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大戰

城濮大戰

城濮大戰發生時間:西元前632年就在晉文公即位的同一年,周襄王被其弟叔帶勾結狄人趕跑,流落在外。晉文公抓住這個時機,約會諸侯用武力平定了叔帶的叛亂,恢復了周襄王的地位,博得了“尊王”的美名。接著又用全力南向與楚爭霸。

背景

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互相征伐,戰爭頻繁。公元前634年左右,楚國勢力強盛,欲圖稱霸中原,企圖北上。北方強國晉國自晉文公上位以來,實力逐漸恢復。晉文公知曉楚王圖謀,遂先下手為強,與楚國發生戰爭。

晉文公晉文公

起初,晉國內亂,公子重耳出逃。他到了楚國時,楚成王熱情招待他。閒談中,成王問他:“你將來如回到晉國做國君時,如何來酬謝我?”重耳說:“像財寶這些東西,你們楚國均有的,如果我真能得返晉國,做了晉君,若我們兩國不幸要打仗的話,那我就退避你三舍。”
後來,重耳在秦國的幫助下,果真回到了晉國,做了國君,史稱晉文公。之後,楚國發兵進攻宋國,宋國派人向晉國求救。文公因宋公曾待他很好,便召開眾將商量,看如何救宋。當時情況是:想向楚國去說情,怕楚國不肯,如和楚去打仗,自己也不大願意,而且又怕齊、秦不贊成,後來想出了一個辦法。先答應宋國,並說明原因,叫他先和齊、秦聯繫,請齊、秦與楚交涉,送些禮物給齊、秦。而晉先出兵伐曹、衛,把曹、衛滅掉,將他們的土地分一些給宋,以補宋人的損失。
楚成王見晉欲去救宋,便叫其大將子玉不要去逼近晉師,和晉師打仗。說晉侯在外面逃亡了十九年,才回到了晉國,什麼危險他都經歷過,人情世故他都明白,此是天意所決定的,像這樣的人是不能和他打仗的,告誡子玉要知難而退。可是這個子玉卻不肯聽,仍要和晉人打仗,於是派人向成王求戰,說:“我不敢說一定要立功,只是想堵一堵那些說閒話人的嘴。成王聽了不大高興,就給他比較少的部隊。
楚成王楚成王

此後,子玉便派使者對晉人說,你們如放了曹、衛的國君,我們也就釋宋之圍。晉人聽了以後,一面將楚使者抓起來,一面私下對曹、衛說,許他們復國,並使曹、衛告絕於楚。子玉聽了非常生氣,就帶兵進逼晉師,晉文公便叫晉師向後退卻,為此,一些將領很不滿,說我們是國君率領隊伍,他們是臣子作帥,現在君避臣,不是太丟臉了嗎?而狐偃說:“出兵要理直,氣才會杜盛的。理虧氣就會衰。我們國君曾受過楚君的恩惠,也曾說過要退三舍以避之。若我們忘恩失信,那就是理虧,他們就理直,士氣就會高。如果我們退了以後,他們仍不撤兵,那就是他們理虧。”於是退了三舍(九十里)。
沒想到,子玉竟然追了上去,於是,戰爭開始了。

城濮大戰

那時,一度附楚的宋國,首先擺脫楚的控制,依附了晉國。楚國為了保持在中原取得的優勢地位,聯合陳、蔡等國,出兵伐宋。

。
晉國也在宋、齊、秦等國的聲援下,於西元前632年,向楚的附庸曹、衛進攻,迫使楚軍北上,於是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戰。戰鬥以晉勝楚敗而告結束。

時間

公元前632年:周襄王二十一年;魯僖公二十八年;秦穆公二十八年;陳穆公十六年;蔡莊侯十四年;鄭文公四十一年;宋成公五年;楚成王四十年;齊昭公元年;晉文公五年;燕襄公二十六年;衛成公三年;曹共公二十一年。杞桓公五年。

