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姆登號輕型巡洋艦

埃姆登號輕型巡洋艦

1919年6月28日簽署的《凡爾賽和約》的條款中限制德國海軍的實力。以英國為首的戰勝國,大量銷毀戰敗後的德國軍艦,使當時德國海軍並無一艘可以作戰的軍艦。隨後英國發還8艘老舊的戰列艦(注1),這些艦除了用於訓練及海岸防禦外,規定不做其它用途。除了這8艘老舊的戰列艦外,德國還有留有其它幾艘過時的巡洋艦級別。隨後英國在1920年允許德國只建造一艘不超過6,000噸級的巡洋艦。於是德國把握機遇,在1921年12月建造一艘大約5,500級輕型巡洋艦。取名為“埃姆登”號輕型巡洋艦。

基本信息

簡介

“埃姆登”號輕型巡洋艦在二戰中主要性能表:

標準排水量(噸)5,689

滿載排水量(噸)7,102

艦全長(米)155.1

艦全寬(米)14.3

吃水(米)5.15

動力裝置2x葉輪機10x鍋爐

軸數(軸)2

動力輸出(馬力)46,500

航速(節)29.4

艦載燃油量(噸)1,200

續航力(海里/節)5,300/18

主炮8座單聯裝150毫米

防空兵器2門37毫米高炮和6座單聯裝20毫米機關炮

魚雷發射管口徑(毫米)2座雙聯裝533毫米

水雷可以配帶120枚

艦員(人)630

早期服役經歷

埃姆登號在1908年5月26日下水,並於1909年7月10日加入德意志帝國海軍服役。以贊助該艦建造的埃姆斯河口城市埃姆登市命名,裝備10門4.1英寸(105毫米)口徑主炮,是德國最後一艘使用往復式蒸汽機的巡洋艦,埃姆登號的姊妹艦德勒斯登號和之後建造的巡洋艦都使用蒸汽輪機。如同當時大多數艦船,埃姆登號的12台鍋爐使用煤炭作為燃料。

1910年4月1日,埃姆登號正式加入艦隊,並被派往德國位於中國膠州灣的殖民地青島。埃姆登號於1910年4月12日離開基爾港,穿過基爾運河,進入公海。在青島,埃姆登號因其優美的線型得到了“東方天鵝”的美名。

1911年1月埃姆登號參加她的第一次作戰行動,鎮壓德屬加羅林群島Ponape島上的土著叛亂。她同紐倫堡號一起使用主炮轟擊叛軍的防禦工事,並派武裝水手登入占領了叛軍的據點。

1913年5月,埃姆登號迎來了它的最後一任艦長卡爾·馮·穆勒少校。他出生於1873年6月16日,在指揮埃姆登號期間因其騎士精神和榮譽感為他贏得了敵友雙方的尊敬。因受瘧疾的反覆折磨,穆勒艦長最後於1923年去世。

穆勒艦長上任幾個月後,埃姆登號被派往長江鎮壓中國二次革命期間的一次叛亂。1913年8月,她連同長江上的幾艘英國和日本戰艦一起炮擊一座叛軍要塞,並在8月13日使其屈服。

第一次世界大戰

穆勒艦長熟知日俄戰爭中日本艦隊是如何圍困並摧毀旅順口的俄國艦隊。因此,當訊息從歐洲來,戰爭迫在眉睫,穆勒艦長決心不讓歷史在他身上重演。作為唯一未參加南太平洋殖民地例行巡航任務的主力艦隻,埃姆登號在1914年7月31離開青島,當8月2日戰爭爆發的訊息傳來時,埃姆登號正在海上。8月4日,埃姆登號捕獲了她的第一個獵物,俄國商船Ryaezan號,德軍水手登上該船,並將其押回青島。Ryaezan號被安上武裝,成為輔助巡洋艦Cormoran號,1917年Cormoran號為避免被美軍捕獲而被鑿沉在關島。

德國膠州灣殖民地被交戰方所包圍,英法日俄海軍在附近都擁有基地和戰艦。青島的深水港、現代化的造船廠和港口設施也為協約國所覬覦。穆勒艦長深知這裡不可能堅持太久,因此埃姆登號再次離開青島,前去同馬克西米利安·馮·斯佩中將指揮的德國亞洲艦隊匯合。

1914年8月8日,埃姆登號在北馬里亞納群島的Pagan島同斯佩的艦隊匯合。雖然斯佩中將希望艦隊保持統一併設法返回德國,但他仍同意了穆勒艦長派出一艘輕巡洋艦前往印度洋對英國航運實施破襲的建議。8月14日,埃姆登號攜運煤船Markomannia號離開了艦隊主力。

