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輔洞窟修道院

基輔洞窟修道院

基輔洞窟修道院,是烏克蘭首都基輔市內最古老的寺院建築。也是包括烏克蘭和俄羅斯在內的古代羅斯的重要宗教聖地和學術中心。因擁有一個深達數千米的人工洞窟而得名。又稱為伯朝拉大修道院或佩徹爾斯克修道院。始建於1051年,歷代續有增修。洞窟曾用作防禦工事,內建有教堂、墓地和經房;洞窟上的地面建築是一座以高達97米的鐘樓為主體的大教堂。寺院中修士曾編寫多種著作,尤以11~12世紀編纂的《系紀年事錄》最為珍貴,是研究基輔羅斯歷史的重要資料。

基本信息

簡介

基輔洞窟修道院基輔洞窟修道院

Kievan Monastery of Caves烏克蘭首都基輔市內最古老的寺院建築。是包括烏克蘭和俄羅斯在內的古代羅斯的重要宗教聖地和學術中心

因擁有一個深達數千米的人工洞窟而得名。又稱為伯朝拉大修道院或佩徹爾斯克修道院。始建於 1051年,歷代續有增修。 洞窟曾用作防禦工事,內建有教堂、墓地和經房;洞窟上的地面建築是一座以高達97米的鐘樓為主體的大教堂。寺院中修士曾編寫多種著作,尤以11~12世紀編纂的《系紀年事錄》最為珍貴,是研究基輔羅斯歷史的重要資料。

建築

基輔洞窟修道院基輔洞窟修道院

該修道院原名叫佩喬斯克修道院,始建於1051年,是虔誠的修道士們苦心修行的地方。教堂群以現存的高97米的巨大鐘樓為中心,鐘樓直徑29米,底座寬8米,共4層,金頂,頂部裝有燈和十字架,為歐洲教堂鐘樓之最。當時除了最高大的鐘樓外,還有8座較小的鐘樓。遺憾的是,大部分鐘樓及教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德軍飛機炸毀,1944年後逐漸修復和擴建,增添了富有烏克蘭民族風格的現代化建築。現存鐘樓4座,教堂保存完整的有“別里斯托夫救世主教堂”、“聖靈降臨教堂”、“聖母升天”教堂等。每天正午12點,鐘樓上的數口大鐘齊嗚,此時,正在教堂里的信徒們無論身處哪個角落,都會一起朝向主教堂的方向祈禱。
900多年前,古代的修士在修道院今日所在位置的地下挖了兩個高2米、寬1、2米的洞穴,這兩個洞穴相隔400米左右,分別向基鋪第聶伯河的方向延伸。之後,他們又在洞穴的兩側壁上挖了些大約高1米、長2米、進深1.5米的小洞,修士們就在這種陰暗、潮濕的小洞內靜坐修行。修士們的精神感動了四面八方的東正教徒,逐漸修建了地面的教堂。教士死後屍體保存在洞穴內,由於洞穴內特殊的氣候環境,這些屍體自然風乾成木乃伊。木乃伊被認為是奇蹟,是神的力量的體現,修道院因此聲名遠播。現在洞窟內保存有125具木乃伊。

功能地位

基輔洞窟修道院基輔洞窟修道院

12世紀,洞窟教堂曾是東歐宗教和文化中心,這裡有聖像畫室和繕寫室,教士們將經文譯成教會斯拉夫語,並翻譯外國文學。基輔洞窟修道院院區於199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附屬檔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