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脫坡

堤防脫坡,也叫堤防滑坡,是堤防抗洪中常見嚴重險情之一,是散浸或裂縫等險情的惡性發展。

簡介

堤防脫坡,也叫堤防滑坡,是堤防抗洪中常見嚴重險情之一,是散浸或裂縫等險情的惡性發展。當堤防背水坡散浸嚴重,又沒有及時處理,則可能在散浸堤段的堤頂或內坡(背水坡),發生向堤腳下挫的弧形裂縫。隨著土壤結構的破壞,堤坡就整塊向下滑動。有時還會推動坡腳土層一起滑動。

分類

按其滑動規模和範圍,可分為兩種:一是堤身與基礎一起滑動;二是堤防自身局部滑動。前一種,,滑動面錯落較深,呈圓弧形,滑動土體較大。坡腳附近地面往往被推擠外移、隆起;第二種為堤坡沿其自身某一軟層滑動。開始時多為縱向裂縫,滑動面較淺,範圍較小。脫坡險情能在短時間內大大削弱堤防斷面,嚴重者可達l/3以上,使堤防失去御洪能力。因此脫坡是一種十分危急的險情。堤防滑坡,按其滑動部位不同,又分內脫坡(背水面滑坡)和外脫坡(臨水面滑坡)兩種。

搶護措施

濾水土撐

適用範圍:堤基不好,背水坡徘水不暢,滑動範圍較大,脫坡嚴重,取土又比較困難的堤段。
施工方法:
(1)開溝導滲。先將滑坡處鬆土略加清理並削成斜坡,然後在坡體上順坡到腳直至擬築土撐部位挖溝,溝內按反濾要求鋪設土工織物濾層或分層鋪填砂、石、梢料等反濾材料,再在其上做好覆蓋保護。並按濾溝向下游挖明溝,以利滲水排出。詳細做法參見散浸搶險的開溝導滲法。
(2)修築土戧。在修好導滲溝後,應抓緊修築土戧。其尺寸應視險工情況和水情確定。一般每條土撐順堤方向長10米左右,頂寬5—8米,邊坡1:3一1:5,間距8一10米,撐頂應高出浸潤線出逸點0.5—2.0米。土撐採用透水性較大土料,分層填築夯實。
(3)固腳。如基礎不好或背水坡靠近坑搪或漬水軟泥等,需先用塊石、砂袋固基。用砂性土填塘,其高度應高出漬水面0,5—1.0米。也可採用撐溝分段結合。即在商土撐之間,在滑坡體上順坡做反濾溝,覆蓋保護。

濾水後戧

適用範圍:如系背水坡滑坡險情嚴重,可在其出險範圍內全面槍護導滲後戧,既能導出滲水,降低浸潤線,又能加大堤防斷面,使險情趨於穩定。因此,有的將這種方法也叫透水壓浸台。此法適用於堤身斷面單薄,邊坡過陡,有反濾材料,取土又比較方便的堤防。也是本市過去常用的辦法。
具體做法:與上述濾水土撐法基本相同其主要區別在於濾水土撐法搶築土撐是間隔搶築。而濾水後戧則是全面連續搶築。其長度應超過滑坡地段的兩端各5—8米。當滑坡面土層過於稀軟不易做到導滲溝時,常用透水土工織物、砂石或梢料等作反濾材料的反濾層法代替,其具體做法與搶護滲水的反濾層法相同。

濾水還坡

定名及適用範圍:採用反濾結構,恢復堤防斷面的搶護滑坡的措施,稱為濾水還坡。該法適用於因背水坡土料滲透係數偏小,引起堤內浸潤線升高,排水不暢,而形成的嚴重脫坡。
具體做法:
(1)導滲溝濾水還坡。先在背水坡滑坡範圍內做好導滲溝,其做法與上述的濾水土撐的導滲溝做法相同。在導滲溝完成後,將滑坡頂部削成斜坡。並將導滲溝覆蓋保護後,用砂性土,做好還坡,並用塊石固腳。
(2)反濾層濾水還坡。該法與導滲溝濾水還坡法基本相同。只是將導滲溝改為反濾層。反濾層的做法與搶護滲水險情的反濾層做法相同。
(3)砂土濾水還坡。當砂石等反濾料缺乏時,可採用粗砂、中砂還坡,以恢復原斷面。如用細砂還坡,應適當放緩邊坡。其基本做法與上述導滲溝和反濾層做法相同。如基礎不好,亦應先加固地基,然後將滑坡體的鬆土、軟泥、草皮及其他雜物清除,並將滑坡上部陡坎削成緩坡,然後按原坡回填透水料。
(4)梢土濾水還坡。此法我市過去套用較多,其具體做法與搶護滲水險情採用的梢土後戧法基本相同。其主要區別在於搶築的斷面是斜三角形,梢層和土層隨著坡度要求下寬上窄而不相等。