戰術運用

城濮之戰開始前,晉國就定下了“楚始得曹,而新婚於衛,若伐曹、衛,楚必救之,則齊、宋免矣”這樣一個總的作戰方針。
第一階段先從衛國下手,初戰取勝,為晉、齊之盟奠定了基礎,也逼迫魯國從楚的陣營中分化出來。
第二階段圍曹,入曹。至此,附於楚國的曹、衛兩國都被征服,大地削弱了楚國的力量。接著又用先珍之謀使齊、秦兩國“喜賂怒頑”,與晉結為聯盟拒楚,以解除晉國的後顧之優。在第三階段與楚國的正面交鋒中,晉國恰當地選擇了戰場,避開楚國主力部隊的鋒芒,以下軍之佐首先對組成楚右翼部隊的陳、蔡兩國軍隊發起進攻,楚右師戰敗。然後以“偽循,誘敵深念以上軍合攻楚左翼部隊,楚左師潰。這樣晉國就造成了事實上對楚的優勢,掌握了主動權,使自己處於有利的戰略地位,從而取得了最後決戰的勝利。《左傳》城溉之戰的描繪令人信服地
使我們看到,晉國的每一步勝利,都是同充分發揮將帥的主觀能動作用,適應客觀規律,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分不開的。戰爭是敵我雙方力皿的竟賽,但力量在戰爭中不是凝固不變的,而是變化的因素。人的主觀努力,指揮員的能動作用的發揮,戰略戰術的恰當運用,對於敵我力盆的轉化,都起著極大的作用。孫子主張在作戰指導上要“致人而不致於人”,主張“廟算”。孫臏主張“變”、“權”。《左傳》通過城濮之戰記敘,在主、客觀關係的間題上,形象地反映了和孫子、孫臏同樣的樸素的軍事辯證。

失敗原因

內部關係

晉文公長於收攬人心,一即位就採取子犯“入務利民”的建議,使民;教民以“義、信、禮”,使民能為己所用。因此,從圍曹救宋,拘楚宛春復曹、衛,到決戰城濮,晉國君臣將帥無不認真運籌策劃,甚至連役卒輿人也主動獻謀出策。內部和睦,君臣同心、軍民協力,為晉國創立霸業奠下堅實的政治基礎。反之,楚國君臣對戰爭形勢的估計和意見不一;子文傳楚軍統帥之職於子玉,蒍賈卻不認為子玉能勝任;面對晉、宋、齊、秦的聯盟,楚王“知難而退”、“楚眾欲止”,子玉則非戰不可。內部矛盾,君臣不和、軍民不協,抵消了應戰的力量,這是楚軍自取滅亡的主要原因。

外交策略

在外交上,晉文公長於爭取與國。他打著“報施救患”的旗號伐楚,一方面贏得周王室和諸侯國的好感和信任,另一方面乘機擴大自己的勢力和領地範圍,達到“取威定霸”的目的。接著,巧施“喜賂怒頑”之計,利用楚國與齊、秦之間的利害矛盾,爭取齊、秦的聯盟,以壯大自己的軍事力量;後又“私許復曹衛”,使曹、衛“告絕於楚”,以瓦解楚軍的聯盟;開戰時,又採取克制態度,對楚履行若言,先“退三舍”,後發制人,使自己處於理直地位,獲得政治上的主動。反之,楚國為夷國,處於被周王室和中原諸侯排斥的地位,儘管宋、曹、衛等小國在其強權下屈服,但一遇晉國與之相爭,便迅速向晉國靠攏,楚國也因此陷入眾叛親離的被動局面。

軍事謀略

在軍事上,晉軍戰略正確,指揮有方。如前所說,晉軍一開始就採用“退三舍”之計,先避開楚軍的鋒芒,使其驕縱輕敵;後抓住彼竭我盈的機會,選擇有利的戰場,贏得主動權。決戰時,晉軍避強擊弱:先“蒙馬以虎皮”,使楚右師潰;再用佯敗之計,虛設“二旆”和“輿曳柴而偽遁”,誘敵深入,而後反攻夾擊,使楚左師潰;最後逼使子玉收兵。反之,楚軍的戰術不如晉軍靈活機動,缺乏清醒、明確的認識,**察覺出晉軍的退卻是以逸待勞,反而輕敵中計。另外,由陳、蔡等國臨時構成的軍隊實為烏合之眾,鬥志渙散,根本不能與訓練有方和驍勇善戰的晉軍相提並論;而左右軍受攻擊時,強大的中軍竟按兵不動,坐等晉軍將其各個擊破,這就使楚軍的優勢逐漸化為劣勢,終於全面失敗。

人的因素

政治、外交、軍事固然是戰爭勝負的重要原因,但在以弱制強的戰爭中,人的因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早年的流亡生活為晉文公累積了豐富的政治經驗,以至他對戰爭態度謹慎,謀慮周全,知人善任,從諫如流;身邊的賢臣良將,如先軫、狐偃、**衰等,不僅具備高超的道德修養、軍事素質和謀略智慧,而且恪盡職守,信念一致,為城濮一戰稱霸的運籌和勝出起了極大的作用。反之,楚成王處事尚欠穩重,首鼠兩端,對戰爭抱存僥倖心態,對子玉的出戰不堅決加以制止;而子玉雖有一定的政治才幹,但治軍殘暴,剛愎自用,驕傲輕敵;只為消“讒慝之口”,不顧國家利益堅持出兵,視戰爭為兒戲,這就注定他最終被覆滅的悲劇。

