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闕

城闕

城闕,漢語辭彙。 拼音:chéng què 釋義:1. [the watch tower on either side of the city gate]:城門兩旁的瞭望閣樓2. [imperial palace]:宮殿3. [city;capital]:城市,特指京城

基本信息

拼音

城闕:chéng què

出處與詳解

城門兩邊的望樓。 《詩·鄭風·子衿》:“佻兮達兮,在城闕兮。” 孔穎達 疏:“謂城上之別有高闕,非宮闕也。”

都城,京城。 漢 張衡 《東京賦》:“肅肅習習,隱隱轔轔,殿未出乎城闕,斾已返乎郊畛。” 三國 魏 曹植 《贈丁翼》詩:“嘉賓填城闕,豐膳出中廚。”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鞭撻其夫家,聚歛貢城闕。” 仇兆鰲 註:“京師有闕,得稱城闕。”

宮闕。帝王所居之處。 晉 陸機 《謝平原內史表》:“不得束身奔走,稽顙城闕。”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唐 白居易 《長恨歌》:“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唐·李頎《望秦川》:“遠近山河淨,逶迤城闕重。” 唐·戴叔倫《江鄉故⼈偶集客舍》:天秋月又滿,城闕夜千重。還作江南會,翻疑夢裡逢。

1.

城門兩邊的望樓。

2.

都城,京城。

3.

宮闕。帝王所居之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