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

dein sterben kein

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Erich Maria Remarque,1898年6月22日-1970年9月25日),本名埃里希·保羅·雷馬克(Erich Paul Remark),二十世紀德裔美籍作家

生平

埃里希·保爾·雷馬克出生於德國奧斯納布呂克一個有天主教背景的工人家庭,十八歲那年被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在西線負傷。戰後,他改用其祖父的姓氏Remarque,並曾從事許多不同種類的工作。
1929年,他的傑作《西線無戰事》以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的名字發表(中間名“瑪利亞”用以紀念其母親),並在好萊塢被拍成同名電影。 1933年,雷馬克移居瑞士提契諾,但繼續同托馬斯·曼在內的許多德國作家保持聯繫。他的小說帶有強烈的反戰情緒。1933年納粹當政後,他的作品被禁。1938年,他放棄了德國國籍並於次年同妻子Jutta Ilse Zambona移居美國。在美國,他結識了利翁·福伊希特萬格布萊希特瑪蓮娜·迪特里茜等政治流亡者。1947年他們成為美國公民。1948年,他重返瑞士。他同Zambona曾兩次結婚並離婚。1958年,他最終同卓別林的前妻Paulette Goddard結婚。此後他們一直生活在他的第二故鄉瑞士提契諾。雷馬克1970年在瑞士提契諾州洛迦諾逝世。
1991年,其家鄉奧斯納布呂克創立了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和平獎Erich-Maria-Remarque-Friedenspreis。

發表作品

長篇小說
《西線無戰事》Im Westen nichts Neues (1929)戰後Der Weg zurück (1931)三個戰友Drei Kameraden (1937)愛你鄰人(英文版譯為流亡曲)Liebe deinen Nächsten (1941)凱旋門Arc de Triomphe (1946)生命的火花Der Funke Leben (1952)生死存亡的年代Zeit zu leben und Zeit zu sterben (1954)黑色方尖碑Der schwarze Obelisk (1956)上帝沒有寵兒Der Himmel kennt keine Günstlinge (1961)里斯本之夜Die Nacht von Lissabon (1963)天堂里的影子Schatten im Paradies (死後出版, 1971)電影劇本
最後一站Die letzte Station(1956)生死存亡的年代(1957年由同名小說親手改寫)並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主要是《西線無戰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