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子坦鎮

城子坦鎮

城子坦鎮位於遼寧省大連普蘭店市城區東部55千米處的碧流河畔。東以碧流河為界與莊河市明陽鎮毗鄰相接,南瀕黃海與長海縣隔海相望,西靠皮口鎮,北依星台鎮與墨盤鄉,是普蘭店市三大古鎮之一。全鎮總面積248.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295.4公頃。海岸線長24.3千米,有淺海灘涂3000多公頃。全鎮轄9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社區,有245個村民小組,總戶數20537戶。

基本信息

城子坦鎮城子坦鎮

經濟狀況

2006年,城子坦鎮完成財政收入3000萬元,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290萬元,引進內資11190萬元,實際利用外資180萬美元。規模企業達10家,實現產值5813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950元。
城子坦鎮堅持以工業經濟為龍頭,農業、商飲服務業和海產品養殖業齊頭並進。

企業狀況

全鎮現有各類企業91家,其中,規模企業15家,合資企業6家,外資獨資企業3家。以大森為龍頭的服裝加工業已成為城子坦鎮的工業主導產業,現共有服裝加工企業20家,從業人員近5000人。2006年,現有企業年稅收總額在1500萬元。

養殖行業

水貂養殖、棚生產、訂單水稻、蔬菜溫室大棚和肉養殖是城子坦鎮五大農業支柱產業。
海參繁育養殖為主的漁業生產是城子坦鎮的傳統產業,現已建有各種苗類繁育基地7個,20000多水體,海產品加工冷凍企業20多家,海參養殖面積7500畝左右,灘涂養殖8000畝左右。城子坦鎮通過抓向精、優、高發展,抓海水育苗配套,抓配套加工業等三大配套產業,海水養殖業經濟效益有了顯著提高。

城子坦鎮港圈養8000余畝,近些年來,由於病害侵襲等原因,港養對蝦效益明顯下降,養蝦戶針對這一情況,實行蝦貝蝦蟶蝦蜇混養,引進日本車蝦和海參,使港圈養殖向精品、優質、高效的方向發展。現海參養殖面積6400余畝,產量達到3500噸,產值超過5000萬元,灘涂新開發2000畝養貝面積,回捕產量1200多噸,創產值千萬元。

過去苗種大部分從外地購進,增加了養殖成本。鎮政府通過引資,加快育苗設施建設。如今光節省運費、提高成活率,以及苗的銷售收入一年就可增加上千萬元。鎮政府還重視冷庫貯藏和水產品加工的配套產業發展,到去年底建起冷庫、加工企業20多座,個體加工點200多個,年貯藏和加工能力1.6萬噸,不僅保證了50萬頭貂的用食,還滿足當地市場的供應。加工的魚類、貝類、海蜇以及乾醃製品等十幾個海產品,除了國內銷售,還出口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際市場,年創產值1億多元。目前,全鎮從事販運業、加工業、餐飲業等行業的人員達1.5萬,創社會效益2億多元。

三清觀

位於大連普蘭店市城子坦鎮政府對面,為明代萬曆年間公元15世紀所建,距今已有400年的歷史。觀內塑有三清老祖,故得名三清觀。1998年該觀被列為普蘭店市文物保護單位。
明永樂二十年(1422),為防倭寇從黃海上岸入侵而建歸服堡城,後改為城子疃。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日俄簽訂《朴茨茅斯和約》,戰勝國日本將“關東州”擴至城子疃,以城中心街小橋為界,南屬日本殖民當局管轄,北屬清廷復縣管轄。1965年8月改叫城子坦。
城子坦三清觀占地113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600平方米,廟宇為20間,其規模程度為大連地區之首。觀內還有千年古石匾,題有“歸復堡”(城子坦原名)字樣,是唐代該地區歸服中國的歷史見證。廟內有一株與三清觀同時代的距今已有400年歷史的古椿樹,該樹已枯萎多年,但1994年該廟重建以來,可謂枯木逢春,樹葉又奇蹟般的茂盛起來,令人稱奇。該廟香火始終較旺盛。在農曆四月二十八廟會期間,可謂商賈雲集,香客川流不息,呈現出一派繁華景象。
該觀共有神像120多尊,包括有三教諸神位,保持原有風格,古香古色,塑工精細,造型奇特,活靈活現及壁畫雕刻等十分精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