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破天驚

堤破天驚

張世春先生的書稿——《堤破天驚》是一部極具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的紀實小說。作者選取發生在清代乾隆五十三年的江陵破堤這一重大災難性題材,透過驚心動魄的宏大、緊張、悽慘的歷史畫面,揭露出官商勾結,分肥牟利,導致水患的真相,展示了諸多貪官、黑商的醜惡嘴臉。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者張世春
ISBN:10位[7807081538]13位[9787807081531]
出版社長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3
定價:¥20.00元

內容提要

荊州水鄉澤國,荊江九曲迴腸。荊人在此治水繁衍,建數千年古都,飯稻羹魚,豐衣足食。可是,每當汛期,江水暴漲,荊人就憂心如焚,此時,荊江大堤就成了荊人賴以生存的生命屏障。
乾隆五十三年六月二十日夜,大雨如注。荊人正在睡夢之中,荊江大堤突然決口,洪水直灌荊州古城。當天,湖北布政使(相當湖北省行政二把手)陳淮首次來荊州查汛。白天,他在荊江大堤上發現險情,迅即報乾隆皇帝需派駐荊州的八旗兵都統將軍圖桑阿借兵抗洪。誰知,救兵未到,洪水先到。
洪水幾乎淹沒荊州古城垣,時間長達六十多天,城內屍體上萬。如此大災,地方官員卻只給乾隆皇帝上報淹死一千三百六十人。並繪假《水災示意圖》,企圖矇混過去。乾隆皇帝得報,發覺荊州水災決非小災,連發
十七道聖旨,先遣兩任湖北巡撫(相當省長)與湖廣總督趕赴災區,鏇即派首輔軍機大臣,即國相阿桂帶二百萬兩白銀,趕赴荊州。這場水災在中國封建社會是空前絕後的,也是人為造成的自然災害。其中原因,紛繁複雜,更引出一段故事……
突然到來的洪水淹死主管水利的荊州同知婁葉耀(相當副市長)。江陵知縣雷永清畏罪投江。婁葉耀的女兒婁木蘭逃到搖搖欲墜的大北門城樓躲災,眾目睽睽之下產下一男耍,然後城樓轟然倒下。災民張興與婁姑娘萍
水相逢,精心照顧婁姑娘和男耍。面臨災情、人情、愛情抉擇,婁姑娘冒著自己父親將被嚴厲追究的危
險,引導阿桂調查水災真相。揭露出荊州道台沈世燾利用分管水利之職,大發水利之財,上通京城,下聯地方惡人,並為掩蓋水災事故真相,暗殺新任江陵知縣的事實。阿桂駐荊州一百多天,弄清水災競為人禍。乾隆皇帝得阿桂奏摺,懲治了從江陵縣八品縣丞到湖廣行省總督共二十七人。受此案影響,全國官員升貶調整多達七省數十人。這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因水災處理官員最多的空前絕後的瀆職大案。
災後,乾隆皇帝又下旨將荊江水利由荊州府江陵縣管工程,提升為大清國家工程,並將荊江大堤確定為皇堤,後世一直沿襲此制。當年乾隆皇帝御定,並由阿桂與湖廣總督畢沅監修的荊江大堤觀音磯,就是’98抗洪
時江澤民、朱鎔基、溫家寶親臨指揮的重點堤段。
這部作品是中國首部描寫封建社會時期荊江水利戰線“反腐”的長篇文學作品。它是根據真實的史料創作的。作品再現了悲慘的水災場面,刻畫出陳淮為救民於危難的慈愛敦厚,阿桂對災民的同情和對腐官的義恨,
沈世燾的陰險狡猾和冠冕堂皇,婁姑娘對命運的坦然和自信。栩栩如生的人物折射出人世的林林總總,邪惡與善良的消長與共終究各有所報。
此次水災《清史稿》十處有記載,相關人物《清史稿》十二人有列傳並有此次水災懲處記載。乾隆五十九年所編《江陵縣誌》,全文載錄了乾隆皇帝的十七道聖旨。

目錄

第一回

清明節將軍圍獵窖金洲牧童祭江

第二回

聞險情藩台查汛臨大難知縣投水

第三回

八旗駐軍不抗洪漢城進水無對策

第四回

布政使督察城防水利官殉職西門

第五回

天作孽風雨摧城水無情慘不忍睹

第六回

荊州城子夜沉沒宦家女露天臨盆

書摘

陳淮沒有上轎,信步走下寸金堤。他來到護城河邊,守城的綠營兵早已放下吊橋。接著,兩扇釘滿鐵乳釘的瓮城城門打開,露出門內高大深邃的瓮城和正門的拱頂門洞。正門拱頂的城台上,一座兩層飛檐翹角城樓高高聳起。城樓第二層屋檐正中有一塊碩大的黑底金字匾,上面寫著“曲江樓”。“啊,了不得。”陳淮突發感慨。
沈世燾看陳淮對曲江樓很感興趣,連忙湊了上去:“陳大人,這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宰相張九齡被貶荊州當長使時,觀長江賦詩感懷的地方。您難得來此,上去看看吧。”“好,好。本大人早就聽說此樓,可是,一直無緣目睹真跡,今天看看也行。”陳淮話一出口,沈世燾就扶著他往城樓上爬。“唉,誰能想到,一個大國宰相,竟然發配到這南蠻之地。聽說朱熹還為這城樓作過《曲江樓記》呀。”“是啊。朱夫子的真跡在城樓上呢。”王良看本家老爺有上樓訪古的意思,急忙跑到他跟前低聲說道:“老爺,您不是來借兵搶險的嗎?雷知縣還在江神廟等著你呢。”“噢。”陳淮點了點頭,忽然警覺起來。於是,他又笑著對沈世燾說,“沈大人,本官不上樓了,等借了八旗兵,回頭再來欣賞這名勝古蹟。”陳淮說著,轉身往回走,“來,沈大人,本官對圖將軍那兒的情況不熟,你給本大人介紹介紹吧。”“好。”沈世燾笑了笑,又扶著陳淮進城。他一邊給陳淮帶路,一邊向他介紹八旗兵那邊的情況。陳淮一行人南門,穿宰相大街,俞大猷就往左拐,趕往漢城調綠營兵去了。沈世燾則帶著陳淮往右拐,直奔滿城。陳淮走不多遠,前面出現一片茂密的園林。園林深處隱藏著一座金碧輝煌的殿宇。“那就是八旗兵都統將軍府吧?”陳淮指了指園林和殿宇。“不是,將軍府怎么敢蓋黃瓦呢,那是關聖帝廟。”沈世燾說。“噢,關廟。關羽既已成帝,他就可與皇上平起平坐了。他的廟宇是可以蓋黃瓦的。”過了關聖帝廟,前面一道城牆攔住了去路。“怎么,荊州城裡還有一道城牆?”陳淮問。“是啊,剛才給您說的東城、西城,也就是滿城、漢城,就是以它為界。”沈世燾指了指城牆,“它叫滿漢城牆,是八旗兵人駐荊州以後築的。這道城牆將荊州城一分為二,東邊叫東城,西邊叫西城。東城居住的全是八旗兵和滿人,又稱滿城。西城居住的全是漢官漢人和綠營兵,所以稱漢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