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島

垃圾島

垃圾島由漂浮在海洋上的垃圾堆積而成,其中80%都是廢棄的塑膠製品,主要來自陸地。最知名的垃圾島是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夏威夷之間的“大太平洋垃圾帶”。垃圾島不但破壞海洋環境,對鳥類和海洋生物構成威脅,也危害著人類健康。

簡介

垃圾島垃圾島

垃圾島也被稱為“第八大陸”、“有毒的怪物”,它完全由生活垃圾堆積而成,其中80%都是廢棄的塑膠製品,主要來自陸地。

科學家們認為,人們隨手丟棄的廢舊塑膠袋通過下水道進入海洋,不斷運動的洋流將它們聚集在一起,最終形成了這座龐大的“垃圾島”。

其中最知名的垃圾島是“大太平洋垃圾帶”,這個東太平洋垃圾場並不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面積巨大的海洋垃圾場,同時也不是其中面積最大的。在北美及南美沿岸地區均有垃圾島漂浮存在著。

垃圾構成

垃圾島上的垃圾種類繁多,有塑膠袋、裝沐浴露的塑膠瓶、拖鞋、兒童玩具、輪胎、飲料罐甚至塑膠泳池等。在有些海域,海洋最大塑膠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20萬個塑膠碎片,並且絕大多數碎片都來自於人們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消費品,諸如包裝袋、塑膠製品等等。

範圍

11年前,美國船長查爾斯·摩爾開著他的Alguita號駛離夏威夷。原本,他想抄近道從赤道無風帶航過,結果卻意外陷入一個從未被人發現過的“垃圾帶”。他回憶說:“我目光所及之處全都是塑膠。”在一望無際的“垃圾帶”中,他認出來的有塑膠衣架、一個充氣的排球、一隻卡車輪胎和幾十個塑膠捕魚浮標。“這簡直就是一鍋‘塑膠湯’。每天無論何時放眼望去,到處都漂浮著瓶蓋、包裝袋、碎片。”摩爾他們花了一周時間才穿越了這片“垃圾帶”。據科學家們粗略估計,這片“垃圾帶”由400萬噸塑膠垃圾組成,占地面積達140萬平方公里;這相當於兩個美國德克薩斯州,約4個日本大小,是中國香港特區的1000倍。科學家們形象地描述這是世界上的“第八大陸”。
另據英國《獨立報》2009年2月的報導稱,如今,地處太平洋上的這片垃圾帶正從夏威夷向日本、中國一帶的海域蔓延。

知名垃圾島

太平洋垃圾島

太平洋垃圾島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夏威夷之間,也被稱為“大太平洋垃圾帶”,重約1千萬噸,面積是英國的六倍。隨著各種垃圾隨洋流源源不斷地滾滾而來,這座垃圾島一直在“茁壯成長”。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這座“島嶼”面積每10年就增長10倍。

尤其是2011年3月11日日本9級強震引發海嘯後,造成了無數船隻、房屋、家電和消費品被沖入大海。截至目前(2013年11月),“垃圾島”長約111公里,涵蓋面積超過20萬平方公尺,而且正在往美國西岸漂流,有可能傷害海面船隻,引發太平洋航線混亂。

大西洋垃圾島

大西洋也有巨型漂浮垃圾堆,其規模只比“大太平洋垃圾帶”整體規模稍小。大西洋的這一垃圾帶距離北美海岸約有數百英里,由數萬小塊塑膠構成。其覆蓋的區域一直從北緯22度到北緯38度,幾乎同古巴至美國維吉尼亞州之間的距離相當。

其他

此外,南美洲沿岸也有一個大垃圾場。海洋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對這個垃圾場知之甚少。

嚴重危害

垃圾島垃圾島

破壞海洋環境

垃圾島所在海域的海水充斥著大量的有毒化學物,嚴重破壞了海洋環境。2011年3月日本大海嘯造成了無數船隻、房屋、家電和消費品被沖入大海,並隨著洋流漸漸遠離日本北部海岸。來自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發布的報告顯示,雖然這些碎片的運動軌跡難以預測,但接下來的幾年內,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的許多地方都將受到這批垃圾的影響。此外,一些碎片可能已經跨過了大西洋,2011年冬天加拿大海岸上就已發現了日本漁船的碎片。如果這是真的,那么美國海岸被這些有毒有害垃圾污染的幾率非常高。