戰爭影響

楚之前,楚國的勢力差不多已經蹂躪了整箇中原,黃河下游的大國,如齊如宋都被楚所侵略,魯、衛、鄭、陳、蔡等國都已投降了楚人。一面狄兵也曾攻入王畿,逼得周天子蒙塵。……城濮一戰,楚軍敗績,南夷的勢力即退出了中原,北狄的勢力也漸漸衰微下去,於是華夏國家和文化的生命

城濮大戰影響

城濮之戰後,晉文公大會諸侯於踐土(河南原陽西南),周襄王正式冊封晉文公為霸主,從而成就了霸業。

史書記載

《左傳》原文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原文】
夏四月戊辰,晉侯、宋公、齊國歸父、崔夭、秦小子懿次於城濮。楚師背郄而舍,晉侯患之。聽輿人之誦曰:“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公疑焉。子犯曰:“戰也!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無害也。”公曰:“若楚惠何?”欒貞子曰:“漢陽諸姬,楚實盡之。思小惠而忘大恥,不如戰也。”晉侯夢與楚子搏,楚子伏己而嘏其腦,是以懼。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子玉使斗勃請戰,曰:“請與君之士戲,君馮軾而觀之,得臣與寓目焉。”晉侯使欒枝對曰:“寡君聞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為大夫退,其敢當君乎!既不獲命矣,敢煩大夫謂二三子:戒爾車乘,敬爾君事,詰朝將見。”
晉車七百乘,靶、勒、鞅、鞴。晉侯登有莘之墟以觀師,曰:“少長有禮,其可用也。”遂伐其木,以益其兵。
己巳,晉師陳於莘北,胥臣以下軍之佐當陳、蔡。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將中軍,曰:“今日必無晉矣!”子西將左,子上將右。胥臣蒙馬以虎皮,先犯陳、蔡。陳、蔡奔,楚右師潰。狐毛設二旆而退之,欒枝使輿曳柴而偽遁,楚師馳之,原軫、郄溱以中軍公族橫擊之。狐毛、狐偃以上軍夾攻於西,楚左師潰。楚師敗績。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敗。
晉師三日館、谷,及癸酉而還。甲午,至於衡雍,作王宮於踐土。
鄉役之三月,鄭伯如楚致其師。為楚師既敗而懼,使子人九行成於晉。晉欒枝人盟鄭伯。五月丙午,晉侯及鄭伯盟于衡雍。丁未,獻楚俘於王:駟介百乘,徒兵千。鄭伯傅王,用平禮也。己酉,王享醴,命晉侯宥。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內史叔興父策命晉候為侯伯,賜之大輅之服、戎輅之服,彤弓一,彤矢百,艫弓矢千,鉅氅一卣,虎賁三百人。曰:“王謂叔父:‘敬服王命,以綏四國,糾逖王慝。’”晉侯三辭,從命,曰:“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揚天子之丕顯休命。”受策以出。出入三覲。
衛候聞楚師敗,懼,出奔楚,遂適陳。使元喧奉叔武以受盟。癸亥,王子虎盟諸侯於王庭,要言曰:“皆獎王室,無相害也。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隊其師,無克祚國,及而玄孫,無有老幼。”君子謂是盟也信,謂晉於是役也,能以德攻。
初,楚子玉自為瓊弁玉纓,未之服也。先戰,夢河神謂己曰:“畀余,余賜女盂諸之糜。”弗致也。大心與子西使榮黃諫,弗聽。榮季曰:“死而利國,猶或為之,況瓊玉乎!是糞土也,而可以濟師,將何愛焉?”弗聽。出,告二子日:“非神敗令尹,令尹其不勤民,實自敗也。”既敗,王使謂之曰:“大夫若入,其若申、息之老何?”子西。孫伯曰:“得臣將死,二臣止之,曰:‘君其將以為戮。’”及連谷而死。
晉侯聞之,而後喜可知也。曰:“莫餘毒也已!為呂臣實為令尹,民奉己而已,不在民矣。”