臨水截滲

適用範圍:在臨水坡滑坡,多採用搶築粘性土戧截滲。當遇到背水坡滑坡嚴重,範圍較廣,在背水坡搶築濾水土撐、濾水後戧及濾水還坡等工程,而防水坡又有條件搶築截滲土戧時,可同時採用此法。其具體做法與搶護滲水時採用的粘性土截滲法相同。

固腳阻滑

適用條件:臨水坡滑坡,在保證堤防有足夠的擋水斷面的前提下,將滑坡體主裂縫部進行削坡減載。
具體做法:在滑動體坡腳外緣拋塊石或砂袋。作為臨時壓重固腳,以阻止其繼續滑動。

注意事項

(1) 滑坡是我們常遇到的堤防重大險情之一。一般其險情發展較快,一旦發現,就要立即採取保護措施。而且在搶護時,也要事前把料物難備好,抓緊時機,連續作業,一氣呵成。有時滑坡還可能同時伴隨渾水漏洞、嚴重滲水以及再次滑坡等險情。在這種複雜而緊急的情況下,不要只採用單一措施。應研究在臨水坡、背水坡同時選定多種適應險情的方法搶護,以確保堤防安全。
(2) 過去我們市有些人搶護滑坡時,常選用打樁的辦法。實踐證明打樁搶護脫坡往往是失敗的,尤其是有人在坡體上打樁更不利。因樁的阻滑作用很小,不但不能抵抗滑動體的巨大推力。而且打樁會使土體震動,抗剪強度進一步降低。尤其對已經處於飽和的砂土,震動可能產生液化,促進了脫坡發展,擴大了脫坡範圍或者延誤了搶護時機而潰堤失事。
(3) 過去還有人用在滑動土體上加壓塊石的辦法來阻止滑坡,這也是不可取的。不僅靠壓重阻滑是徒勞的,弄不好也可能加劇險情惡化。因為堤坡土境開始滑動,土體結構業已破壞,軟化部分的承載力很小,加壓重後會進一步破壞其穩定,加速滑動的發展。
(4) 在出現滑坡性裂縫時,不要採取灌漿方法處理。因為漿液中的水分,將降低滑坡體與堤防本身之間的抗滑力,對邊坡穩定不利,而且灌漿壓力也會加速滑坡體下滑。
(5) 填土還坡時,還坡不能過量。在滲水嚴重的滑坡體上,要儘量避免搶護人員上去踐踏,造成險情擴大。如坡腳泥濘,人不能直接上去,可先鋪一層蘆柴、秸料、草袋等,以便少數人上去工作。
(6) 拋石固腳阻滑是搶護oK6水坡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一定要探清水下滑坡的位置,然後再在滑坡體外緣進行拋石固腳,才能制止滑坡土體繼續滑動。嚴禁把石塊拋在滑動土體上。
(7) 開挖導滲溝,應儘可能挖至滑裂面。如情況嚴重,時間緊迫,不能全部挖至滑裂面時,可將溝的上、下兩端挖至滑裂面,儘可能下端多挖也能起到部分作用。導滲材料的頂部必須做好覆蓋保護,防止濾層被堵塞,以保證排水暢通。
(8) 導滲溝開挖、填料工作應從上到下分段進行,切勿全面同時開挖,並保護好開挖邊坡,以免引起坍塌。在開挖中對於鬆土和稀泥都應予以清除。
(9) 在滑坡搶護過程中,應隨時注意險情發展。一定要做到在確保人身安全的情況下進行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