對鳥類和海洋生物構成嚴重威脅

垃圾島對鳥類和海洋生物構成了嚴重威脅。海龜錯把白色塑膠袋當作水母吞下,鳥兒也飛來吞下不能消化的塑膠碎片,結果這些動物最後因胃裡塞滿了塑膠袋而死。“綠色和平”組織的報告稱,他們發現至少267種海洋生物因誤食海洋垃圾或者被海洋垃圾纏住而備受折磨。

危害人類健康

垃圾帶所在海域的海水都充斥著有毒的化學物和細小的塑膠碎片,而這些又被魚類吃到肚子裡。每條海魚的肚子裡最多能發現26塊塑膠碎片。這些被魚類吞下的有毒物質將進入人類的食物鏈中,危害到人們的健康。

危害海運

日本海嘯垃圾島非常龐大,足以危害到海運。它所能造成的傷害包括刺穿船身,在船身留下撞擊凹陷或卷進船隻的推進系統。

治理方案

難清除

垃圾島上的垃圾很難治理,如果要清除這個海洋垃圾站將會耗資數十億美元,且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站出來承擔這一責任。目前能做的就是禁止塑膠食品包裝,或者要求用生物可分解的物質代替,增加重複再利用項目,加強執行垃圾法。

新進展

21世紀以來,有科學家開始探討將這些垃圾轉化為燃料的可行性,並把這個項目計畫命名為“海星”。2010年夏天,相關研究人員正式開展取樣和研究工作,他們向“大太平洋垃圾帶”派出兩艘船隻,並且帶回一些垃圾樣本。

澳大利亞電影攝製者理察·佩恩搭乘一艘由塑膠瓶製成的小船穿越整個垃圾帶,以提高人們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度。

2013年11月,美國海軍與日本的建設公司合作,設法清除大太平洋垃圾帶上漂流的殘骸與垃圾。

難題

最讓克勞利頭痛的問題是如何收集海洋中的小碎片。由於從未有人實施過海洋塑膠垃圾的捕撈工作,所以他們現有的工具都是傳統的捕魚用具,對於微小的碎片無能為力。而當塑膠垃圾進入海洋之後,陽光和海浪會慢慢將它們分解成細小的碎片。1999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這些碎片的數量是海洋浮游生物的6倍。最新研究表明,在1999年至2008年之間,這些碎片的密度又翻了一番。
克勞利表示,在塑膠垃圾種類中,最容易回收和再利用的塑膠垃圾材料是PETE,人們最常見的軟飲料瓶和寶特瓶就是由PETE塑膠製成。當PETE塑膠進入回收系統,它們可以變成合成纖維棉絮塞在冬衣、露營的睡袋和救生衣里。可惜的是,在“第八大陸”,見不到PETE塑膠,之後形成的碎片懸浮在海面下,試圖給這個塑膠大陸繪圖的衛星探測儀根本看不見它們。

未來保護

此次克勞利帶領的“海星計畫”有著更加長遠的目標。它不僅是為了向世人展示這個星球正在遭受的生態災難,更在尋找化解災難的良方。“海星項目”此次背負的另一項艱巨任務是,利用無人機和遙控睡眠探測器繪製該區域和水下“塑膠大陸”的地圖,與此同時,探索最有效的海洋垃圾捕撈辦法。
克勞利說,等塑膠垃圾回收後,參與“海星項目”的科學家還將研究如何將它們解毒,並且回收作為製作柴油的材料。在克勞利的觀念中,根治海洋垃圾的根本方法,不是禁止人們使用塑膠袋,而是增加塑膠的“可回收性”。她表示:“儘管‘海星計畫’取得成功可能需要好幾年時間,但是我們不能放棄。”在她看來,海洋是世界上最接近自然的地方,來自海洋的水就如同地球的血液,值得每個地球人去關注並保護它。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有關人士表示:“解決一個問題,要從覺察到它的存在開始。海星項目最值得讚賞的地方在於它能帶給人們新希望、新想法以及積極的行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