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標識

城市的標識

這是老版北師大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課文,新版是七單元課文。(第3篇)。作者抓住了城市的"大廈和大樓","街道","轎車","人們的衣著"等這些具體事物,用細膩,形象的語言來寫現代城市的缺欠——雷同,沒有個性,為下文從正面寫城市的標識——樹,做好了準備。"這句話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城市間的雷同,描寫中帶有諷刺。香樟樹是杭州的標識;法國的梧桐是南京,上海的標識;榕樹是福建或廣州的標識;油松是長春的標識;圓冠榆是喀什的標識;國槐榆是北京的標識。

學習目標

1、 基礎知識目標

了解有關張抗抗的文學常識,識記理解重要字詞。

2、 能力目標

能運用多種修辭手法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3 、思想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城市的標識》一文,增強我們對生存環境保護的意識,從我做起,化作行動。

學習重點

重點:用細膩的語言,賦予變化的語言表達思想感情,運用多種修辭手法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作品原文

我們的城市和城市,已經變得越來越像多胞胎了。

假如你在一個傍晚被擄掠到某地,你被關在一所封閉的房間裡,僅僅依靠視線所及的建築物和街道,你根本無法辨別自己的所在之處。你會發現,這一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它們彼此之間竟然是如此相像。

那些高聳的大廈和大樓,在夕陽下閃閃發光的玻璃幕牆,尖角或是翹角的屋頂,白色或是灰色的圓柱……使你覺得眼前的一切早已似曾相識。

那么街道呢,滿街的霓虹燈和高架的立交橋,更讓你茫然無措。你曾試圖辨別街道——卻只見窗東的“獵奇門”、窗西的“八佰伴”、南門的“肯德基”、北陽台下的“麥當勞”……都像是你所在的那個城市的“克隆”弟兄。就好像每個城市的商店賓館,都用各自特製的拉鏈,把天下各處自家的門臉統統鎖成了一個連體人。

還有街上川流不息的轎車,也都像是剛剛從你那個城市蜂擁而來。本田豐田賓士捷達桑塔納夏利……你被熟識的車牌團團包圍。就連街上的人和街上的垃圾,竟也和你原來生活的城市一模一樣啊!他們也穿“佐丹奴”和“杉杉”,他們戴“西鐵城”手錶,持“摩托羅拉”手機;騎著山地車的人,衣服款式和面料,都和你每日相處的同事們大同小異。街角上扔著一隻“可口可樂”的飲料空罐,還有一隻“萬寶路”的煙盒……

你迷失在被無數次複製過的城市裡,你已找不到回家的路。

第二天天亮時分,你終於在樓角那兒,從太陽升起來的方向,發現了一棵樹.

那棵樹有一種端莊的王者風度,兩人合抱粗的樹幹呈深黑色,樹枝如巨大的龍爪,遒勁而伸展,綴滿了繁密的樹葉,即使在深冬也依然蔥鬱。樹底下落著紫黑色的小果子,一陣若有若無的香氣淡淡地襲來……│

你知道那是一棵香樟樹。北方沒有香樟樹,它立於江南,是杭州市的標識。

後來你看見了一排樹,整整一條街的兩側,寬大茂密的樹葉,如一條長廊遮擋了陽光,馬路被灰黑色的圖案復蓋了,那是樹葉的光影。高大粗壯的樹幹具有一種浪漫的氣質,淺綠色的樹皮上嵌著淡黃色的花紋,像一匹匹光滑的綢緞。

你明白你是在南京,但也許是上海。全城遍布蔚為壯觀的法國梧桐,就像一排排綠色的盤扣,將城市偌大的袍子扣緊了。│

你看見了,街中央有一座綠色的小島,垂掛著淺褐色流蘇樣密密的枝條,構成一片完整的森林:那是榕樹——你是在福州或是廣州;你看見婀娜苗條的椰樹——你是在海口;你看見街邊重重疊疊挺拔蒼勁的油松——那是在長春;你看見一種樹冠修整成一個綠色的圓球的矮樹,那樣的玲瓏精緻,那是你從未見過的圓冠榆——是新疆喀什市特有的標識。

最後你睜開眼,你看見了秀氣而堅韌的國槐,細碎密集的樹葉為街道鋪就一片濃蔭,白中透著淡黃色的小花,飄來久遠而古老的京城氣息……

擁擠熙攘、高樓林立的城市中,如今,唯有屬於那個城市的樹,如高揚的旗幟和火炬,從迷途的暗處閃現出來,為我們引領通往故鄉的交叉小徑。

我們曾經千姿百態、各具風韻的城市,已被鋼筋水泥、大同小異的高樓復蓋。最後只剩下了樹,在忠心耿耿地守護著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樹,在小心翼翼地維持著這座城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樹,用汁液和綠蔭在滋潤著這城市中芸芸眾生乾涸的心靈。在冷冰凍的建築和街道中,它是最有耐心與人相伴的鮮活生命;在日益趨同的城市形狀中,它是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記,不可被置換的標識。

也許有一天,樹將成為城市的靈魂。

以心去愛我們城市的樹吧,那是大自然留給我們最後的饋贈,也是城市僅存的個性了。

課文解析

本文自然段較多,共17個自然段。作者是按著如下的思路寫作的。

作者先從反面入手,寫出了現代化的城市與城市之間越來越雷同,像"多胞胎"像"連體人",失去了特有的個性,失去了活氣和靈性。作者抓住了城市的"大廈和大樓","街道","轎車","人們的衣著"等這些具體事物,用細膩,形象的語言來寫現代城市的缺欠——雷同,沒有個性,為下文從正面寫城市的標識——樹,做好了準備。這一部分里有一個難句:"就好像每個城市的商店賓館,都用各自特製的拉鏈,把天下各處自家的門臉統一鎖成一個連體人。"這句話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城市間的雷同,描寫中帶有諷刺。接著,作者就寫城市中的樹,正面寫城市的標識。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標識。香樟樹是杭州的標識;法國的梧桐是南京,上海的標識;榕樹是福建或廣州的標識;油松是長春的標識;圓冠榆是喀什的標識;國槐榆是北京的標識。最後作者發出由衷的感慨,樹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印記,不可被置換的標識,將成為城市的靈魂,是大自然的饋贈,是城市僅存的個性。全文層次清晰,共分三個部分。1-5段為第一部分:列舉城市之間的雷同現象。6-15段為第二部分:寫樹才是城市的真正標識。16-17為第三部分:喚起人們對樹的愛護以及作者對自然界的崇尚。

寫作技巧:本文多用比喻,排比,對比修辭手法,語言親切,優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