《左傳》譯文
夏季,四月初一日,晉文公、宋成公、齊國的國歸父、崔夭、秦國的小子慭駐在城催。楚軍背靠著險要的地方紮營,晉文公擔心這件事。聽到士兵念誦說:“休耕田裡的綠草繁茂,丟開舊草而對新的加以犁鋤。”晉文公很疑惑。子犯說:“出戰吧!戰而得勝,一定得到諸侯;如果不勝,我國外有大河,內有高山,一定沒有什麼害處。”晉文公說:“對楚國的恩惠怎么辦?”欒枝說:“漢水以北的姬姓諸國,楚國都把它們吞併完了。想著小恩惠,而忘記大恥大辱,不如出戰。”晉文公夢中和楚王搏鬥,楚王伏在自己身上咀嚼自己的腦漿,因而害怕。子犯說:“吉利。我得到上天,楚國伏罪,而且我們已經安撫他們了。”
子玉派遣鬬勃向晉國挑戰,說:“請和君王的鬥士作一次角力遊戲,君王靠在車橫板上觀看,得臣可以陪同君王一起觀看了。”晉文公派遣欒枝回答說:“我們國君知道您的意思了。楚君的恩惠,沒有敢忘記,所以待在這裡。我們以為大夫已經退兵了,臣下難道敢抵擋國君嗎?既然大夫不肯退兵,那就煩大夫對貴部將士們說:‘準備好你們的戰車,忠於你們的國事,明天早晨將再見面。’”晉國戰車七百輛,裝備齊全。晉文公登上有莘的廢城觀看軍容,說:“年少的和年長的,排列有序,合於禮,可以使用了。”就命令砍伐山上的樹木,以增加武器。
初二日,晉軍在莘北擺開陣勢,胥臣讓下軍分別抵擋陳、蔡軍隊。子玉用若敖的一百八十乘率領中軍,說:“今天一定滅掉晉國了。”子西率領左軍,子上率領右軍。胥臣把馬蒙上老虎皮,先攻陳、蔡兩軍。陳、蔡兩軍奔逃,楚軍的右翼部隊潰散。狐毛派出前軍兩隊擊退楚軍的潰兵。欒枝讓車子拖著木柴假裝逃走,楚軍追擊,原軫、郤溱率領中軍的公族攔腰襲擊。狐毛、狐偃率領上軍夾攻子西,楚國的左翼部隊潰散。楚軍大敗。子玉及時下令收兵,得以不敗。
晉軍休整三天,吃楚軍留下的糧食,到初六日起程回國。二十七日,到達衡雍,為天子在踐土建造了一座王宮。
這一戰役之前的三個月,鄭文公派軍隊到楚國助戰,因為楚軍已經失敗而害怕了,派遣子人九和晉國講和。晉國的欒枝進入鄭國和鄭文公訂立盟約。
五月初九日,晉文公和鄭文公在衡雍結盟。初十日,把楚國的戰俘獻給周襄王:駟馬披甲的戰車一百輛,步兵一千人。鄭文公作為相禮,用的是周平王時的禮儀。十二日,周襄王設享禮用甜酒招待晉文公,又允許他向自己回敬酒。周襄王命令尹氏和王子虎、內史叔興父用策書任命晉文公為諸侯的領袖,賜給他大輅車、戎輅車以及相應的服裝儀仗,紅色的弓一把、紅色的箭一百枝,黑色的弓十把和箭一千枝,黑黍加香草釀造的酒一卣,勇士三百人,說:“天子對叔父說:‘恭敬地服從天子的命令,以安撫四方諸侯,懲治王朝的邪惡。’”晉文公辭謝三次,然後接受命令,說:“重耳謹再拜叩頭,接受和宣揚天子的重大賞賜和命令。”接受了策書就離開成周。從進入成周到離開,三次朝見周王。
衛成公聽說楚軍失敗,害怕,逃亡到楚國,又到了陳國,派遣元咺奉事叔武去接受盟約。二十六日,王子虎和諸侯在天子的庭院裡盟誓,約定說:“全部輔助王室,不要互相傷害!誰要違背盟約,就要受到神的誅殺,使他軍隊顛覆,不能享有國家,直到你的玄孫,不論老小。”君子認為這次結盟是守信用的,認為晉國在這次戰役中能夠用道德來進攻。
當初,楚國的子玉自己製作了鑲玉的馬冠馬鞅,還沒有使用。作戰之前,夢見黃河河神對他說:“送給我,我賜給你孟諸的水草地。”子玉沒有送去。他兒子大心和子西派榮黃勸諫,子玉不聽。榮黃說:“死而有利於國家,尚且還要去做,何況是美玉呢?和國家比起來這不過是糞土罷了。如果可以使軍隊成功,有什麼可惜的?”子玉仍然不肯。榮黃出來告訴兩個人說:“不是神明讓令尹失敗,令尹不以百姓的事情為重,實在是自取失敗啊。”子玉失敗之後,楚成王派使臣對子玉說:“申、息的子弟大多傷亡了,大夫如果回來,怎么向申、息兩地的父老交代呢?”子西、大心對使臣說:“子玉本來要自殺的,我們兩個阻攔他說:‘不要自殺,國君還準備殺你呢。’”到達連谷,子玉就自殺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