埃姆登號首先前往德屬帛琉群島,遇上炮艇Geier號並得知最新的戰爭訊息。當埃姆登號在荷屬東印度群島帝汶附近加煤時,被5300噸的荷蘭海軍“迷你戰列艦”Tromp號攔截。因穆勒艦長的軍銜低於對方且在荷蘭殖民地海域,穆勒艦長登上Tromp號,被禮貌地告知荷蘭的中立立場並受到茶點的招待。完成加煤後,埃姆登號離開了現場,但截獲了一份荷蘭電報,報告一艘破壞荷蘭中立的四煙囪英國戰艦通過。為迷惑混淆對方,埃姆登號製作了假的第四根煙囪偽裝成英國巡洋艦Yarmouth號。1914年8月28日,埃姆登號成功穿越巴厘島和Lombok島之間的狹窄海峽進入印度洋,她的運煤船跟隨在她幾英里之後。

印度洋上的破襲

1914年的印度洋海上交通線和周邊的港口都為英國所統治,因此當時的印度洋也經常被稱為“英國湖”。9月10日,埃姆登號開始對沒有護航的英國和協約國商船進行襲擊。在1914年9月間,埃姆登號共捕獲7艘商船,除兩艘義大利和挪威的中立國商船外(均立即釋放),都是英國商船。大多數被捕獲的英國商船都立即被埃姆登號105毫米的主炮或在船底安置的炸藥給擊沉。穆勒艦長很紳士的對待了每一位被俘的船長,並保證所有被俘的英國船員受到善待。

英國海軍部直到9月14日才注意到埃姆登號的存在,並立即中止了科倫坡到新加坡之間航線。這在印度洋上的英國和協約國的航運公司間造成恐慌。商船的保險費率暴漲,船隻不敢離港。對英國和協約國來說,尷尬的是一艘德國巡洋艦竟然癱瘓了整個印度洋的航運。

幾艘英國澳洲和遠東艦隊的艦隻連同一些法國、俄國和日本的巡洋艦被派往追捕埃姆登號,但均被埃姆登號避開。一些英國船長見埃姆登號接近,會將她誤認為Yarmouth號並向她致敬。而埃姆登號會進行警告性炮擊,升起德國海軍軍旗,並發出“立即停船,不要發電報”的信號。

馬德拉斯到檳榔嶼

1914年9月22日晚,埃姆登號悄悄接近印度半島東南部的城市馬德拉斯。21點30分,埃姆登號在3000碼距離上開火攻擊港口內Burmah石油公司的大型儲油罐。頭30輪炮擊就引起了大火。最大的傷亡發生在港內的一艘商船上,26名船員受傷,5人當場或之後因傷重而死亡。炮擊持續了半個小時,直到22點,海岸炮台才開始進行還擊。不過,埃姆登號在發射了125發炮彈後毫髮無損地離開了當地。雖然這次行動沒有造成大的損傷,但沉重地打擊了英國的士氣,並導致數千人逃離馬德拉斯。

埃姆登號接著向南駛往錫蘭東海岸。埃姆登號接近了科倫坡,但因看到港內探照燈和海岸炮群的防守而未進行攻擊。據說這些岸炮其實是由三棵樹偽裝而成的。儘管如此,還是造成了英國人的恐慌。

1914年9月25到29日間,埃姆登號駛往Laccadive群島的Minicoy,在那又擊沉了6艘協約國商船。與此同時,英國皇家海軍Hampshire號和日本海軍Chikuma號受命前往Laccadive海搜尋埃姆登號。但當他們趕到時,他們狡猾的獵物已經溜走,前往馬爾地夫了。

受舊海圖的誤導,穆勒艦長將下一步的目標放在查戈斯群島。但當他在10月5日抵達迪戈加西亞時,發現當地居民仍然不知道戰爭已經爆發的訊息。他維修了船上的摩托艇,並花了10天時間清理龍骨和大修機械。

穆勒艦長從截獲的無線電訊號得知錫蘭東部的航運已經恢復到正常水平,而兩艘搜尋他們的敵巡洋艦隻得到一艘輔助巡洋艦SS Empress of Asia號的增援。他再次返回Laccadive海上進行破襲,並擊沉10艘商船。雖然航運再次中止,且加強了對她的搜尋,埃姆登號仍然在10月21日早上,在馬爾地夫避開了Hampshire號和SS Empress of Asia號的追蹤,駛往尼科巴群島,並在那進行了加煤。

協約國在這時決定認真研究對策。皇家海軍Yarmouth號和俄國巡洋艦Askold號由護航任務轉為搜尋埃姆登號。日本海軍也派出Tokiwa號和Yakumo號巡洋艦前往孟加拉灣東岸增援那裡的Chikuma號和俄國巡洋艦Zhemchug號。

埃姆登號離開尼科巴群島後,向東南方駛去,穆勒艦長把目光放在英屬馬來亞的檳榔嶼。10月28日早晨,埃姆登號靠假煙囪偽裝成英國巡洋艦,全速駛入港內。在這場檳榔嶼海戰中,埃姆登號在港內升起德國軍旗,並向停泊在港內的俄國巡洋艦Zhemchug號(對馬海戰的倖存者)發射了魚雷,緊接著的主炮齊射將俄艦打得千瘡百孔。埃姆登號轉身離開時發射了第二枚魚雷,引起了大爆炸而使俄艦沉沒。Zhemchug號的艦長在攻擊發生時並不在艦上,事後被降職並遭監禁。

