀘赤路(瀘州-赤水)中段,距合江37公里、瀘州22公里、赤水27公里。全鎮幅員面積64平方公里,轄19個行政村、一個社區,人口3萬。集鎮面積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00人。
 堯壩古鎮是四川省先進文化鄉鎮、四川省文化模範地區、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瀘州市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古鎮匯集了川黔兩省的濃厚歷史文化和古風民俗,形成獨具特色的中國西部川黔古鎮,是響譽川黔的文化名鎮、影視基地、佛教勝地。

古鎮文化

堯壩古鎮歷史悠久,是川南古鎮文化的代表。北宋元豐(1078-1085)年間,合江設定二鄉六寨,堯壩寨為軍

堯壩撐著油紙傘,走進堯壩
事要寨,居六寨之首;南宋嘉定(1208-1224)年間,合江劃分一鄉七里二十都、六寨十九集市,堯壩居白馬里第13都,稱為堯壩集市;至清雍正七年,編為合江西鄉堯壩支;光緒年間(1906)屬西四區堯壩鄉,解放後改為堯壩鎮。古鎮在北宋皇佑年間便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驛站,是古江陽到夜郎國的必經之道,有“川黔走廊”之稱。瀘州與赤水間未通公路之時,川南黔北的商賈往來和官方傳書皆經堯壩到赤水,必在堯壩停歇,官方建堯壩驛站,各種商販雲集於此,商品齊全,市場繁榮,成為遠近聞名的“小香港”。堯壩人傑地靈,名人薈萃。在這鐘靈毓秀的土地上,孕育了清嘉慶年間武進士李躍龍、反清鬥士任大容、近代革命鬥士梁自銘、著名導演凌子風、美學奠基人王朝聞、著名作家李子英、打工文學扛鼎者周崇賢、著名美術設計師楊洪烈等一批優秀名人。

西部影視基地

堯壩古鎮是有名的“西部影視基地”。深厚的文化底蘊,獨特的民俗風情,精美的古建築群,深得眾多著名導演和影星的鐘愛。拍攝了《狂》、《大鴻米店》、《山風》、《瀘州起義》、《英雄無界》、《功夫驕子》等十餘部影視片,著名演凌子風、郭寶昌、黃健中,影星許晴、尤勇、陶澤如、楊昆、石蘭相繼留下了光輝的身影。2003年中央電視台《大風車》欄目成功在這裡拍攝了四川名小吃專題節目。

旅遊文化

堯壩導演大師—王朝聞與凌子風
堯壩旅遊資源豐富,有長1000米的青石板古街道、市級保護文物古民居群和明朝古廟東嶽廟、清嘉慶建築大鴻米店、清代進士牌坊、神仙古洞、堯王古墓等古代建築。同時植被完好,山水縱橫,四季繁花爭艷,景觀奇特,素有“彩林之鄉”的美譽。有風景秀麗和歷史文化厚重的風景名勝鼓樓山、仙頂、杉林大峽谷、十里麻竹長廊、24個半邊山、24個望娘灘、川南繳匪古戰場、三關五寨、大岩居、仙鵝湖等重要文物和景物景觀,有油紙傘製作等民間工藝。

堯壩民間傳說眾多:聶郎出世、劉珍望母、白猿獻果、堯王數山、九龍聚寶等數不勝數,廣為流傳,引人追思,引人追尋。堯壩有道不完的傳說,有寫不完的風景。

讚美詩歌

崑崙發脈淵源長,三千餘里下平崗。
品厚三台燈桿山,十八節落堯壩場
堯壩場九龍聚寶,東嶽廟萬馬歸槽。
站在山頂八方看,百個小山聚城環。
堯王想要立帝都,連數三遍九十九。
腳站一個未曾數,傳至而今佳話多。
堯王古墓有八個,青山綠水下臨河。
右邊有個養馬槽,撿石山下現拱橋。
麻子窩走三塊碑,五根柏樹長一堆。
野狼橋至破三灘,軟腳斜坡樓子山。
樓子山上朝東望,遍山石頭生得奇。
老虎橋與螞蟻墳,梅花落地壯如龍。
魯班修橋豆芽沱,攆群豬兒變石頭。
灘上開了四塊石,一塊約有個獅子。
西大田望獻寶山,江納合縣三交匯。
三步三縣一迴環,水口出現鵝肱灘。
文子井路銀河下,喻嘴兩個大河壩。
街基壩望三清觀,牙子菩薩河坎上。
前走24個半邊山,河中24個望娘灘。
左嶺繞到高龍山,天生橋上兆麟祥。
十二肖像腳下擺,石龍石虎兩邊排。
井橋龜蛇鎖水口,外面有個喻箭灘
高蹬子中往內走,一個羅星鎮水口。
仙鵝搶蛋象鳥樣,王家禮堂老虎象。
雷打石上紅光閃,牛王壩中臥麒麟。
馬鬢岑上清風繞,丫口石上天堂神。
城牆上屋陽宅地,八國城門鎖真氣。
石鑼石鼓配得全,二十八宿鎮宅邊。
九曲黃河雙水井,仙人腳印五尺山。
昂向對面鼓樓山,鼓樓山現一字岸。
官大田下龍洞沱,三溪會水在沙沱。
金童玉女兩邊站,炮台俊俏多雄偉。
還有石筍後面撐,三關五寨修得堅。
彎彎溶洞穿山心,仙頂高山擺筆架。
江堂槽房映江心,識字有個橢神殿。
鍋圈林海冷森森,千岩萬丈飛流泉。
雙雞雙立似旗門,龍掛山飛映展皓。
新廟一枝旱門插,九柱山上環橫鎖。
丁山高聳華表星,八嶺羅城生鍾靈。
四水河溪曲屈成,魚米之鄉一塊地。
古樸民風今猶在,田土寬闊連阡陌。

相關條目

旅遊自然 環境 地球 地理 建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