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山教寺

城山教寺

城山教寺位於長興縣城南21.5公里城山頂上。據清嘉慶《長興縣誌》記載,城山教寺始建於南朝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初名慈氏院,後稱新安寺,毀於元,明初重建,改名城山寺。明馮夢禎《城山寺記》、朱國祚《石城山毗盧佛像記略》均有詳細記述。該寺原有廟房30間,分上、中、下三殿,每殿各三間;門口大殿為毗盧殿,戶為玉皇殿,後為祖師殿。東西各有一排9間偏屋。三殿間有4隻泉水井,終年溢水,甘洌可口。大殿前原有兩隻“放生池”;大池面積約半畝,水清如鏡,小池已淤塞。現存房屋18間,茶葉地數畝,毛竹山150畝。1983年,縣博物館對毗盧、玉皇二殿古建築進行整飾,修葺一新。同時,重託方池,新建欄桿,寺觀周圍的元代石刻造像10尊:一佛二子弟像(南無阿彌陀佛、觀音、大勢至);一佛二菩薩(毗盧舍那、文殊一普賢);三尊主佛(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等保存完好。這些古代早期傳統的勾線淺浮雕技法,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基本信息

城山教寺位於浙江長興縣城南21.5公里城山頂上。
據清嘉慶《長興縣誌》記載,城山教寺始建於南朝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初名慈氏院,後稱新安寺,毀於元,明初重建,改名城山寺。明馮夢禎《城山寺記》、朱國祚《石城山毗盧佛像記略》均有詳細記述。
該寺原有廟房30間,分上、中、下三殿,每殿各三間;門口大殿為毗盧殿,戶為玉皇殿,後為祖師殿。東西各有一排9間偏屋。三殿間有4隻泉水井,終年溢水,甘洌可口。大殿前原有兩隻“放生池”;大池面積約半畝,水清如鏡,小池已淤塞。現存房屋18間,茶葉地數畝,毛竹山150畝。
1983年,縣博物館對毗盧、玉皇二殿古建築進行整飾,修葺一新。同時,重託方池,新建欄桿,寺觀周圍的元代石刻造像10尊:一佛二子弟像(南無阿彌陀佛、觀音、大勢至);一佛二菩薩(毗盧舍那、文殊一普賢);三尊主佛(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等保存完好。這些古代早期傳統的勾線淺浮雕技法,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