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環境污染及治理研究

城市環境污染及治理研究

《城市環境污染及治理研究》根據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對城市環境污染問題及其治理之道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城市環境污染的現狀及嚴重性研究、城市環境污染問題的發展趨勢分析以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對環境的要求。書中還重點分析了城市環境問題產生的各種原因,概述了城市環境中空氣污染、水體污染、噪聲污染、光污染、固體污染等污染源的特點及其治理方法,論述了城市環境污染的綜合整治等問題。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指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梁旭編著的《城市環境污染及治理研究》根據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對城市環境污染問題及其治理之道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作者簡介

梁旭,1971年生,遼寧鞍山人。1998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獲政治學碩士學位,現任教於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講授行政管理學、市政學、領導學、行政組織學等課程。著有《鄧小平與香港》(合著)、《依法治國方略》(合著)、《世界著名思想家傳》(合著)、《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學習讀本》、《政務禮儀與交往藝術》、《卓越領導力與影響力》和《易經與領導智慧》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城市環境問題嚴重影響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第一節城市環境問題概述
一、城市環境問題的由來
一、經濟活動與城市環境問題
三、城市環境問題的人為性
四、城市環境問題的複合性
五、城市環境問題可以通過治理改善
第二節城市環境問題的嚴重性
一、環境污染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
二、環境污染對人類的危害
三、市民環保意識的缺失
四、城市政府環境管理能力的不足
第三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環境要求
一、可持續發展觀
一、可持續發展的環保要求
第二章城市環境評估的指標與模型
第一節環境評估主要指標
一、空氣污染指標
一、水污染指標
三、輻射指標
第二節環境監測的數理模型
一、數理統計法
一、環境模型質量評價
三、模糊綜合評判法
四、灰色類聚法
五、密切值法
第三章空氣污染問題
第一節空氣污染的源頭
一、大氣污染的自然因素
一、大氣污染的人為因素
第二節空氣污染源的變化
一、以往我國城市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一、目前困擾城市大氣環境問題的主要原因
三、PM2.5值的變化
第三節空氣污染的危害
一、大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一、大氣污染物對天氣和氣候的影響
第四章水體污染問題
第一節水體污染的分類
一、從污染源上的劃分
二、從污染性質上的劃分
三、從污染成因上的劃分
四、從污染具體形態上的劃分
第二節水資源的緊缺和不可替代性
一、城市水資源的緊缺
二、水資源的不可替代性
第三節水體污染的現狀
一、地下水污染
二、河水污染
三、湖泊、水庫水污染
四、城市近海污染
第四節水體污染的危害
一、水體污染對人類的危害
二、水體污染對經濟發展的制約
第五章其他污染問題
第一節噪聲污染
一、噪聲污染的特點
二、城市室內噪聲的主要來源
三、噪音污染對人體的危害
第二節光污染
一、光污染定義
一、光污染的類型及危害
第三節輻射污染
一、放射性污染及危害
一、電磁輻射及危害
第四節固體垃圾污染
一、固體垃圾污染的形式
一、固體垃圾污染對城市環境的危害
第六章城市環境的綜合整治
第一節轉變經濟成長模式
一、傳統經濟成長模式的弊端
二、轉化經濟結構,發展新經濟
三、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
四、發展綠色經濟和循環經濟
第二節加強法制建設
一、當前環保法制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二、環保法制建設的目標和任務
第三節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治理污染
一、科技手段治理環境的必要性
二、發展綠色技術
三、環境治理中的科技套用
第四節增強公民環保意識
一、城市環境保護要求普遍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
二、樹立公民生態意識,建設生態文明
三、提倡“綠色”新消費觀念
第五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一、改造交通設施是減少城市空氣污染的重要途徑
二、排水系統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是減少水體污染的關鍵
第六節推進清潔能源的套用
一、太陽能的利用
二、推廣使用電動汽車
三、建設智慧型電網
第七節以“生態城市”為建設目標
一、生態城市的定義
二、生態城市的特點和標準
三、如何建設生態城市
第八節推動新型城鎮化,減少大城市人口涌人帶來的環境壓力
一、工業化過程中的城鎮化趨勢
二、轉變城鎮發展方式,走環境友好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第九節建設數字智慧型城市,減輕城市人口集中帶來的環境問題
一、數字智慧型城市
二、加快建設數字智慧型城市
第十節通過規劃和改造解決城市環境問題
一、城市的環保規劃
一、舊城區改造與新城區建設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