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堡鄉

堂堡鄉

位於永定區的西北部,東臨坎市,西接合溪,南與湖雷相連,北和虎崗、高陂相靠,,面積 72.2 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地村中村,距縣城 25 公里。全鎮轄 10 個行政村, 129 個村民小組。 2000 年,有人口 3170 戶 15316 人。漢族,講客家方言。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堂堡鎮位於區境西北部。革命遺址有毛澤東舊居——村中賴屋竹林館和河坑的居易樓。礦產資源主要有朱羅村的鐵礦、香溪村的金礦。境內盛產竹木。

歷史沿革

明、清時屬豐田裡。民國時稱堂溪聯保,屬第八區,下豐區。後並區稱堂堡鎮,屬第二區。 1942 年又稱堂溪鎮。新中國成立後,稱堂堡村,屬湖堂區、湖雷區、第七區。 1952 年設第十二區、堂溪區。 1956 年稱鄉,屬湖雷區。 1958 年成立鋼鐵人民公社。 1961 年設立堂堡、三堡兩公社。 1965 年合併,稱堂堡公社。 1984 年復置堂堡鎮。

人口數據

(2000年11月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

總人口 85312521
548542
358123
家庭戶戶數 3066
家庭戶總人口(總) 10707
家庭戶男 5294
家庭戶女 5413
0-14歲(總) 3147
0-14歲男 1718
0-14歲女 1429
15-64歲(總) 6908
15-64歲男 3399
15-64歲女 3509
65歲及以上(總) 881
65歲及以上男 368
65歲及以上女 513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0771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主要有朱羅村的鐵礦,香溪村金礦。境內盛產竹木。

基礎設施

1988 年以來,不斷加大教育投入,積爭取極和鼓勵社會各界捐資辦學,台胞闕行政投資 500 多萬元,興建三堡中學。 2000 年,該鄉有堂堡和三堡 2 所初級中學,在校生 1003 人; 1 所中心國小、 4 所完小,在校生 1724 人。有鎮醫院 1 所,醫務人員 20 人,病床 25 張。

交通狀況

境內交通發達,永定——堂堡公路主幹線溪口至三堡路段已全部鋪設水泥路面。 10 個行政村實現村村通公路。堂堡、三堡新鋪設水泥街道和過境公路水泥路面。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全面完成農電改造,延伸集鎮至村中湖塘里街路,集鎮面積擴大。興建電訊大樓,開通程控電話,全鎮固定電話 14000 多部,手機用戶 600 0多部。

經濟發展

堂堡是典型的特區農業鎮,以種水稻、烤菸為主。 1988 年以來。加大農業的投入和產業結構調整及山地綜合開發力度。特別是 1996 年以來,把“增糧煙,興林果,重養殖,攻高優、增科技、抓加工,促流通”作為經濟發展戰略,確立“烤菸、甘薯、勞務輸出、林業、養殖業”等五大支柱產業,按照“調高、調優、調大”原則。引進“金山 57 ”甘薯新品種,建立 500 畝示範基地;利用朱羅村高海拔優勢,發展反季節蔬菜 250 畝。引進瘦肉型種豬品種,建立 320 戶母豬新品種改良示範戶;以鄉養兔場為基地,制訂優惠政策,實行“公司 + 農戶”形式發展養兔業。抓好竹林墾復,完成山地開發 1000 畝,低產果園改造 500 畝。成立勞動服務站,做好引導服務工作,抓好勞務輸出,年輸出勞動力 2000 餘人,年創收入 2000 余萬元。 2000 年,全鄉耕地面積 11611 畝,比 1988 年增加 284 畝,糧食總產量 7825 噸,比 1988 年增產 3864 噸,增長 95% ;烤菸總產量 160 噸,比 1988 年減少 251 噸;生豬出欄 15991 頭,是 1988 年的 6 倍,存欄 13495 頭,比 1988 年增長 121% ;林木蓄積量 12.6 萬立方米,比 1988 年增加 1.2 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 71.9% ,比 1988 年增加 8 個百分點。

鄉鎮企業、個體私營企業發展迅速,現有註冊私營企業 16 家。其中,正盛包裝紙廠、下村根雕廠、三堡涼茶廠產品遠銷廣東、深圳、廈門等地。 2000 年,全鄉實現社會總產值 9236 萬元,比 1988 年 623.84 萬元增長 13.8 倍,其中:農林牧漁業總產值 4428 萬元,比 1988 年 392.16 萬元增長 10.3 倍;工業總產值 2096 萬元,比 1988 年 123.7 萬元增長 16 倍;財政收入 127 萬元,比 1988 年 28 萬元增長 3.5 倍;農民人均純收入 2487 元,比 1988 年 1293 元增長 92.3% 。

旅遊資源

名勝古蹟有毛澤東、朱德的舊居 — 村中賴屋竹林館和河坑的“居易樓”;自然景觀有海拔 1447 米的風景區“茫盪洋山”,土樓鼻祖:下霸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