埃姆登號達成目標後,轉身離開港口。一艘法國驅逐艦Mousquet號誤將她認作英國巡洋艦而尾隨她。一到外海,埃姆登號就突然向法艦開火,並很快將其擊沉。36名法國水兵被埃姆登號救起,其中3人後因傷重身亡。2天后,埃姆登號截停了英國商船Newburn號,並將剩餘法國水兵移交給她帶回蘇門答臘的Sabang。

結局

穆勒艦長率艦穿越巽他海峽駛往科科斯群島,他的目標是摧毀在Direction島東方電報公司無線電設施,以癱瘓協約國在印度洋上的通訊。他計畫事後前往Socotra島以截斷孟買到亞丁的航線。但這並沒有實現。

當時,至少60艘協約國戰艦在印度洋上搜尋埃姆登號。埃姆登號在1914年11月9日抵達Direction島。穆勒決定派出一支由穆克中尉帶領的登入隊上岸破壞通訊塔和設備。50名帶有步槍和機槍的水兵被派往岸上。當地居民察覺到埃姆登號船員的行動,但並未抵抗。登入隊甚至同意不讓通訊塔倒向島上的網球場。

不走運的是,東方電報公司的主管注意到了埃姆登號的第四根假煙囪,並發出了告警電“奇怪的戰艦正在入港”。6點30分,一支駛往科倫坡的澳大利亞護航艦隊派出了裝備8門6英寸主炮的澳大利亞輕巡洋艦悉尼號。當時她在Direction島北面55英里(89公里)處,大約3小時後就趕到了當地。

當看到澳艦接近,穆勒艦長別無選擇,只得起錨迎戰悉尼號。悉尼號比起埃姆登號火力更強、速度更快、射程也更遠,但戰鬥仍持續將近一個半小時。一開始,埃姆登號還擊毀了悉尼號的一門主炮和測距儀。但埃姆登號自己受了重傷,被悉尼號擊中100次以上。穆勒艦長為避免軍艦沉沒,在11點15分將埃姆登號搶灘擱淺在North Keeling島的海岸。

此時,悉尼號離開去追蹤埃姆登號隨行的運煤船。16點30分返回時,悉尼號的艦長John Glossop看到埃姆登號仍升著戰旗,表明要繼續抵抗。悉尼號發出了要對方投降的信號,但沒有答覆。悉尼號再次開火併對埃姆登號造成了更大的損傷。131名德國水兵陣亡,65人受傷。穆勒艦長和剩餘的船員被俘虜,但軍官被允許保留象徵榮譽的佩劍。悉尼號隨後駛向Direction島以確認無線電站的情況。但因天色已晚,Glossop艦長只得等到第二天早上再上岸。

在此期間,穆克中尉在島上升起德國國旗,宣布該島為德國所有,並在海岸挖掘戰壕,布置機槍,建立防線。看到埃姆登號和悉尼號的戰鬥後,他徵用了一艘老式的三桅帆船Ayesha號,並下令準備出航。雖然這艘船又老又破,但穆克他們將她很好的修復了。在日落前,所有德國登入部隊連同他們的裝備都登船並出發,在沒有任何海圖的情況下,成功通過遍布暗礁的淺水海域抵達了蘇門答臘的巴東。

後記

穆勒艦長被德皇威廉二世授予了一級鐵十字勳章。而實際上,埃姆登號上所有的軍官都被授予了一級鐵十字勳章,50名船員被授予了二級鐵十字勳章。穆勒艦長後來被轉移往英格蘭,而他的部下則被囚禁在馬爾他直到戰爭結束。1918年10月,穆勒艦長在交換戰俘中被釋放。回到德國後,穆勒艦長被授予功勳勳章,並得到晉升,但之後因身體健康欠佳而從德國海軍退役。作為榮譽的象徵,德國政府允許所有倖存船員在他們的名字後加上“埃姆登”的後綴。

穆克中尉和登入隊員到達了蘇門答臘的Padang,1914年12月13日,他們在那兒與一艘德國商船會合。隨後登入隊前往奧斯曼帝國南葉門省的Hodeida,從那兒開始了艱難的陸上旅程,一路上不斷受到襲擊,包括被阿拉伯的勞倫斯指揮的軍隊包圍。最終,他們在1915年5月5日抵達君士坦丁堡,並從那兒經陸路返回德國。

1917年,1門埃姆登號上的105毫米炮被安置在澳大利亞悉尼市的Hyde公園裡,另一門在坎培拉的澳大利亞戰爭博物館展出。馬德拉斯市的博物館內有一發埃姆登號的炮彈。而埃姆登號的殘骸在1950年被一家日本公司打撈上來作廢鐵處理,但仍有部分殘骸未被打撈上來。

在1914年埃姆登號被擊毀之後,又有4艘德國軍艦以埃姆登號命名。因為這艘埃姆登號巡洋艦本身被德皇威廉二世授予了鐵十字勳章,後來的4艘埃姆登號都在船身上安有這巨大的金屬勳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